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西方諺語中的上帝當然并不存在,但某些人不斷滋生的貪欲,卻讓他們失去對法律的敬畏,最終被法律之繩所縛。
軍中“碩鼠”王守業 2006年6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閉幕。當天下午,會議發布公告:海軍本屆軍人代表大會接受了王守業提出的辭去全國人大代表職務的請求。依照代表法的有關規定,王守業的代表資格終止。
當晚11時48分,新華社報道了此事,并稱,擁有中將頭銜的王守業已被中央軍委免去海軍副司令員職務。報道還指出,“現年62歲的王守業”是因“道德敗壞”、“利用職權索賄、受賄”、“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而被免職的。
盡管有關王守業“被查”的消息早已從軍中傳到社會,但上述消息一經確證,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紛紛回望王守業的人生經歷,希望能從中找出問題的肇端。
1943年,王守業出生在河南省葉縣鄧李鄉廟李村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因為天資聰穎,學習也很努力,他的成績一直非常出色。1964年,他以河南省高考總分第六名的好成績,被天津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錄取。
1968年,解放軍總政治部從一些高等院校選拔優秀畢業生入伍,王守業由此進入陸軍第三十八集團軍,成為336團的一名工程兵。學歷高、專業稀缺、頭腦靈活等諸多優勢累加,讓他從戰士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三十八集團軍113師后勤部干事。不久,他被調到北京軍區后勤部基建營房部,先后任北京軍區后勤部基建營房部工程師、北京軍區環保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總后勤部基建營房部營房管理處副處長。
此后,王守業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1989年9月任總后基建營房部營房管理局局長;1993年7月調任總后基建營房部副部長;1994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1995年12月至2001年7月任總后基建營房部部長;2001年7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2002年7月晉升海軍中將軍銜。有人戲稱,他是“開著直升機上去的”。
但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里,王守業卻呈現出另一番模樣。
據了解,王守業的違法亂紀行為,主要發生在1995年至2001年,其執掌總后基建營房部大權期間。該部門主要負責軍隊的營房、港口、機關等基礎設施建設,實際財權很大。王守業的一位下屬甚至聽到他抱怨,調任海軍副司令員后,自己的實權似乎不如以前。
在總后期間,王守業全面負責全軍第三代營房的改造工作。同一時期,以建立住房補貼制度為核心的軍隊房改工程也啟動,住房分配貨幣化開始實行。
王守業曾在接受《解放軍報》采訪時稱,如果全軍在1999年全部兌現住房補貼,一次性動用資金就達數百億元。據了解,該補貼覆蓋了全軍70%以上的人員和90%的地區。另有媒體分析:“對軍隊將士發放住房補貼款比較直觀,從中撈好處的可能性小些。相比之下,由于軍隊房改需要,大量軍隊用房不斷上馬,比如,設于各省城繁華地帶的軍隊駐地,有相當比例選擇對原有土地進行置換,并擇地新建營房。由此形成的市場交易資金數以億元計。”
龐大的資金量、部隊嶄新的用房改革政策,讓王守業有空子可鉆。加上“部隊的招投標較其他公用建筑的招投標制度相對寬松,有時會以涉及軍隊機密或軍備等原因,采取邀請招標或議標的方式進行,在很大程度上,仍采取由領導說了算的發包方式”。大權獨攬的王守業更是對簽字環節特別在意,除了自己,誰說話都不能算數。如此一來,身為總后基建營房部部長,他對巨額資金、資產的調配權變得格外巨大,他本人也成為許多建筑承包商的進攻對象。
由于大權在握,雖然自1995年后不斷有內部人士舉報王守業有經濟問題,但都沒能把他告倒,反而接連升遷。直到最高首長親自過問,他才被送上法律的審判臺。最終,經查實,王守業貪污、挪用的款項達1.6億元之巨。
金錢之外,新華社報道中的“道德敗壞”4個字,則將問題指向了王守業包養多名情婦的事實。有軍方紀委人士稱,王守業所涉經濟問題源于內部舉報。其實,這個所謂的內部,除了之前的大量信件舉報外,主要是他的情婦蔣某等人的直接上訪舉報。而這,也許是王守業與情婦盡享魚水之歡時萬萬沒有料到的。
十多年前,在坐擁了金錢、權勢之后,王守業便包養了多名情婦,其中相對固定、時間最長的,是原某軍區文工團演員蔣某。王守業相中蔣某后,憑著自己的權勢地位,輕易將她調至北京,包養起來,二人過起地下夫妻的生活。
蔣某曾為王守業生下一個兒子,并一度以為兩人會有一個結果。可2001年,王守業在晉升為海軍副司令員后,卻對蔣某提出的結婚要求置若罔聞。無奈之下,蔣某只得選擇放棄這段關系,提出分手。她同意將兒子的監護權交給王守業,但條件是,王必須給她500萬元作為青春損失費。為了這筆數額龐大的“青春損失費”,兩人討價還價好幾年,卻始終不能達成一致。蔣某這才心灰意冷,決定向中央軍委領導舉報王守業的丑行。兩人隱藏多年的私情終于暴露了。
2005年12月23日,王守業被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雙規”。次年5月,軍委檢察部門介入對此案的調查。王守業的幾名情婦都在被查之列,蔣某更因涉案最深受到嚴密調查。此外,與此案有牽連的4名少將、7名大校中,5名被責令退伍,6名被降級。
最終,王守業被判處無期徒刑,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被查辦的最高級別的軍官之一。本應在2006年6月正常卸任的他,最終未能等到這一天。
劉連昆、劉廣智,用情報換金錢 與王守業單純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包養情婦不同,有的人禁不起金錢的誘惑,利用職務之便向境外出賣情報,以獲取私利。此種行為,可稱為“另類腐敗”。這類腐敗給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比一般經濟腐敗更可怕。
