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學舉步維艱,已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尷尬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談一談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1.讓學生明確作文認識
作文認識是指對于作文目的及其意義的認識。作文教學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明確這一點。否則,作文和作文教學就茫然不知所措:不是讓學生機械重復地進行“課堂作文”,就是為學生講授作文竅門的“技巧作文”,再就是跟著中考、高考指揮棒轉猜題、押題的“應考作文”。因此,我們應該首先讓學生明確作文認識,端正作文態度,這是至關重要的。
那么,作文的實質究竟又是什么呢?“它應當……是從作者的心靈歌唱出來的”,這里的“心靈歌唱”,就是指精神勞動、“心智”運作。這是寫作者(學生)內心世界的流露,是寫作者(學生)思想的外現和心靈的寄托,而絕對不是靠技巧、押題可以解決的事情。
作文就是這么一種自覺、自愿、自樂的“心智”運作,而絕不是一種負擔抑或是一種應付。撇開中考、高考不說,就是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離不開寫作。如起草“可行性報告”、撰寫“經驗總結”等。學生明確了作文認識,再加上作文技巧上的輔導,學生作文就有了目標和方向,就不會盲從,更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和應付了。“我筆寫我心”:或描寫蕓蕓眾生、或刻畫大千世界;或抒發由衷的情懷、或表達自己的觀點,信手寫來,妙筆生“花”,或惟妙惟肖、或淋漓盡致、或感情澎湃、或振聾發聵,隨心所欲,恰到好處。
2.開展多種培養作文能力的競賽活動
這不僅豐富了學習生活,也開拓了他們的思維天地。比如初三學生剛學寫議論文時,普遍感到無話可說,篇幅不長,內容俗套單一、缺乏活力,我們不妨把學生分成幾組,就某一個問題進行辯論,讓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整理成文。學生往往會在辯論中閃出思想火花,這樣做鍛煉了學生的辯論能力,啟迪了思維,也引發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寫作內容,平時還可以進行作文競賽,書法競賽等。
3.積極引導學生進入社會大課堂
幾年來,我根據本地實際,結合學生特點,以誘發學生興趣為突破口,以開放式教學為立足點,努力開辟第二課堂,做了一系列提高差生作文能力的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針對學生思路狹窄、缺乏素材、作文內容單一老化等現象,我們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實地采訪,參觀鄉村企業,進行春游和夏令營活動。學生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素材,激發了興趣,作文有話可寫了。針對學生好說好動、好新好奇、喜歡表現等特點,舉辦師生改稿會,詩歌朗誦會、故事會、主題筆會,進行小型廣播劇和滑稽劇表演,組織作文討論,等等,這些別開生面的活動,既增加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特別是建立“圖書角”,組織文學社,出版油印刊物,更是提高差生作文能力的好辦法。
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開闊視野,培養作文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有益的活動,能促進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4.提倡模仿,培養文風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好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吳增祺說:“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這是指文章體式上要加以模仿學習。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對話敘事寫人,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這些手法都成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模仿的典范。模仿是創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開始求“與古人合”,其后必須“與古人離”。
5.寫片段,多記日記
一般地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于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學生平時可以多練筆寫片段,多記日記。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倘若中學生能按照這樣去做,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將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為此,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到對時政國事的評論,小至遣詞造句,不一而足。
6.注重教材語言的積累
課文學完,老師的復習往往只是孤立的練習與試卷,其實這個時候只要我們認真地對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歸納,就會發現其實課本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寫作的素材,多角度、多層次且具有思想深度。只要加以整合,便是一篇好文章。如柳永的《雨霖鈴》一詩寫在“寒蟬凄切”的清秋節與戀人分別,情到深處無法自抑,秋天成了離情的廣闊自然背景。白居易在“楓葉狄花秋瑟瑟”的潯陽江頭巧逢琵琶女,一抒遭貶的抑郁。杜甫的《登高》將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時代之秋融為一體,憂憤深沉,是悲秋的大境界之作。郁達夫的《故都的球》指出了古人悲秋的深層原因,再聯系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秋天在革命豪情萬丈的青年革命家筆下,別具另一派盎然生機和抵擋不住的自信。對這些加以歸納,可以“我讀秋天”為話題,寫出自己對秋天的理解。讓學生放飛想象,讓他們的思想自由馳騁。總之,盡可以大膽地寫出自己,張揚自己,在新世紀的陽光沐浴下,把一個真實的、全新的自我展示給同學、老師看。于是乎活潑開朗點的,作文就多幾分輕松和快樂;內向沉靜點的,作文就多一點深沉和含蓄;幽默風趣點的,作文就多幾分俏皮和灑脫;抑郁憂傷點的,作文就添些許動人的感傷……總之通過這些具體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在作文中必須注意語言的錘煉,才能寫出真正的優秀作文,而那些煩瑣枯燥平淡無奇的語言是無法讓文章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