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養有創造精神的兒童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本文從提供豐富多彩、富于創新及想象的物質環境,創造安全自由、寬松自主的心理環境和鍛煉機會、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在語言活動區中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 語言活動區 創造性 幼兒教育
創造,推動著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陶行知先生曾說:“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縱觀上下五千年世界各民族的發展史,無一不充滿著創造精神。培養有創造精神的兒童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是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幼兒園的語言活動區是幼兒進行創造性的語言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幼兒同伴之間語言交往重要和頻繁的發生地。在這里通過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提供適當的物質和心理環境,能有效地點燃幼兒創造之花,為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打下基礎,在語言活動區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建良好環境,鋪墊創造之石
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是幼兒語言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學習、表達、探索的刺激物和橋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富于創新及想象的環境刺激,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幫助幼兒在與環境的“對話”中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創造性地發展思維。
1.開辟獨立的空間。幼兒創造力的發揮需要一個便于激發其創造設想的外部環境,為幼兒提供相對獨立的空間,可以使他們在其中自由地、不受干擾地進行嘗試。教師可以結合活動室的特點開辟專門的語言活動區角,根據需要提供相應的材料,供幼兒傾聽、閱讀、講述、游戲、表演等活動,如可以設置新聞播報臺、閱讀屋、表演之家等。
2.布置對話的版面。幼兒常常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信息的,很多時候,老師并不需要刻意地去教什么,他們會自覺地跟呈現在眼前的刺激物“對話”而產生互動。因此,在創造的語言活動區中,提供豐富的版面(墻面)背景內容,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創造興趣。例如:在小班語言區的背景版面上布置一個“會說話的小屋”,小屋中的內容隨著區角中的內容相應變換。當語言區中練習看圖說一句話時,版面上的內容可相應地變成看看說說“看見我想說什么”,如當幼兒看到“飛機在天上飛”的圖片時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飛機飛到我們這里來了。”“飛機,停下來,讓我坐上去。”“我長大了要去開飛機。”……表現出極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想象力。
3.提供多變的材料。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需要動作的幫助同時也受限于擺弄對象(即操作材料)。語言區中的操作材料,是激發幼兒語言活動的刺激物、中介和橋梁,因此,品種豐富、經常更換變化的玩具材料是激勵幼兒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物質保證。如在組織創造性講述活動時可循序漸進地提供以下材料:看看講講——提供一些形象鮮明、內容比較簡單的看圖講述圖片或一些具有連續性的故事圖片,讓幼兒根據一定的線索邊看邊講。拋拋講講——提供六面有不同圖案的正方體紙盒(根據需要自制),用拋骰子的方式進行選擇講述。擺擺講講——提供一幅有樹林、草地、房屋、天空、池塘的背景圖及若干動植物小圖片,讓幼兒圍繞一個主題,自由選擇動植物,在背景圖上擺擺講講。
二、營造寬松氛圍,激發創造之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在于: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里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鼓勵獨立工作——創造。”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特別需要一種民主、寬松的氛圍,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孩子敢于創造,樂于創造。
1.提供選擇機會,使活動成為自覺、自愿的過程。研究表明,自由選擇會比強制選擇帶來更高的創造性。例如,讓一組幼兒選擇活動中要用的材料,另一組幼兒則由別人替他們作選擇。結果前一組比后一組表現出高得多的創造性。四五歲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想法,在活動中應為他們提供充分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覺自愿地活動。例如:今天是否進入語言區活動,由幼兒按自己的意愿來確定;進區后想玩什么,由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老師并不橫加干涉。
