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血液的質量和安全是血液中心的生命線,而儀器設備直接或間接影響血液的質量和獻血者的身體健康、受血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血液中心設備管理現狀、血液中心設備使用和維修中存在的問題做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旨在推動血液中心設備管理的科學化。
關鍵詞:血液中心 設備使用 設備維修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a)-0151-01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醫療設備逐步向專業化、自動化和高速化方向發展,血液中心儀器設備裝備水平不斷完善。血液中心的儀器設備對血液質量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何科學使用、維修和管理設備,確保其正常科學工作,為血液質量安全提供保障,已成為當前血液中心一項重要工作。
1 血液中心設備管理概況
1.1 血液中心儀器設備的新特點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血液中心的儀器設備走向高度智能化,如全自動樣本處理系統、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血細胞分離機、血型鑒定系統、全自動生化儀等,這些設備科技含量高,專業性強、自動化程度高。但由于其專業性較強,日后的維修及更換配件都比較困難,且設備更新時間也大為縮短。
1.2 血液中心設備管理概念及意義
血液中心設備管理是以血液中心各項專業使用的儀器設備而開展的一系列組織與計劃,包括對設備的選擇、采購、使用前確認、使用、維護、維修、直至報廢處理工作過程的全稱。設備能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直接影響血液中心業務工作能否正確有序運行[1]。因此,重視設備的科學化管理,以保證設備為血液中心各項工作提供最佳的技術支持,有利于血液中心各科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工作。
2 血液中心設備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設備掌握不到位,缺乏對設備的正常維護和保養
目前血液中心的大多數設備為進口產品,幾乎全是英文界面、全電腦操作,對操作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能夠完全掌握、精通設備操作的人員有限,在實際運用中出現異常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影響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血液中心設備多,原理結構不同,維護保養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血液中心無法做到對設備進行正確的維護保養。
2.2 對關鍵設備缺乏有效控制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對可能影響到血液質量的所有設備要進行校準,特別是血液檢測設備如全自動樣本處理系統、酶免分析系統等,但是目前很多血液中心認為設備開機自檢后即可使用,沒有進行必要的檢定校準工作,使一些關鍵設備處于半失控狀態。
3 設備維修保養中存在的問題
3.1 觀念落后,設備維護不及時,缺乏良好的維修模式
設備維修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但是片面夸大的維修的作用是不科學的,有些血液中心無法正確處理維修和設備更新之間的關系,不利于設備管理的科學化開展[2]。同時對設備管理和維修缺乏正確的定位,維修工作往往處于被動局面。目前,各血液中心的設備維修沒有統一模式,大都事后維修,維修工作不規范,沒有納入質量體系中,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相對薄弱。另外,各血液中心對國外先進的預防維修、狀態檢測維修等維修方式缺乏了解、研究和使用,維修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能滿足現代化設備技術發展的要求。
3.2 維修人員自身業務素質不能適應設備維修需要
目前血液中心維修指導思想落后,維修人員在工作中往往以經驗為主,維修方式過于單一,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預防維修等先進維修方式得不到應用。維修人員缺乏對血液中心質量體系及業務知識的了解,對設備管理理論、設備費用經濟分析缺少系統研究,且內部缺乏必要的經驗交流。
3.3 制度落實不嚴格
按相關規定,血液中心的設備要建立專門的儀器設備檔案,實施分類管理,并指派專人負責。但有些單位沒有按規定落實,未明確責任,管理不規范,各種制度落實不到位,使得設備檔案資料不完整,設備維修、保養記錄不全,操作規程卡片描述不清等現象時有發生。
4 加強血液中心設備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加強設備的使用維護管理,建立健全設備管理制度,完善設備管理體系
傳統的單純依靠維修部門負責設備管理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需要,應將設備的使用維護及維修納入血液中IwLl138lWWIWipfuSSQXZ6N6C33sdIR5fRTt8AItrxM=心質量體系,明確責任、維護和維修相結合,制定操作和維護規程[3],對設備的購置、使用、維修保養、提取折舊費、處置報廢都實施科學的程序,使設備管理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健全設備檔案和設備巡查制度,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維修中心測查原因并予以解決。
4.2 對關鍵設備進行有效控制
血液中心設備種類多,應根據設備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對化驗室全自動樣本處理系統,酶免分析系統等關鍵設備,可委托廠家維修站專業工程師每年對設備進行檢測校準,并注意保存測試校準報告;對酶標儀及其它常規計量設備應按照計量儀器要求由當地計量部門進行強制性周期檢定;另外多與廠方溝通,了解設備特點、校準方法等,通過儀器自檢、類比測試、標準品測試、高精度對低精度等方法,保證設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3 提高維修人員綜合業務素質,注重培訓
為有效提高血液中心設備管理水平,要求維修人員技術全面,并善于學習新技術,對新引進的設備從前期論證、安裝調試、培訓、維護應全程參與;另外,維修人員應更新觀念,積極參加設備管理工作,推進設備管理和維修的規范化;血液中心也要加強設備維修人才隊伍建設,定期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促使其全面掌握設備的性能、技術參數和維修技術。
4.4 重視設備的前期論證,積極推行設備維修的社會化,建立維修預防制度
設備的使用和維修與設備的前期調研密切相關,在購買前,應進行充分的論證,充分考慮設備性能、可維修性、零備件、耗材能綜合因素。積極推行設備維修的社會化,對部分專業性強的進口設備,可借助網絡通信技術,通過廠方工程師的指導完成維修工作。實行設備預防維修模式,根據設備說明書及設備狀況和特點編制預防性維修計劃,預防設備故障的發生[4]。建立完善設備管理信息化系統,對設備的原始材料、資產、計量、故障維修等實現動態管理,同時通過歷史數據查詢,對預防維修進行不斷的調整。另外,應完善和健全檢修組織,明確設備檢修管理方法程序、檢修范圍要求,進一步加強設備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加強血液中心設備的科學化管理,才能保持設備的良好工作狀態,保證血液質量和輸血安全。血液中心應采取科學合理化措施,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校驗、建立設備檔案、加強操作人員的培訓學習、完善預防操作制度,將設備的使用維護及維修納入血液中心質量體系,保證設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申喜葉,張瑤嬋,潘斌.血液中心設備使用和維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6(2).
[2]王林.海南血液中心檢驗科設備維修后確認的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8).
[3]師玉紅.血液中心關鍵設備的科學化管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19).
[4]韓惠云,王祖江,竇茉莉.血液中心關鍵設備的管理及使用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