劉連昆案是上世紀90年代大陸破獲的最大一起臺灣間諜案,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起涉臺間諜案。
劉連昆曾是大陸少將級軍官,1992年在臺灣“軍情局”間諜的利誘下,開始為其賣命。當年11月,臺灣方面派出“軍情局”六處副處長王寶元(化名)到廣州與劉連昆會面。身在北京的劉連昆為了“保險”,決定乘火車南下廣州。因為,如果他搭乘飛機離京,就必須向上級請假。
經過周密安排,劉、王二人在廣州越秀公園見了面,繼而分別前往廣州東方軒酒店。席間,王寶元向劉連昆通報了他的待遇、聯絡方式、重點工作等——比照臺軍少將的待遇,劉連昆每月將獲得3500美元(以1992年的幣值,約合人民幣1.9萬元)的薪酬;另外,每提供一批情報,臺方支付少則4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8.6萬元),多則上百萬(100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1.5萬元)的“工作獎金”,由臺方代為轉存到劉連昆的海外銀行賬戶;劉連昆退休后,“軍情局”將照顧他的生活,并依照他的個人意愿將他安排到國外或臺灣居住。
為表示對這次會面的重視,王寶元當場拿出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萬元)的紅包,作為給劉連昆的見面禮。劉連昆則“回贈”了12份機密文件。自此,劉連昆便頂著“軍情局”給他起的化名“高至明”、代號“少康二號”,走上一條出賣情報換取金錢的不歸路。
據境外媒體報道,從1992年“入行”到1999年初被抓,7年間,劉連昆向臺灣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機密情報。1995年至1996年臺海危機爆發期間,他竊取情報的活動更是達到了高峰。可無論他怎樣隱藏,最終都無法逃脫,被判處死刑。
劉廣智是繼劉連昆后被臺灣情報部門拉下水的第二個少將級軍官,事發前任空軍指揮學院院長。
據香港《鳳凰周刊》、《文匯報》等媒體披露,2004年3月1日上午,劉廣智還以院長身份出現在全院開學典禮上。次日清晨,還有人在操場看到劉廣智在鍛煉身體。
2日,也是空軍指揮學院新政委林紅松上任的第一天。一早,林紅松隨時任空軍司令員的喬清晨、政委鄧昌友來到學院。有學員看見他們,都以為空軍首長只是來宣布新政委的任職命令,卻沒想到,喬清晨、鄧昌友直接帶領保衛部門的軍官扣押了劉廣智,而理由竟然是“涉及臺灣間諜案”。 這一事實,讓很多認識劉廣智的人格外吃驚。
上述媒體稱,發展劉廣智成為臺諜的賈某是一名退役軍官,也是臺灣間諜李運溥在大陸所開公司的職員。劉廣智第一次是在無意中向賈某透露了一些情報,隨后收到大筆金錢。雖然對此感到意外,但當他得知這是自己透露軍事情報獲得的報酬后,卻并未及時向上級舉報,而是越陷越深,最終成為一名間諜。
據了解,劉廣智涉嫌將屬于“絕密”的解放軍“對臺作戰計劃”,空軍主力戰機的部署和訓練詳情,以及最高領導人的絕密談話內容交給臺方。事發后,有海外媒體推測,依照劉廣智的職位和級別,臺灣情報部門至少可以知道一些戰機的準確部署數量和基地分布情況。此外,劉廣智還應該十分清楚戰斗機飛行員的訓練、教學、換裝狀況,預警機等新裝備的發展進度等。而通過這些至關重要的情報,臺灣情報部門便能分析出中國空軍在作戰思想、實戰準備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每當臺灣當局獲得劉廣智傳遞過來的高度機密情報,總是欣喜若狂,繼而不斷通過各種途徑向他提供大量酬金,并封官許愿,每月給予高薪。
2004年3月2日,劉廣智被大陸有關部門“雙規”。而在破獲劉廣智間諜案的過程中,大陸反間諜部門順藤摸瓜,還逮捕了另一名間諜——某市臺辦副主任張淮寧。另據透露,與劉廣智共同涉入臺諜案的軍官,除了空軍指揮學院的一位處長王某,還有解放軍高等學府的軍官。他們同樣是由賈某發展的。而時任空軍裝備部軍官的劉廣智的兒子,也因涉案被捕。
令人警醒的案例 軍隊中的腐敗案一般只限于體系內查處、傳達,很少對外公開,但經過多番努力,筆者還是找到數例軍隊反腐案例,以及相關涉案數據:
1978年至1999年,海軍方面共查處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經濟性腐敗案件375起,涉案人員達468人。
1993年,海軍裝備部某部參謀胡安平挪用部隊裝備經費2580萬元,個人從中非法獲取“利息款”和“利息補差”14萬元,并在辦理相關業務過程中,受賄4萬元。案發后,胡安平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
1996年1月,第三十八集團軍政治委員邵松高,因貪污受賄被免職,后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
1997年,東海艦隊航空兵資金結算中心原主任韓永江,以中心名義非法向社會吸儲,金額達2億多元,引起軍委首長高度關注。
某省軍區后勤部原副部長宋兆軍,在臨轉業前利用手中權力,貪污、挪用公款近50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
海南省軍區司令部辦公室主任葉永松,在兼任該軍區鴻達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總經理期間,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犯罪總金額達4700多萬元。
一個個案例,無時無刻不在警醒著我們。正如總后勤部部長廖錫龍在提到某些軍內腐敗案例時所強調的那樣,當軍隊中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中級領導干部的經濟權力越來越大時,“如何加強監督制約,促使領導干部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依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管理使用軍事資源,從機制和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已成為我黨我軍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