2.構建和諧關系,使活動成為交流、溝通的過程。在幼兒的心目中,教師是至高無上的,如果教師對幼兒的評價不當或給予過多的限制,就會使幼兒產生緊張情緒和提防心理,幼兒往往就會為了迎合教師而放棄獨特見解或以教師的評價來調整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遏制創造性。因此教師的平等參與和良好態度,是調動幼兒語言積極性的外在因素。在語言區活動的指導過程中,老師應是一位傾聽者、欣賞者、溝通者。如:小班幼兒玩聽說游戲“送南瓜”失去興趣時,之前作為“欣賞者”的教師可以以“溝通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引導幼兒討論:秋天除了南瓜豐收,還有什么東西也豐收了,還可以給奶奶送什么呢?“蘋果”、“香蕉”、“橘子”、“蘿卜”……幫助幼兒結合經驗展開豐富想象,讓游戲創造性地繼續下去。
3.淡化活動結果,使活動成為體驗、創新的過程。重視培養創造性的教育所持的知識觀是“現成的結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結論的方法;現成的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發現真理的方法”。事實證明,幼兒對活動“過程”往往比活動“結果”更感興趣,活動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滿足遠遠勝于活動結果,他們的許多創造性就表現在活動的過程之中。例如在小班語言區中為幼兒提供“電話機”,并不要求幼兒在打電話時一定說什么內容,會說哪些話,只是教給他們一些簡單的打電話的方式及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會以濃厚的興趣自然地進入角色,如:有的幼兒找了伙伴相互對話:“你好!你是×××嗎?你在哪里呀?你在干什么呀?……”談得非常開心;還有的幼兒獨自打電話:“爸爸,你怎么還不回家,我已經洗好臉了,快回來幫我洗腳……”
三、創造鍛煉機會,點燃創造火花
皮亞杰強調,幼兒只有自發地、具體地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大膽形成假設,并努力去證實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才能發展思維。任何創造力都是在相應的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在語言活動區中為幼兒創造鍛煉機會,組織多種形式的語言活動,合理地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能有效刺激思維發展,提高語言能力。
1.精心組織口述活動,使幼兒會說。口述活動是幫助幼兒學習語音、語句、語法,掌握語言運用的基本方法,使幼兒“會說”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談話、講述、朗誦等。如節假日后可組織幼兒進行圍繞某一主題的自由交談活動:熱鬧的元宵節、快樂的國慶節等。又如在集體活動中學習了一些故事以后,可在語言區中提供相應的磁帶、圖片或者圖書等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在聽聽、看看、學學、說說中進一步掌握其中的詞、句、對話。語言區中這種作用于同伴間的口述活動,能很好地調動他們的表述積極性和創造性。
2.積極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多說。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說幼兒階段“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在游戲活動中,幼兒處于放松狀態,心理上沒有壓力,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地說話,自由地交流。游戲對于發展幼兒的口語能力具有特殊的價值,在游戲中,有豐富的“說”的材料,可以使幼兒有說的內容,有想說的欲望,幼兒們的話也自然多起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如在語言區中可開展結合兒歌的表演游戲、富有趣味性的聽說游戲、借助操作材料的競賽游戲等。
3.鼓勵參與表演活動,讓幼兒愛說。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能力強的幼兒會說也愛說,而一些能力弱的幼兒不會說,往往也不愛說,甚至不敢說。我們應關注幼兒的能力差異,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組織幼兒們開展“小演員”表演活動,每個幼兒輪流“上臺”或幾人一組單獨表演,根據自己的特長,展現亮點,這樣能有效地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克服畏懼心理,逐漸變得敢說、愛說。如:組織一些兒歌朗誦會、故事會、新聞發布會等。
在語言活動區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營造寬松、自由的創造氛圍,及時捕捉教育契機,點燃幼兒的創造火花,鼓勵幼兒敢想、敢說、敢做,成為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啟蒙者、引導者,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中張揚個性,展示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智力素質和健全的身心素質,為日后成為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學前教育處編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9.
[2]周兢,余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3]中國教師新百科.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7.
[4]霍華德·加德納等主編.何敏,李季梅譯.多元智能理論與兒童學習活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0.
[5]丹彥,方燕主編.讓環境和材料與幼兒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
[6]黛安,摧斯特·道治等.呂素美譯.幼兒園創造性課程.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