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纜的局部放電與其絕緣狀況密切相關,預示著電纜存在缺陷,危害電纜的安全運行。近年來OWTS振蕩波電纜局放檢測和定位技術在國內(nèi)外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本文簡要闡述電纜局部放電振蕩波檢測和定位的原理,通過一起電纜局放典型案例的檢測和分析過程,探討電纜長度對振蕩波局放檢測靈敏度的影響。
關鍵詞:振蕩波 電纜 局部放電
中圖分類號:TM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b)-0103-02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城市配電網(wǎng)中壓電纜數(shù)量越來越多,其運行可靠性直接影響到用戶的供電可靠性。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電纜的絕緣缺陷,例如局部放電,對于保障用戶供電可靠性有著重要意義。振蕩波(OWTS)局放檢測對發(fā)現(xiàn)中壓電纜局部放電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發(fā)現(xiàn)電纜中的局部放電的同時,還可以對缺陷位置進行定位,且振蕩波電壓與交流電壓有一定的等效性,在進行振蕩波檢測的同時,也相當于對電纜進行了一次交流耐壓試驗。本文通過一起電纜局放典型案例的檢測和分析過程,探討電纜長度對振蕩波局放檢測靈敏度的影響。
1 檢測診斷原理
1.1 振蕩波電壓的產(chǎn)生
系統(tǒng)振蕩波電壓的產(chǎn)生是通過對試品電纜施加直流電壓,充電至設定電壓后合上切換開關,令被試電纜的對地電容與檢測系統(tǒng)的電感等構成回路,電纜上將產(chǎn)生阻尼衰減的振蕩電壓波,即稱之為振蕩波,電壓的頻率和阻尼系數(shù)由回路參數(shù)決定。檢測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振蕩波電壓的頻率接近工頻,等效于工頻電壓施加在試品電纜上,對發(fā)現(xiàn)運行狀態(tài)下的局放缺陷有很好的等效性,由此產(chǎn)生的局部放電脈沖也符合lEC 60270推薦值。
1.2 局放檢測及定位
因為電纜的對稱結構,每次局放產(chǎn)生兩個相等的電流脈沖,即脈沖電量q/2,從局放源向兩個方向傳播,如圖1所示。在電纜的“遠端”,測量時通常開路,發(fā)生全反射。在電纜的“近端”連接局放耦合單元,不僅能檢測到直接傳播的脈沖,也能測到反射的脈沖。
為了定位局放缺陷,通常采用時域反射法(TDR)。如圖2,直接脈沖出現(xiàn)在時間t1,反射脈沖出現(xiàn)在時間t2。于是式(1)給出的特征時間差能用于測量局放源與遠端的距離,由式(2)給出?;谶@個關系,局放缺陷與近端的距離,用式(3)來表示。這里l代表整個電纜的長度。顯然,局放源定位中的不確定性不僅由真實特征時間差△t決定,也由傳播速率vp和電纜長度決定。
2 檢測和診斷
2.1 檢測流程
進行振蕩波局放檢測時,首先測量電纜的長度,確定電纜中間頭的數(shù)量和分布情況。然后對電纜注入標準脈沖進行標定,校準檢測系統(tǒng)局放量標尺,同時觀察反射脈沖,確定脈沖信號在電纜上傳播的衰減系數(shù)。
2.2 診斷
振蕩波局放診斷主要分兩步,首先根據(jù)檢測生成的振蕩波形與局放脈沖圖,觀察放電量與放電次數(shù),分析脈沖信號與電壓振蕩波形周期的關系、脈沖幅值與電壓幅值的相關性幾個方面,由此可以初步判斷電纜是否存在局放。然后對采集到的脈沖信號進行鑒別篩選,電纜若存在局放,局放脈沖的直射脈沖和反射脈沖必然成對的出現(xiàn),因此對采集到的脈沖信號進行分析,比較直射脈沖和反射脈沖的形狀、衰減、時差等,將符合局放特征的疑似信號組進行提取,根據(jù)各組信號的時差描繪出電纜的局放定位統(tǒng)計圖。如果疑似信號組在統(tǒng)計圖上出現(xiàn)集中性,則電纜在信號集中的位置極有可能存在局放缺陷。
