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單介紹了觀光農業園林的產生背景和類型,并分析了其發展的必要性,詳細列舉了其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指出我國觀光農業園林的發展,最后對新型觀光農業園林的規劃和發展做出展望。
關鍵詞:農業園林 風景觀光 規劃設計 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 (2010)03(a)-0000-00
1、前言
1.1觀光農業園林的產生背景
現代社會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用于休閑娛樂的費用大大提高,為休閑時間的旅游活動創造了條件。于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觀光農業園林應運而生。交通工具的改善對觀光農業園林的發展的作用尤為突出,因為沒有完善的交通條件,將大大地妨礙與城市有相當距離的觀光農業園林的發展。
1.2觀光農業園林的類型
我國的觀光農業園林發展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迅速發展,興建于全國各地。現已建成的觀光農業園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有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農業公園、觀光果園、休閑農場、觀光茶園等。近年來觀光農業園林發展趨勢良好,觀光農園的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充實。
1.3觀光農業園林的發展必要性
農業高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需要觀光農業園林的支撐,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變化,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不斷深入,農業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春種秋收,而是向生態、景觀、健康、觀光、休閑、教育、度假等方向轉移。觀光農業園林的出現,為人類生存和需求創造了更易適應的環境條件,同時也擴大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觀光農業原理是農業結構調整以及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需要,是旅游事業朝向生態旅游發展的產物,是21世紀生態園林綠化發展的方向,對改善生態和保護環境具有巨大作用,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2、觀光農業園林規劃設計的原則
2.1可持續發展原則
農業可持續性是人類社會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觀光農業園林的建設和整個城鄉發展的目標息息相關,因而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具體實現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種:因地制宜原則、適度開發原則和長期與近期利益相結合原則。
因地制宜原則,是指盡量減少人工建設,充分利用原有資源,重視山水地貌特征,發揮自然環境優勢,這樣既可節省大量投資,又能體現濃厚的地方色彩,使之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適度開發原則,一方面要在環境的承受能力范圍內進行開發,另一方面開發的程度與當地的社會經濟要相適應;長期與近期利用相結合原則,是要以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生態經濟理論為指導,分期發展規劃的目標要明確,謹防盲目冒進,使園區發展穩定并持續。
2.2景觀設計原則
觀光農業園林的規劃設計要對景觀設計進行規劃,從而創造高品質的園區環境,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綜合各方面考慮,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地域性原則、多樣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生態美學原則和文化內涵原則。
地域性原則,是指在園區規劃設計上要堅持體現地域性,深入挖掘當地的特色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多樣性原則,是指園區的設置要經過全面考慮,豐富其功能,并使之與園區內的自然風景相整合;整體性原則,是指園區內部的各種景觀要素之間要互相協調,設計上具有連貫性,形式、材質等相互呼應,形成一種整體風格;創新性原則,是指在園區規劃設計時要緊跟時代步伐,時刻關注新技術、引進新技術、應用新技術,不斷完善園區的功能;生態美學原則,是指,園區應崇尚以生態美學作為審美取向,利用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形成體現生態和諧園區景觀;文化內涵原則,是指要注重農業文化和民俗文化內涵,設計與鄉土文化充分結合。
2.3協調發展原則
觀光農業園林是綜合性產業,它的發展有賴于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配合,因此各個系統要協調發展。首先,城鄉要協調發展,在規劃設計中,要時刻考慮農村的利益,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其次,要以人為本,深入分析客源市場,仔細研究游客生理和心理需求,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3、我國觀光農業園林的發展
3.1發展現狀
我國的觀光農園迅速發展是建立在國內外經驗之上的,普遍興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其多樣性是與各產生背景密切相關的。例如,農業科技示范園,是結合科技與產業在農業方面的反映,而觀光果園則主要是滿足了城市人口接近自然、體驗農作的需要。至今,我國的觀光農業園林分布在多省的縣區,主要出現在東南部,以經濟發達省居多。雖然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去的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尚處于起步階段,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等還不夠成熟,探索之路源遠流長。
3.2資源優勢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對于發展觀光農業園林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分別闡述如下。
首先,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南北包括熱帶、寒帶等六個氣候帶,東西分濕潤區、干旱區等四種水質區,各種地形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種類齊全。多樣的氣候和地形,非常有利與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為不同種類的觀光農業園林發展創造了條件。其次,民俗文化異彩紛呈。我國歷史悠久,蘊含了豐厚的人文底蘊,孕育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這無疑給我國的觀光農業園林發展錦上添花。漫長的歷史,不同的地理位置環境、不同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造就了現代中國的各具特色的傳統習俗和農作文化,以濃郁的地方特色為基礎的園區必將給人以親切、真實、淳樸的感受。最后,市場機遇和挑戰。隨著世界 經濟的發展,現代旅游已經日益轉化為休閑旅游,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向往,特別是對競爭壓力日益增強的中國社會,休閑旅游更成為人們釋放壓力的重要方式,因而我國的觀光農業園林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3.3發展意義
我國觀光農業園林發展的意義的多方面的,在美化、經濟價值、教育、醫療、社會、土地綜合利用等方面均有所體現。
發展觀光農業園林,形成農業和旅游業的新增長點,有利于實現農業的高效性,帶動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我國農業技術相對落后,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發展觀光農業園林有利于解決農業的生態、社會效益高與自身經濟效益低之間的矛盾。
4、結語
隨著人們對觀光農業園林的認識不斷提高,已經意識到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規劃、建設和使用。園區既是城市居民釋放壓力、親近自然的平臺,又是鄉村居民的公園和增加收入的市場,不僅是一種雙贏的產業,而且是連接城鄉人民的重要紐帶,具有不可忽視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喆.淺談農業觀光園中的園林設計[J].山西建筑,2010
[2]李保印.21世紀的生態農業模式農業觀光園[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