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觀念雖然總的傾向于理性化與務實化,但由于處于就業形勢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好的觀念也存在著,并影響了大學生思想的健康和順利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牽涉大學生本人和千家萬戶的利益,牽涉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就業與創業的現實。正確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與創業觀。
關鍵詞:就業觀 創業觀 認識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b)-0235-01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校的每年不斷地擴招,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攀升,2011年畢業生仍在600萬以上,加上歷年來未就業的畢業生,累計數量十分龐大。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樹立現代擇業觀和創業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要讓大學生堅定在艱苦中鍛煉,在實踐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的重要意義,使其既要有緊迫感,又要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對于大學生順利地走進職業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正確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
1.1 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特點
(1)總體就業率不高。據國家調查數據顯示,2008年到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在70%左右徘徊。(2)畢業生就業區域不平衡。大部分畢業生選擇到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和大中型城市就業。(3)畢業生主動待業呈現上升趨勢。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較高,在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前,主動選擇待業。(4)學生自主創業參與者少。自2008年以來,雖然國家、各地政府部門不斷推出針對大學生就業和自主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部分高校也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園,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為學生創業提供支持。但大學生自主創業熱情仍然不高。
1.2 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自身因素。①專業對口過分強調。在求職時,只要是與自己專業關系不對口的職業就不考慮,這樣做無形就人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業難度。②對職業意義認識不清。許多大學生還是僅僅把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對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③職業標準過于功利化,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時只考慮工作條件、既得收入等眼前實在利益,而對自己的職業的發展前景、專業能力、職業興趣等因素不加考慮。④求穩定,求職一次就業成功的觀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閑、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愿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不愿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更不敢去創業。
(2)社會因素。隨著高考擴招,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形成了龐大的待業隊伍,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我國經濟發展到了轉型階段,不少企業技術含量提高、、減產或停產,對高級人才使用要求提高,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驟減,社會就業崗位的總體需求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削減,出現了供過于求的供需結構矛盾,社會勞動力明顯過剩,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越來越困難。
在現實當中,有人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實原因認識有誤。實際上,就業問題是社會的一個整體性工程。應當看到,對于我國來說,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多、用人機制不完善以及大學生自身的觀念和能力問題。因此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正確認識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但大學生是高素質人才,只要努力學習,不斷磨練,糾正自身片面及不正確的就業、創業觀念,為未來的擇業與創業做好各方面充分的準備。
2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與創業觀
2.1 正確的擇業觀
“擇”意味著選擇、尋找、決定,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有利于我們順利就業,并在今后工作中克服困難、做出成績和貢獻、得到社會的承認,為自己事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反之,如果沒有正確的擇業觀作指導,就像一艘沒有航向的輪船,最終會東撞西撞,迷失航程,慘重的可能會葬身大海,擇業是創業的基礎。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符合客觀情況的就業觀念。服從社會需要,追求長遠利益。擇業的標準是什么?擇業的目的是什么?這是人們在擇業時應首先明確的。據調查,大學生的擇業觀念有待改進。目前一些大學生在擇業問題上注重選擇“高收入”、“工作條件舒適而穩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客觀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選擇職業,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擇業不僅要考慮個人的興趣和意愿,更需要考慮社會需求對擇業的制約性。而目前,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要更多地考慮到社會的需要,將把自己對職業的期望與社會的需要統一起來,著眼現實,面向未來,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既不好高騖遠,也不消極被動。樹立實際客觀就業觀是實現順利就業的基礎。
(2)打下堅實基礎,做好充分準備。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學會獨立自主,消除依賴的思想。充分利用大學時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好專業基礎,鍛煉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最終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夠適應不同的崗位,就不會為社會結構性失業的矛盾所束縛。
2.2 正確的創業觀
創業就是指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開辟新工作、拓展新的職業活動范圍、創造新業績的過程。
(1)要有自主創業的思想意識。擇業是創業的起點,創業才是就業的保證。一個人選擇了職業之后,就要以積極去面對自己的職業,以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為基礎去選擇創業。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從2004年建立新職業信息發布制度以來,已經向社會發布了許多新職業,并確定了今后向社會定期發布新職業的工作程序。新職業的發布也昭示同學們,自主創業的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2)要提高創業的能力。創業需要扎實的能力。只有做好充分的創業準備,才能獲得成功。大學生在創業的問題上要具有立足創業、勇于創業的心理準備,還要有謀劃創業的理性思考。要充分考慮自身的能力、創業環境等現實因素。要不斷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
(3)要有敢于創業的勇氣。創業的過程艱難而充滿風險,只有創業的思想準備是不夠的,還需要創業勇氣。勇于創業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一個目標。破除依賴心理和膽怯心理,勇于接受創業挑戰,做一個勇于創業的大學生,這是當代大學生應有就業創業觀。
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僅僅擁有正確的擇業觀與創業觀是不夠的,還應當具有在艱苦中鍛煉,在實踐中成才的準備和抱負。通過學習使學生通過了解社會、了解自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為未來面對嚴峻的就業挑戰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縱橫職場——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瓊·努特森,艾拉·比茨.怎樣當好項目經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趙麟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呂涵.學會選擇學會放棄[M].中共國際廣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