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中評價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評價會讓學生更清晰的認識自己,有進步也有不足。但是對學生的英語評價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不要進入誤區。文章介紹了英語學習評價的誤區與對策。
關鍵詞:英語 誤區 評價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b)-0179-01
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小學生初次接觸到英語時是充滿好奇的,但英語畢竟不是孩子的母語,一旦他們在學習中碰到挫折或失去了對英語最初的神秘感之后,學生的興趣就會日漸消退;這時,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更多借助于激勵性的手段,這種激勵可以來自教學,更可以來自評價。
1 傳統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幾個誤區
(1)在評價目的上,傳統的教學評價過分強調了區分和選拔功能,過早地用分數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嚴重地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2)在評價方法上,把考試作為唯一的手段,把考分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樣的結果是丟失了學習過程中大量有價值的信息。(3)在評價內容上,只重視對知識領域可測性內容的評價,忽視了英語教學目標的廣泛性和學習內容的豐富性。(4)在評價效果上,信奉“分數至上”導致隨意增減作業量和課時,用絕對分數測量每一個學生,得A即優生,得C即差生。
2 走出誤區,讓評價更有意義
2.1 用鼓勵的尺子來衡量孩子
美國Dorothy law Nolto博士有這樣一句至理名言:If Children live with kindness and consideration,they learn respect.If Children live with encouragement,they learn confidence.意思是在仁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尊重,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這句話非常有說服力地告訴人們,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寬松、有利和關愛的環境。因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應重視教育性評價,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對學生少一些責備和批評,多一些關愛,經常手中握有多把鼓勵的小尺,從不同角度來衡量他們。
(1)測試形式的多樣化。小學低段學生的英語測試,可以以口試,聽力為主,也不必拘泥于單元的限制,隨時進行,隨時記錄,教師根據學生的口答或平時的情景表演給予及時的評價。比如在3A第一單元學完打招呼和介紹自己的句型后,就可以在班上進行“我是誰”活動,鼓勵學生敢講敢說,而高年級的學生可在此基礎上增加筆試的內容,試題要源于課堂,又要聯系生活,力求難易適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發揮。(2)注意糾錯的方式及態度。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情景交流、語言、語調、語法不可能沒有錯誤和毛病,有些教師很注意糾錯,一有問題就直接插入,打斷學生的發言或表演,再三地讓學生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小毛病改過來。教師教學嚴謹固然不錯,但卻挫傷了學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這種糾錯實質上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評價,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不應過分強調學生語言、語調的正確與否,不應過分挑剔學生表演過程中所犯的語言性錯誤,而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不能無視學生的情緒變化,更不能粗暴予以干涉,致使部分學生的情緒長期處于壓抑狀態,而造成不良的情緒反映。
2.2 注重過程評價,師生共同發展
關注學習過程的評價即根據學習的不同階段,在教學的進行中對學生做出準確、即時的評價,如學習態度、學習情感、思維品質、作業正確率、學習能力等,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提出存在的問題。比如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多次考查,將其中最好一次作為學生該項目的等級評價。
(1)多緯度、多角度的評價。
①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作業、回答問題等,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讓學生給自己打打分、評評級,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通過“評價—反思—評價”這種模式來認識并糾正自己的學習;也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定期讓大家互相評價同組成員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情況,并可以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學生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自我提高,從而相互提高,相互促進的過程。②多種評分形式相結合。評價的形式有多種,教師在教學中可把等級制、百分制、星級制、評語制、游戲中活動中的隨機評分制結合起來。如我在對三年級小朋友教學中所采用的星級制,每周結算一次紅五角星的個數,評出“本周小能手”。在評選時,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做作業,表現好的就加星,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們躍躍欲試,你追我趕,爭當“小能手”。
(2)淡化終結性評價,突出過程性評價。
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平時的表現融入到階段成績總評中,淡化終結性評價,突出過程性評價,要讓學生們認識到,好成績需要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懈努力,從而引導學生們認識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在五、六年級的教學中,設計了一個自定作業量的活動,就是一個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具體的作法是:在第一單元的朗讀、會話、作業、測驗等幾項成績都能達到A+Good的同學,即獲得“英語光榮榜”的資格。上榜的學生獲得相應的權利:下一單元所有的作業減半,連續幾個單元上光榮榜者可以再一次減少作業量,直至免做作業等等;對后進生再設立一個進步獎,凡是與前一個單元相比,有進步的便可晉級上光榮榜,上榜也可以享受相應的權利。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并沒有使學生因少做作業而影響學習,反而形成了人人爭當先進者的積極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評價也更加客觀了。
(3)教師加強自我評價和教學反思。
人貴有自知之明,教師尤其如此,很難說對自己的教學不能進行適當反思和恰當評價的英語教師是一個優秀教師。英語教師要客觀實際地對教材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效果、學生反映一堂課的完成是否能達到師生共同愉悅,做出適當的評價,在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總之,英語學科的教育評價包括對英語教育全過程的評價—教學目標、教材等教學資源所提供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方法、學生學習狀況與成就、教師教學能力以及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等。關注過程評價就是關注教與學的發生過程,發現教師和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及時調整教與學策略,不斷提升師生素質。
參考文獻
[1]何蓉容.新課標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初探[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5).
[2]姜忠平,楊柳.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評價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