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業導引是指導免費師范生步入大學后完成角色轉變、提高專業能力和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極為有效的一種辦法,本文以陜西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的培養為例,提出免費師范生的專業導引應以師德教育、學科專業教育、教學技能的提升為重點,以課堂教學、講座、沙龍和雙導師制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拓展了免費師范生專業培養教育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免費師范生 培養 專業導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a)-0174-02
2007年5月,為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為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國家出臺了《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在6所部屬師范大學開展培養中小學教師的免費師范生教育。作為6所部屬師范大學之一,陜西師范大學對免費師范生實施“2+2”人才培養模式,即入學后前兩年按一級學科為基礎的大類進行通識培養,學生主要學習通識課程模塊、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后兩年進行專業培養,學生主要學習專業課程模塊、教師教育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實踐教學模塊。學生入學一年后實行一次專業分流,可在學科之間和學科內部重新選擇專業(特殊專業除外),轉入與轉出比例均控制在20%以內。[1]
1 免費師范生的培養特色
免費師范生寄托著國家和社會的厚望,學校要通過教育和培養,使學生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熱愛教育事業,具有長期從教的職業理想,為將來成為優秀教師甚至教育專家打下牢固的基礎。成為“優秀教師”“基礎教育高級專門人才”“教育家”是免費師范生的培養目標,在這些目標的指引下,各部屬師范高校在繼承傳統師范生培養的經驗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精心制訂教育培養方案。
“2+2”人才培養模式在對免費師范生的培養中通過課程設置的調整突出教師教育課程,加強教師技能培訓,延長學生在中小學實習時間,并配備來自基礎教育一線的優秀教師作為學生校外導師,引導學生了解、熟悉教育理論研究和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最新進展。
2 專業導引課程對于免費師范生培養的重要意義
“2+2”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科基礎課程模塊中增加專業導引課程,對行將學習的專業課程進行鋪墊式的引導、概覽式的介紹。這一課程的引入對加強學生了解所學專業,減少學生專業學習的不適應很有幫助,對于免費師范生,更有著幫助其了解所學專業、調動學習主動性、熱愛教師職業、培養職業熱情等重要意義。
2.1 指導學生轉變角色,適應本科階段的學習
在與學生的座談交流中,常常有學生反映進入大學后很多教師上課“不完全按照課本內容,有時打亂書本順序講解;教師講自備課件的時間多于講教材的時間;不知道如何學習和復習”等等問題。這顯然是學生用中學學習的模式方法來套大學學習的典型表現。通過專業導引課程,介紹專業特點,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從中、小學階段的依賴型、被動型學習向自住型、開放型、合作型、探索型學習轉變。
2.2 幫助學生堅定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信心
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免費可以減輕家里負擔才報考免費師范生的,還有一些是認為就業難、免費師范生有工作保障才報考,真正喜歡做教師的所占比例并不大,這違背了國家制定這項政策的初衷。在入學伊始,幫助免費師范生熱愛教師職業、調動免費師范生學習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在專業導引課程中加強對師范專業培養方向的介紹,加強師德教育,幫助學生堅定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信心,并將信心轉化為行動,熱愛教育事業、培養職業熱情。
3 師范專業導引課程的教學重點
3.1 師德教育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的基本道德規范,是教師對職業行為的自覺追求。教師職業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對于多數職業應有更高、更嚴的職業道德要求。在師范專業的專業導引中,應引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道德要求: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3.2 學科專業概況
相對于非師范專業,學生認為自己更了解師范類專業,因為中小學一直在學習。但是以一個專業中最基礎的學科來等同于這個專業顯然是錯誤的。甚至有很多學生因為認識的局限性及就業的導向對所學專業產生誤解,帶著先入為主的情緒嚴重影響了專業學習。因此,通過專業導引課程介紹學生真正認識自己本科階段所選擇的專業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專業導引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概況、發展現狀、研究方向以及本校對這個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學好本專業的方法與技巧等,減少學生因為對所學專業缺乏了解所造成的盲目性,盡早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和學習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3.3 引導學生重視提升教學技能
教師的教學技能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現,也是評價教師專業性的核心因素。在對免費師范生的培養中,教學技能的培養也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專業導引課程的介紹,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語言能力、教育教學交往能力、組織和調控課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盡早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前做好準備,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師范專業導引的教學形式
4.1 課堂教學
專業導引課程屬于學科基礎課程模塊,一般占據18個學時,學院多聘請最優質的師資參與教學和指導,是專業導引的核心環節。專業導引課程屬于一門新興課程,在教學的探索中學院嘗試一門課聘請多個知名教授,通過每人2~4個學時的教學,分別向學生講解師德在師范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概括介紹專業的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引導學生重視實踐環節,練好教學基本功。這樣的形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激發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所學專業和教師職業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為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習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4.2 講座和沙龍
講座既可以邀請在專業領域研究有所成的教授、專業向學生介紹專業領域的前沿和熱點問題,也可以邀請在基礎教育領域取得顯著成績的特級教師講述一線教學中的實例,為免費師范生提供學習的榜樣,開展教師職業信念與理想教育。和講座相比,沙龍具有互動性強、氣氛輕松的特點。以專業或班級為小組,每期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可以邀請一名或多名教師或專家,圍繞主題開展自如深刻的對話,各抒己見,這樣的形式便于思想交流、智慧碰撞、觀點交鋒。在教師和專家的指導下,最終形成對討論主題的階段性的看法或認同,是眾人觀點和智慧的整合,學生自己討論得出的觀點和結論也更加深入人心。
4.3 “雙導師制”的課外教學
“2+2”人才培養模式在對免費師范生培養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雙導師制”,即每個學生配備兩個導師,一個是校內本科生導師,一個是校外免費師范生基礎教育導師。校內本科生導師幫助學生制定修讀計劃,指導學生選課,安排學習進程,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遵循以個別指導為主、個別指導與集體指導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就學生的共性問題召集學生集中處理,個別問題給予個性化的指導;校外免費師范生基礎教育導師是教育實習基地學校推薦的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中學教師。通過這一形式建立基地學校教師和我校學生更加密切的新型合作關系,形成四年不斷線的見習、實習機制,是引導免費師范本科生了解基礎教育改革動態,提高免費師范本科生的從教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宋捷,陳鈿,拜根興.“2+2”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專業導引探索—— 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7:149-152.
[2]陳凡,吳躍文.部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培養特色分析及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