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的職業情感是推動教師積極工作的強大力量,也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熱愛學生,從多方面了解和關心學生,而且必須提高自身的職業情感素質,從而優化師生關系,提高中職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 教師 職業情感素質 中職英語教學
一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猶如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是教學活動的一種催化劑,它能喚起受教育者幸福愉悅的心情,從而樂于接受教育,產生自強不息的強大內驅力。教師崇高的職業情感也是推動教師積極工作的強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師的職業情感集中體現在對教育事業的情感和對學生的情感兩個方面。
(一)熱愛教育事業
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做好工作的前提,愛本職工作才會強烈地意識到培養青少年一代的社會責任感和榮譽感,才會對教育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樂于獻身教育事業的教師,必然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有了工作熱情,就會在工作中不斷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二)熱愛學生
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基礎前提,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一個好老師必須既愛教育事業,又愛學生。教師不僅應該愛品學兼優的學生,而且要愛后進生。面向全體學生的愛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的愛。教師的愛是愛與嚴的辯證統一,即尊重熱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大量事實說明,教師的愛一旦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學生就同樣會對教師充滿愛,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在多年的中職英語教學中,我認為對學生的愛應從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方面入手。
1.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是搞好教育的前提,任課教師在接到具體所教班級后,首先要了解所教班級男女生的人數,英語成績(好、中、差)的比例,還要盡快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以及過去的表現。根據所了解的初步情況,加以分析、研究,然后制訂出詳細的教學計劃,并付諸實施。只有對學生了解得透,才能對教學探索得深。當然,了解學生的工作要長期堅持,不斷深入,特別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不同時期的表現,這樣教學才能有的放矢,不斷深化。
2.尊重學生
愛默森曾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做到這點,首先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中職學生的年齡大約在15—18歲,這一時期正是從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階段,心理學上把這一時期叫做青春初期,這一時期的學生逐步趨向成熟,認識水平接近成人,感知方面更具有系統性、目的性、全面性、深刻性。他們的邏輯思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學習動機趨于復雜化,經常把自己的學習與將來的升學、就業、工作相聯系。他們迫切要求老師家長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尊重他們,但有時又不輕易將自己的內心活動在老師面前表露。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成長。尤其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大多基礎差,成績不夠理想,缺乏成就感和學校、社會、家長對他們的認同。因此,作為任課教師,我們更應該多從各方面關愛他們,和他們交朋友,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端正學習態度,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欲望和要求,特別是在組織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消除學生學習英語的畏懼心理,進一步幫助他們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關心學生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學藝術,都產生于教育者對青少年無比的熾愛心靈之中。”人都是有感情的。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都希望得到長輩之愛、同志之情,何況天真爛漫的中職學生,他們更需要同學之情,老師之愛。愛學生要以誠相待,一視同仁。在一個教學班里,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有時甚至差距很大。任課教師要有關心整體學生的概念,不能偏愛優等生,輕視后進生。特別對那些所謂“雙差生”更應該多關心,幫助他們改變不良行為,克服學習上的種種困難,使他們身心與優等生一樣健康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還要不斷幫助和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壓力,尤其在課堂提問中,應常用禮貌用語,如:“Please.OK.Very good.Wonderful.Thank you.Don’t be afraid.Never mind.Would you like to ...”這種愛的情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唯有它才能達到激活人思維的功效,也只有如此,學生才會把老師當知心朋友,這正是教師愛的魅力之所在。
二
教師的職業情感對教學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多方面不斷地提高職業情感素質。
(一)教學激勵手段
適當的教學激勵手段,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因此更加喜歡英語,從而增強英語教學效果。
1.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要重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借助手勢、板書、實物實景設計、多媒體等直觀形式,啟發引導后進生思考、解答較為基礎的問題,并在溫故知新、以新變舊的學習中,吸引后進生投入課堂學習中來。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以笑容面對他們,用慈愛的目光注視他們。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應及時鼓勵,教師可說:“Good!Nice!Great! Wonderful!”等。當學生回答不太正確時,教師可以說:“I think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或“Don’t be nervous!You are sure to do as well as others!”
2.淡化測驗分數
中職英語教學中要注意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尊重和關注,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才能愉快地學習,才能彌補心理上的缺陷。因此,教師絕不能以分數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應該淡化分數,將后進生從分數中解放出來。對平時成績不合格者,不在班上公布,而應找其個別交談,幫助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制定切合實際的計劃與目標。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成功的喜悅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3.重視作業評語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熱衷于給學生作業打分數或劃等級。實踐證明,對某些學生,這樣做不僅不能起到鼓勵或鞭策的作用,反而會抑制甚至打擊個別學生的積極性。作業評語是教師同學生談心的一種途徑,表達的是特別的關注和愛護。教師針對成績不同的學生及其作業,在不同場合所做的評語可激發學生的斗志,讓優等生更上一層樓,讓中等生改正缺點、提高成績,讓后進生克服學習英語的畏懼心理,樹立信心,努力從后進變為先進。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可以寫上:“Well done!Well written!Try to do better next time!I’m sure you’ll do even better!Work harder at your lessons,and you’ll do as well as others!You meant well,but try to make your sentence correct!”
(二)教師期待的效果
教師的期待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知識技能的掌握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增強教師期待的教育效果。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稱贊,換句話說,教師在每個學生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應善于多方面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對每個學生提出恰如其分的希望與要求,讓他們有一種“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悅感,從而取得良好的期待效果,使他們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真正收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亞米契斯.夏丏尊譯.愛的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贊可夫著.杜殿坤編譯.和教師的談話.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1980.
[3]羅素.西方現代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