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物學教學過行程中,要以學生心理特點為基礎,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運用多種手段創設學生樂于學習的最佳教學情景:(主要包括創設懸念情境、直觀情景、實用情景、沖突情景和成功情景),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物學 教學情景 教學環節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b)-0189-01
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綜合、有意識和無意識均不可分割。人活動的最有效的時刻,就是這些因素處于最和諧狀態的時刻。情景教學就是運用教師的語言與情感、教學的內容、直觀教具以至課堂氣氛等創設一個生動誘人的教學環境,以激發學生興趣,啟迪思維,提高能力。如何在生物學教學中創設學生樂于學習的教學情景,無疑是值得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多年來,筆者在教學中以學生心理特點為基礎,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創設理想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處于“我要學”的心態之中,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1 創設懸念情景
懸念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欲強、好奇心切等心理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別致,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
如在引入伴性遺傳時,可運用社會調查和數據,向學生指出,在我國漢族人口中,色盲患者男性約占7%,女性約占0.5%,男性大大超過女性患者;而且一般說來,色盲遺傳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傳給他的外孫,然后設問: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這樣通過創設懸念,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興趣積求知欲望,比只是單調地向學生說,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伴性遺傳”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盡量使講述波瀾起伏,避免平鋪直敘,可依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從學生實際出發,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懸念,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講減數分裂各期特征時,從減數分裂概念入手,圍繞減數分裂的結果:每個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只有原來的一半,通過設疑質問:染色體數目為何只有原來的一半?如何減半?什么原因導致減半?以此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是如何變化的特點來學習思考。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能抓住事物的關鍵、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能力,同時也促進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求知識。
2 創設直觀情景
在生物學教學中,恰當、靈活地運用實物掛圖、幻燈、錄像等直觀教具,以具體直觀的形象來創設情景,能使抽象的如識具體化、死板的描述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以達到誘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講細胞有絲分裂時,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后期的染色體行為有何特征?接著再運用分裂后期的掛圖和復合投影片來講解:先展示分裂后期的掛圖,說明此時染色體的行為是“分家”,即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一分為二,在兩側紡錘絲的牽引下,姐妹染色單體分成兩組,分別移向細胞兩級。接著再演示復合投影片(后期)來說明每條染色體中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移向細胞兩級的過程,由于復合投影片生動地表現了染色體行為的動態過程,因而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新鮮強烈,學生被畫面所吸引,情趣盎然,整個教學活動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順利進行。
3 創設實用情景
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實際密切聯系的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經常啟發學生用已有的生物學知識去解釋各種生物現象,創設用理論解釋實際問題的實用情景,學生就會感到知識的價值,學習積極性也就由此而生。
如在學完遺傳規律一章后,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為什么紅綠色盲男住多于女性?并讓學生以自己的家庭或鄰居親友為調查對象(調查3~5個家庭),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調查分析。學生在調查中發現,色盲患者確實是男性多于女性。由于他們是通過自己的親自調查驗證了人類遺傳性狀,也同樣可以用遺傳規律來解釋,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一定的社會調查分析能力。
4 創設沖突情景
創設沖突情景,使學生己有的知識和經驗與面臨的實際問題之間產生沖突或差別。實踐證明,這確實是有效的教學手段。它能引起學生的驚愕、思考和探索行為,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例如,講授基因連鎖互換規律時,在復習自由組合規律的基礎上,先講具體的灰身長翅果蠅與黑身殘翅果蠅雜交實驗。間F1灰身長翅果蠅測交后代的表現型如何?學生會按自由組合規律去解題,得到測交后代為灰長∶黑殘∶黑長∶灰殘的比例為1∶1∶1∶1,這時告訴學生實驗結果與此不同,學生感到很新奇、驚訝。自由組合規律與解決實際問題所產生的沖突,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習基因的連鎖與互換規律創造了最佳情景。
5 創設成功情景
所謂“成功的情景”就是使學生成功地學習,使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愿望獲得滿足,從而體驗到學習活動快樂的情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歡樂是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契機,精心架設知識的橋梁,創設激勵成功的機會,讓學生“跳一跳,摘得到”。
在學習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一些達標性練習。例如:一個基因型為AaBb(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后能產生幾種基因型的精子細胞?不少學生回答是4種。理由是: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則隨機自由組合。筆者明白了學生的意思,于是提出這樣的問題讓他們討論:“這是一個性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呢,還是眾多的性母細胞減數分裂產生精子細胞呢?”“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兩個精子細胞的基因型是否相同?”學生經過熱烈的爭論,終于掌握了這些內容,最后得出“2種基因型4個精子細胞”的正確答案。
另外,對于考試命題,也要注意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出偏題怪題,控制在通過學生的努力能夠達到各自的限度,使不同層次學習水乎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無窮的樂趣,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樹立克服困難、勇攀生物科學高峰的決心。
總之,在生物學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最佳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欲,是體現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值得我們去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