摘要:根據汽車行業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操作技能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應采取“構建校內模擬實驗室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相結合的校企合作辦學方針,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操作技能更實際化、系統化,達到企業的上崗要求。
關鍵詞:汽車維修專業;實踐;能力培養
中等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中等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國汽車工業迅速發展,人均汽車占有量日劇增長。我省汽車行業發展迅速,成績顯著,例如奇瑞、江淮、安凱、合力、星馬等等。與此同時需要大批的具有汽車維修、檢測等技能的人才。但是對于我們這類中職院校來說,無論是和高校還是和同類院校相比,師資、教學設施和實訓設備的建設等,相對都比較落后。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如何充分利用目前的教育資源,培養出高技能的學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中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技術實踐能力。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知道”和“會做”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學生不僅要獲得相關的技術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實訓課程,得到直接“操練”的機會,培養嫻熟的技術實踐能力。對于中職電子控制類課程的實訓教學,學校應當完善校內模擬實驗室的建設,并建立校外實驗基地。
一、完善校內模擬實驗室的建設
校內模擬實驗室是模擬汽車修理廠的實際作業而建立的實驗室,包括汽車從進廠登記、檢測、故障診斷、修復、調試到出廠一條龍的建設。汽車電控實訓中心設置:發動機實驗實訓中心、底盤實驗實訓中心、汽車電器實驗實訓中心和整車實驗實訓中心:
1.發動機實驗實訓中心。購置發動機電控故障檢測試驗臺和檢測需要的儀器儀表。依據教學大綱和汽車維修企業的現場實際或維修作業內容確定實訓任務。如: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總體結構認識、電子燃油泵的檢測、電子燃油系統的檢測、空氣流量計的檢測、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檢測、進氣溫度傳感器的檢測、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的檢測、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的檢測、曲軸位置傳感器的檢測、噴油器的檢測、爆震傳感器的檢測、點火開關性能的檢測、點火模塊的檢測、怠速控制閥的檢測、碳罐電磁閥的檢測、氧傳感器的檢測、常見車型故障碼的調取與清除等。
2.底盤實驗實訓中心。購置自動變速器教具,汽車多媒體試驗臺等。在實訓室中完成自動變速器各部分拆裝、自動變速器的基礎檢查、自動變速器的失速實驗、自動變速器的時滯實驗、自動變速器的油壓實驗、自動變速器的道路實驗、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手動換擋實驗、自動變速器實驗臺故障碼讀取與清除、防滑控制系統的故障診斷與檢測、防滑抱死系統的故障診斷與檢測、電控懸架故障診斷與檢測、電控動力轉向構造與原理等項目。
3.汽車電氣實驗實訓中心。建設健全的汽車電氣實驗實訓室。在教室的指導下進行汽車空調各組成部分認知、空調各種不同壓縮機的結構認知、空調系統檢修工具認知、空調制冷劑量的檢查、空調制冷系統工作壓力的檢測、空調系統的檢漏、空調系統的故障排除與自診斷、空調沖氟、氣囊零部件位置及檢查注意事項、安全氣囊系統故障檢查與排除、中央門鎖結構及防盜器安裝、常見的電動車窗、后視鏡、座椅檢修等項目的操作。
4.整車實驗實訓中心。購置不同車系的整車、儀器儀表和檢測設備。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和任務的操作流程。如:使用發動機示波器檢測各傳感器、執行器波形并進行故障分析;使用故障診斷儀對發動機進行讀取故障碼、數據流并進行故障分析并進行終端控制;自動變速器油液的檢查方法;使用故障診斷儀對制動系統進行讀取故障碼、終端控制、加液和排氣、編碼;發動機分析儀應用實驗:點火波形、功率平衡、缸壓測量、傳感器檢測、多通道示波;電腦四輪定位實驗:車輪補償、定位角測量、附加測量;汽車檢測線應用實驗:側滑檢測、制動檢測、大燈檢測、排放檢測;汽車電控系統綜合檢測實驗;車輪平衡及廢氣分析實驗等。培養學生對于整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排放性、綜合性檢測能力。
二、建立校外實驗基地
校內模擬實驗室的建立有時會受到辦學經費等條件的限制,尤其是對于我們中部地區的中職學校來說,資金問題是限制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建立校外實驗基地是緩解校內實訓壓力的較好的途徑之一。
例如,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安徽省汽車檢測中心、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路橋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美國卡特比勒公司近40家企業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建立了8個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29個松散型校外實訓基地,為教師實踐鍛煉、學生頂崗實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中職院校可以效仿這種模式,和省內的一些汽車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校外實驗基地的建立有以下4個方面的優點:(1)充分利用了企業單位的設備和技術人員等資源,初步解決了教學中缺少實訓設備、實訓難的問題,保證了實踐教學任務的完成。(2)學校可以利用學生在實驗基地做工作的機會,派若干青年教師參予這項工作,一方面可以協助企業單位的技術人員做好實驗,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教師的企業再學習機會,有效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3)由于基地所做的許多實驗是實際工程所需的真實內容,學生在這里是置身于情境中主動的學習,而不像坐在課堂中脫離實際而機械被動的接受知識。這種方式獲得的實驗質量較高、操作步驟規范且嚴謹。(4)基地和學校雙方經常溝通,學校能及時了解到企業目前所需人才的變化,能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更新教學內容,真正實現“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對接生產”。
與此同時,建立校外實驗基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企業的第一要務是滿足實際工程的需要,這樣在實驗的時間安排上往往和教學計劃發生脫節,勢必會對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就像德國采用的雙元制教育,學生一周有4天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3天的時間在企業工作實習,但某階段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學生到企業的進行的實際操作可能會出現內容不一致的狀況。這就需要學校和企業進行充分溝通,合理安排好教學實驗計劃,盡量做到教學和實驗內容的統一。
總之,校內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基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提供學生真實的學習情境,做到以實踐為先導,以任務為本位,變被動教學為學生自己對知識、技能的主動構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推動中等職業院校汽車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石偉平.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曹紅兵.電控汽車維修技能培養方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26).
[3]文愛民.“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J].職業技術理論研究,2006(56).
(作者簡介:張 妍(1983-),女,助理講師,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汽車專業課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汽車專業課程教學及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