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山西省水利考察團一行,來到江西省永豐縣考察小農水項目建設。考察團先后來到永豐縣砼u型槽預制構件廠、恩江鎮水南背和白水門灌區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區,實地察看了灌區灌排效果。考察團認為,渠溝改造成本控制措施有力,工程美觀質優,灌排順暢,節水效果好,各方面效益顯著。
永豐縣在2009年列入全國第一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到2012年2月底,保質保量提前完成3年的項目實施任務。實際完成投資10095.5萬元,占項目批復總投資9895.5萬元的102%。
2009年、2010年永豐縣連續兩年在全省小農水重點縣項目績效考評中排名第二,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榮獲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設先進縣,201 1年全省水利改革發展考核永豐縣排名第一。
一、領導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縣政府成立了“永豐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擔任,副組長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擔任,成員為發改委、水利、財政、農業、國土、扶貧辦、農業開發辦、審計、監察等部門和灌區所在鄉鎮政府主要領導,由水利局局長和分管局長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副主任。同時明確每座灌區的鄉鎮政府責任人,主管部門責任人和建設單位責任人。每年召開了永豐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項目實施動員大會,實行“定領導、定人員、定責任、定進度、定質量”的五定措施。縣委書記、縣長多次到工程建設工地檢查指導,縣長多次主持召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專題會議,做好協調調度工作,為項目實施排憂解難。
二、配套資金投入前所未有
落實配套資金,建立工程建設投入保障機制。永豐縣大幅增長財政性資金,有效整合部門資金,積極發動群眾投勞投資,有力保障了重點縣工程建設需要。縣級配套資金達到1525萬元,超過任務的15%。依托規劃整合涉農資金5400萬元。全縣群眾籌資和投工折資3270.5萬元。嚴格資金管理,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出臺了《永豐縣小型農田水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永豐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程項目部基本建設資金使用與管理的主要職責》;設立了永豐縣小農水項目資金報賬專戶,嚴格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項目建設要求進行規范使用,確保了資金的專款專用,沒有發生挪用、截留項目建設資金的現象,確保了投資效益和資金使用安全。
三、責任落實力度前所未有
在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驗收制的同時,推行工程質量監督、政府督查、農民義務質量監督員的監督模式,全方位監管施工質量。按照“組建規范、產權明晰、水價合理、管理自主”的原則,在項目區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落實管護責任主體,負責和承擔灌區的維護和管理責任,全縣共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35個。項目區農田渠系工程實現“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長遠”的目標。把小農水建設作為鄉鎮目標考核體系的重要內容,列入全縣重點工作督查范圍,督察結果將進行全縣通報,并作為水利項目安排的重要依據。對農民“自建自管、先建后補”項目進行評比,及時兌現獎懲。
四、群眾支持熱情前所未有
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的實施,得到了廣大群眾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如藤田鎮老圩村農民楊獻忠對渠道占用林地全力支持,在項目部和施工單位沒有補償一分錢的情況下,楊獻忠就主動把要砍的樹給砍了;嶺南村王家根等12人自發遷移祖墳,為修建平整的機耕道讓路。佐龍鄉西塘村李家村小組,農民配合小農水項目,積極自籌資金修筑機耕道,有部分村民因機耕道修建導致魚塘被填、菜地被挖、成材濕地松被砍不僅毫無怨言,還主動出工幫助修建。全縣像他們一樣不計個人利益支持小農水項目實施的群眾有30多戶。在群眾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各地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得以順利推進。坑田鎮塘下村大陸村民小組項目區渠系由村民自建自管,村民義務施工共節約的項目資金2.97萬兀。
五、宣傳發動成效前所未有
永豐縣全方位、多渠道開展水利宣傳工作,形成全縣人民群眾關注、了解、支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良好氛圍。在項目區設立了項目標志和公示牌。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水利惠民政策和發展民生水利的重要意義,大力宣傳水利工程惠澤民生的成果,動員社會力量大興水利。通過宣傳發動,形成了全民參與水利建設,積極配合水利工作,加速推進水利事業新發展的良好局面。3年來,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發表永豐縣水利改革發展的宣傳報道稿158篇次,發稿量之多為全省各縣(市、區)之最。在江西省水利廳召開的全省2011年水利宣傳工作會議上,縣水利局局長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是全省唯一一個參加此次會議的縣(市、區)代表。
六、項目綜合效益前所未有
通過3年的建設,完成縣域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及200畝以上217處小型灌區的渠系配套改造,形成較為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實現“旱能灌、澇能排”,達到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的效果。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項目的實施,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明顯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灌區灌溉供水保證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解決了項目區長期困擾農業生產的用水矛盾。全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由現狀的每年23.38萬噸提高到26.12萬噸,提高11.74%,農作物新增產值5790萬元。項目區受益人口27.96萬人,項目區農民年人均增收200元以上。襯砌和斷面達標的渠溝,大大提高了過水能力,農田受淹面積比往年減少90%以上。同時,由于渠道的襯砌減少了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改善發揮顯著作用。落實了工程建后管護責任主體,大大減少了農民爭水搶水等水事糾紛,有效地維護了灌區社會穩定。
[作者簡介]
劉浩軍,楊衛斌,永豐縣水利局干部。
責任編輯: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