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為國家培養了實用型人才,為提升我國競爭力提供了最寬厚的基礎及最堅實的支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當然來自于各個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然而,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因為父母祖輩的溺愛等原因,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存在心理缺陷或障礙。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他們的優秀品質,對于提升高職教育管理工作實效性,促進高職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高等職業教育 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a)-0192-01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迅速,高職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由于其教學環境的開放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以及在教學中人際交往的頻繁性,決定了其在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培養上有著無法替代的優勢。面對高職學生這一龐大的群體,如何提升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就成為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倡導心理學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學。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向,為心理學的研究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視覺,把積極心理學理念引入高職學生的教育管理之中必將收獲頗豐。
1 積極心理學幫助高職學生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經濟社會,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樂觀精神。有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能夠坦然面對一切處境,同樣一件事情,樂觀的人做起來得心應手,而悲觀的人總是怨天尤人,從而導致事情越來越壞。樂觀可以由后天的教育培養而形成,一個悲觀的人可以通過積極的心理引導變成樂觀的人。積極心理學倡導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研究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從而逐漸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為今后踏上社會打下基礎。教育管理者在教學活動中要多采取鼓勵的教學方式,而不是傳統教學中一味地打擊學生。要考慮到學生的地域差異和個人的能力差異,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適時地表揚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
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高職學生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對培養高職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至關重要,面對人際交往中的困境,廣大高職學生要積極樂觀,以真誠善良的心態去積極應對,做到坦誠交友,真誠待友,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從而為自己以后的生活、學習和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廣大教育者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樂觀氛圍,讓學生喜歡自己所在的班級,樂于與周圍的學生交流和分享。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學生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對任何事都充滿興趣,充滿激情,對自己的目標充滿信心,即使在面對困難也能坦然面對。
現在的很多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祖輩的過分關愛中成長起來,缺乏挫折承受能力。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失敗也就在所難免。積極心理學中,鼓勵我們要正確對待挫折,并能堅強地克服挫折。積極心理學啟發我們要不斷磨礪學生的意志,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努力提高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為今后邁向社會迎接各種挑戰打下良好的基礎。
2 積極心理學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思維
培養創新思維是高職學生素質培養的關鍵內容,也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創新思維需要大學生有不斷進取的精神,敢于批判,相信自己,有較強的獨立性。積極心理學注重個人的積極品質,強調激發個體活力。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積極地引導學生用創新的思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陳述社會中某一現象,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根據自己的問題進行實際調查,搜索證據,最后形成結論。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積極心理學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積極的道德人格
積極心理學的另一個主要研究對象是積極人格,積極心理學要培養和造就健康人格,一個人的人格優勢,會對其生命成長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合格的高職學生,不但要具有賴以生存的專業技能,更需具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充分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人格。
一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個別高職學生迷失了方向,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歪曲的價值觀侵蝕了他們的頭腦,使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積極心理學倡導要激發學生的積極品質,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因此,教育者不能一味地灌輸思想,要善于運用事實、態度來慢慢影響學生,對學生關心的問題要適時引導,及時幫助學生剖析當今社會發生的一些歪曲道德的事情,澄清學生的道德疑惑,堅定社會中的積極能量并發揚光大,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力。
二是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正義感和責任心。每個人在追求自己權利的同時要積極履行義務,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正確的引導學生為他人服務、為集體服務,并體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感受幸福體驗,培養積極情感。對大學生正義感的培養,不但需要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更需要學生對學校管理制度和培養制度的認可,進而培養學生的正義感。
總之,積極心理學為高職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認知,優化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助于學生緩解和宣泄不良情緒,培養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對于提升高職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促進個性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苗元江,余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范大學報,2003,3:81-87.
[2]任俊,葉浩森.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5,4: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