3 典型案例
10 kV新城甲線電纜全長4625 m,電纜共有7個中間頭。首次檢測,在1.7 U0電壓下A相局放量達到了4500 pC左右,B相879 pC,C相約3000 pC左右,但信號在定位圖上沒有明顯的集中性,如圖2,且在U0下的最大局放量均小于300 pC,初步判斷該電纜在運行電壓下無局放。但該電纜在再次投入運行一段時間后,電纜的中間頭處發(fā)生了擊穿,擊穿點位于996 m處。
在該電纜發(fā)生擊穿后,從事故點將電纜截成兩段重新進行了多次的局放檢測。第一段電纜(從首次檢測的近端到發(fā)生事故的中間頭,共長996 m)在1.7 U0下最大局放量達2100 pC左右,定位圖顯示在離電纜近端485 m處有明顯的信號集中性,如圖3,該處為電纜中間頭。解剖發(fā)現(xiàn),此中間頭的上有明顯的劃傷痕跡,形成了放電通道,如圖4。
4 有效性討論
檢測案例表明電纜存在局放缺陷,但首次檢測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局放缺陷,原因值得分析討論。新城甲線事故前后共進行了多次檢測,比較新城甲線完整電纜和截斷后電纜的校準波形圖。圖5為向截斷后的電纜段(長996 m)注入200pC標準脈沖的波形圖,左側脈沖為入射脈沖,右側脈沖為反射脈沖,此時反射脈沖非常明顯。圖6為向完整電纜段(4625 m)注入2000pC標準脈沖時的波形圖,由圖可見,即使注入了信號為2000pC標準脈沖,圖上也觀測不到反射脈沖。由此可見,脈沖信號在電纜上傳播的衰減現(xiàn)象不能忽視,當電纜長度大于一定值時,脈沖信號在長距離傳播后信號衰減非常嚴重,檢測系統(tǒng)有可能無法檢測到反射脈沖。
電纜振蕩波局放定位采用的是時域反射法(TDR),局放定位必須需要得知反射脈沖和直接脈沖的時間差,當檢測系統(tǒng)檢測不到反射脈沖,信號時差無法正確計算,因此得不出正確的局放定位圖,從而無法對局放源進行定位,所以過長的電纜不適合用振蕩波法進行局放檢測。
根據(jù)應用經(jīng)驗,大于1.5 km的電纜建議從電纜兩端分別進行檢測,以保證檢測的靈敏度和有效性。當電纜長度大于3 km時,振蕩波檢測法可能無效。建議在對長電纜進行振蕩波檢測前,向電纜注入標準脈沖,根據(jù)反射脈沖的衰減程度對檢測的有效性進行初步評價。若反射脈沖衰減嚴重,則該電纜利用振蕩波法進行局放檢測的靈敏度和有效性不高。
5 結語
上述電纜局放檢測案例說明用振蕩波法檢測電纜局部放電是有效的,但也說明了振蕩波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電纜局部放電振蕩波檢測和定位是基于時域反射法(TDR),局放定位必須需要得知反射脈沖和直接脈沖的時間差,而脈沖信號在電纜上傳播存在衰減現(xiàn)象,衰減程度與電纜長度成正比,所以電纜長度決定了振蕩波檢測的靈敏度和檢測的有效性。為保證檢測的有效性,建議在對電纜進行振蕩波檢測前,向電纜注入標準脈沖,根據(jù)反射脈沖的衰減程度對檢測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陶詩洋.基于振蕩波測試系統(tǒng)的XLPE電纜局部放電檢測技術[J].中國電力,2009,42(1):98-102.
[2]林潮光.OWTS振蕩波測試系統(tǒng)在電纜狀態(tài)診斷中的應用[J].廣東科技,2008,198:158-159.
[3]馮義.振蕩波測試系統(tǒng)在電纜局部放電檢測中的應用[J].供用電,2009,26(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