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需要企業財務管理作出改革,以適應時代潮流的變化。網絡、知識和人本化是現代的主流聲音,需要財務管理改變過去只對資金進行管理的管理模式,需要將管理范圍擴大到人和知識上來,企業分配也應轉變為經濟要素分配方式,以實現管理理念、管理組織和方法、管理內容和重點等方面的轉型。
關鍵詞:知識經濟 無形資產 人力資源
中圖分類號:F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a)-0170-01時代的進步帶來的是經濟的改變,知識經濟是目前的主流,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科學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讓經濟的發展更加的迅速,知識的更替和傳播更加的迅速。知識經濟讓傳統的一物質為資本的企業結構發生了改變,逐漸過渡成為以人為本的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結構配置。要適應時代飛速發展的要求,就必須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積極地尋求發展與創新。
1 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新要求
財務管理涉及的范圍比較廣,企業財務活動中相關的資產、負債、權益、收入和費用都是其管理的范圍。企業的一切活動從資金的投入到效益的產出,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得目的,這也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目的。知識經濟的到來讓企業的資本范圍變得更加廣。企業的資產可以由物質資本以及知識資本兩部分構成,而且知識資本占據的比重日益增多。
(1)企業財務管理必須重視知識管理,由對資金的管理為主轉向對知識的管理為主。資金是企業賴以生存的血液,也是工業經濟時代的最主要的生產要素。但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生產要素是知識。主要生產要去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活動,所以知識資本與物質資本并重是目前的現狀,知識資本逐步加大。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作為主要生產要素,經營者投資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智力投資,資金投資要跟上智力投資的步伐,能夠為智力投資服務;企業對于員工的要求應該是技術和創新能力并重,不是以量取勝;企業的技術要過渡成為新技術,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等等目前的新領域技術;在管理上也要改革,形成有效的系統管理。
(2)企業財務管理必須重視人的管理,由對物的管理為主轉向對人的管理為主。科學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說明現代社會對人的能動性越來越重視,人才作為現在的知識資源,是各大企業競相爭奪的資源,現代企業實力比拼除了物質資本以外,還拼的是人才資源。企業的財務管理應該逐步的轉變為側重企業內部的人本管理。
(3)企業財務管理必須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由以事后的總結為主轉向以事前的研究為主。過去工業經濟時代的經濟風險在知識經濟時代仍然存在,同時還增加了更多的風險,像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內容的風險投資,這些風險成為了現代風險比較突出的風險,風險和機遇是并存的,雖然知識經濟時代帶來了機遇但是同樣應該對風險有所警惕。
(4)改革原有的財務收益分配模式,由按“勞”分配轉向按經濟要素分配。企業的財務分配和企業的資源占有是具有直接關聯的,像是農業經濟時代,是根據土地來進行分配,工業經濟時代按照資本進行分配。目前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主要的生產要素,所以腦力勞動開始替代了體力勞動,知識成為了勞動者的主要勞動手段,為勞動者創造了更多的價值,知識成為了企業的成長的主要助力。所以知識生產力創造的物質財富的分配,理應以所投入的知識為依據,按知識或按經濟要素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貢獻的大小來分配財富,這是知識經濟社會的必然選擇。
2 我國傳統財務管理的不適應性
2.1 管理目標單一,缺乏內外的協調
“利益最大化”是過去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由于物質資源的相對緊張以及使用的限制性、排他性,這就造成了在工業經濟時代中,物資資本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更多的企業意識到財務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客戶目標和業務流程來實現的,尤其是網絡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經營格局,使得客戶目標和業務流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應根據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對財務管理目標進行重新定位。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側重于企業和員工的關系,讓企業成為可以吸引知識人才的企業才是能充分發揮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生產力的重要性。于此同時,將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強化,企業和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企業的成敗更加取決于其對知識形成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從而要求企業更加重視其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樹立也是為企業的形象做好經營工作,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2.2 管理時效的滯后,缺乏對風險的預測
企業財務管理需要具備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對風險的預測能力和處理能力,我國目前的企業財務管理都還是處在事中控制以及時候解決的程度上,對于風險的預測和分析,沒有很好的手段以及科學的研究,這是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背離的。知識經濟的大環境需要企業將目光放得更遠,長遠的經濟收益比起目前的收益要大的多。
2.3 管理體制的龐大和僵化
因為過去的經濟環境影響,企業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沒有一個集中的管理,企業的發展受到的地域和物流的限制,一些大型企業采取了分散管理的模式。這樣造成了監管信息反饋的不及時以及對下屬機構的控制力度不夠,企業出現危機。互聯網讓企業的管理失去了地域的限制,讓企業的集中管理成為了可能,借助先進電子信息工作的幫助,企業在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上更加的靈活和及時,對下屬機構的監控力度也加大了,成本反而降低,企業的效益自然就提升了。所以集中的管理模式將會是企業的組織改革的目標。
3 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
3.1 樹立以人為本的財務管理理念
企業財務管是為了實現企業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人力資源作為這里邊最重要的一項資源,應該引起重視。知識的快速膨脹,不是一個人可以完全掌握的,那么術業有專攻,不同的人擅長的內容不同,所以,吸收各類優秀人才成為了企業的目標,引進優秀人才,打造最佳的知識結構,是企業的轉型方向。
3.2 財務管理的組織和方法日趨集中和網絡化
在信息技術發展浪潮的推動下,企業界的生產經營方式和企業組織形式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工業時代的典型特點是企業和崗位分工變得越來越細化,而網絡時代的要求則是使過細的分工得到不斷的綜合和集成。因此,網絡時代的企業組織管理框架正朝著一個與工業社會相反的方向發展。企業實現會計信息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有多種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中心數據庫或稱信息中心,它在網絡時代的企業管理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致勝作用。
3.3 風險管理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風險在哪個經濟時代都存在,因為它是客觀存在于現實社會當中的,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應該將風險管理納入財務管理的范疇,采用先進的方法對風險進行預測,減少企業因投資失誤帶來的損失。
知識經濟時代,物質的重要性開始被知識所取代,產品包含的知識越多,其價值越高。這也是企業財務管理所要面對的沖擊,不能與時代的發展相違背,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進行轉型,不然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就會被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