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業設計的本質之一就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們服務,創造出他們所需求的產品。美的因素作為考察設計成果優劣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本文以技術—形式坐標體系理論為基礎,試圖探究產品設計美學的量化評價標準,為產品設計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設計美學評價方法。
關鍵詞:美學 功能性 技術美 工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T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a)-0239-01
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工業設計是人類在現代大工業條件下按照美的規律造型的一種創新的社會實踐,是技術與藝術形式的高度結合。設計美則是建立在技術發展與形式創新基礎之上的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帶來的心理體驗,讓消費者在產品使用體驗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體驗享受。
1 技術美
技術可謂是產品的主干,包括產品運用所應有的功能、生產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采用的制作技術,使用產品的時候所遵循的操作流程。技術價值偏向于理性,是制作過程中理智、思維與創新意識的綜合表現形式。
2 形式美
時常說起的形式美,通常理解為產品使用的原料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性,比如:顏色搭配、線條組合還有聲音的音調等;外加其特有的組合節律所展現出來的審美特征。該文將形式美視為將事物所現有的美感與產品以及產品宣傳人員恰當結合的之后所體現出來的獨特韻味。靠近與感性、情感以及靈感三體合一的藝術想象思維。
產品設計是將產品全面真實的向客戶觀眾所呈現的體型展示,需要引用多方為技術含量和藝術思維相結合按照產品具有的功能和審美的規律進而創新。設計的獨特性是藝術美學遠遠流暢的有利保證、美學的價值所在將深深的融入到藝術愛好者的生活中。產品設計的水平高低取決于觀眾對產品形式與審美觀關系如何理解而定的,用“美”的尺度,設計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現代“藝術品”—— 產品設計。本文以技術—形式坐標系為基礎,根據產品設計的美學準則,將產品設計中美學評語可分為技術美、形式美還有體驗美,對設計評價標準指數型量化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總結,確保工業設計美學的價值性和威望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審美標準也有所改變。所以,在產品設計方面,切合人們實際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提倡人性化設計,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與社會發展現狀保持一致,才可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技術美的產生及發展從史前時代起,人們在狩獵中對石器的加工從粗糙到精細、從不規則到勻稱,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實用的需要推動著人們去提高技術,有意識地改變著工具的造型形式。箭頭要能平穩地射出,就必須沿軸線對稱;砍砸器要適合使用,就須要在長、寬、厚之間保持勻稱的比例。人們在石器加工中形成的形式感直接與物質生產中的適用性聯系在一起。在勞動中,持續的緊張容易產生疲勞,通過節律化和節奏可以使機體調整達到一定的平衡,從而使勞動輕松化。這種勞動的節奏通過工具的撞擊等聲響進入人的意識,形成節奏感。藝術的相對獨立性對于審美意識的確立和提高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它還反作用于物質生產,使技術和工藝產品具有更多的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在手工業生產中,技術因素和藝術因素融合于手工業工匠一身。
18世紀末,由于機器生產的出現,帶來了工業生產結構的變化。隨著機械化的不斷深入,生產工人的工作流程被機器限定,技術水平趨于平均化,使原來融技術與藝術于一身的工作產生了分化。由于固定的設計安排,限制了產品結構形式,在直接生產中消除了一切審美因素。一方面由于技術的限制,一方面由于資本家對產量的追逐,把審美因素從物質生產領域排擠了出去。
現代化工業技術的生產方式使工業設計成為全部生產過程的主導環節,成為一種綜合性規劃,它把社會的、經濟的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有機地結合起來。人們逐漸注意和改進工業的設計。物質生產領域中的審美形態和審美經驗有其特殊的質,它們分別表現為技術美以及在使用和生產過程中的審美體驗。技術美以其表現形態與技術功能的聯系而區別于藝術美。對技術美的體驗不僅通過觀照而且還通過生產或使用過程的動覺感受,從而也區別于藝術觀賞。
技術美通過技術生產過程和產品的結構形式表現出來。它在形式上具有合規律性,在內容上具有合目的性。產品的技術美表現在由產品的材料、結構、功能、形式與環境等因素構成的辯證統一中,其中功能因素占主導地位,產品的功能和結構都是多因素組成的動態系統。在功能中不僅包含技術的、經濟的,而且包含使用的、精神的因素。隨著技術的發展,將不斷開拓出新的功能,結構形式也將變化無窮。在功能、結構、外形之間并不存在單一的對應關系。一種功能可由多種結構實現,而一種結構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外形。因此,技術美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在總體環境的審美塑造中,技術工藝將與藝術美和自然美相結合,構成一個理想的生活和勞動空間,成為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工藝過程美的根源在于生產過程的合理化。生產過程的組織、人與機器和勞動環境的動態關系具體表現在空間、時間的安排,節奏、色彩和音響的處理,人體的動律與機器運轉的關系等方面,它們直接激發著人的心理和情感反應。生產過程的合理化將使勞動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成為一種美的創造。科學美在現代技術與科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新技術的產生在于各種科學理論的綜合應用,作為理論形態的科學也存在科學結構的美。科學美是指科學結構所反映的客觀世界的簡單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由此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諧而產生審美的愉悅。要感受這種美,就必須使欣賞者具有一定的科學修養。科學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和諧圖象的,其中包含有豐富的感性形象。但是,這種感性形象是用抽象的科學符號系統表述的。
科學美有助于科學家對于某些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理論模型的構筑,因為在科學家的美感中包含有對自然界客觀規律有序性的反映和理論結構的合目的性特征。科學美的本質在于人對客觀規律性的反映,它是理論形態中自然結構的形式美。
參考文獻
[1]王燕飛.簡析網頁設計中的空白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3).
[2]韓超艷,王肖燁.結構設計素描與產品設計的關系[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
[3]呂健安,楊君順.工業產品設計中的美學元素分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