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體育新課程改革已經經過了好幾年,但是一些體育教師的教學眼光還是比較陳舊,沒有根本改變過來。體育教師要轉變教學眼光,采取創新性教學形式和方法,提高學生參加運動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鍛煉方法。
關鍵詞: 體育教師 教學眼光 體育課程改革
我們要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釋放、脫離開來,這不僅體現在思想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怎樣改變課堂教學。新的課程標準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構建了身體發展、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心理健康、學會適應等體系。把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終身鍛煉意識、全民健身意識與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重視學生的主要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人人享受體育與健康的樂趣,所以體育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眼光,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步伐一起前進。
一,轉變教學眼光,提高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追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參與某項活動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它是推動人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工作的原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無參與的欲望和興趣,對教學效果的強弱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現今的體育教學中,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怕苦怕累、厭學的現象十分嚴重。因此,培養學生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改變這種不良現象,則顯得十分重要。
我對我校七年級的四個班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2份,回收153份,有效回收率94.4%。
從表1可以看出,體育課讓學生產生興趣的是自主活動、趣味性、輕松上課和可以學習健身的方法等。我們可以分析中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的原因并找出解決的辦法。
1.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體育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有什么樣的體育教師,就會有什么樣的課堂氣氛。教師導得好,學生興趣高,反之,則興趣缺乏。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體育教師急于求成,在課堂教學中過于嚴厲,經常批評指責學生,更有甚者挖苦諷刺,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心理受到壓抑,個性得不到良好的發展,也不會喜歡體育課。有些體育教師課堂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手法呆板,組織教學無味,久而久之,他們對體育課感到厭煩。還有些體育教師業務能力不精,示范動作技術不規范,不能給學生以感染,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
2.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不力。
在當前很多學校里,應試教育的思想橫行,這表現在初中體育教學上。為了取得較好的體育中考成績,相當一部分的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只抓中考項目的練習,且對那些項目進行專業化的訓練。這導致很多學生誤認為體育就是中考的那幾個項目,而對體育產生厭煩心理,當然,對體育的興趣肯定是沒有的。這樣忽視中學生的正常生理發展、只追求一時成績的做法,不但會使學生中學階段對體育不感興趣,而且在以后會對體育不感冒,這對中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將會是致命的打擊。還有些體育教師很少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致使學生不能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意義和作用很好地理解,使得學生認識上產生誤區。比如部分學生因為體育運動產生的效果不能在短時間有所體現,進而影響了信心;有些學生認為雖然沒有參加體育運動,身體依然很健康。這都必然會影響到中學生參加體育課的興趣。
3.中學生的自身原因。
隨著我國四個現代化的穩步前進,小康社會基本達到,各個家庭都開始富裕起來,而各個家庭里的子女則都是“小公主”“小王子”,不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堅定的意志和堅強的毅力。這些學生認為,體育鍛煉苦、累、臟,是一件苦差事,都不愿意參加,更談不上有興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是課堂的核心,是體育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用生動幽雅的言談舉止,淵博精深的文化內涵,以及熟練高超的專業技術武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歡體育教師,進而喜歡體育課,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
4.教學手段、組織方法多樣化。
教學手段、組織方法的多樣化,對提高學生體育課的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理學研究發現,長時間單調的刺激容易引起機體的超限抑制。在體育教學中,采用體育項目輪換的教學方法,當學生要對某一項目產生超限抑制時,學習新的項目,重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地選擇場地、器材,給學生以視覺新穎的感受。在體育教學中,中長跑一向是學生最討厭的項目,在田徑場上進行中長跑,學生的參與情緒必然不高,如我們選擇在野外進行,讓學生集體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肯定高漲。當然,野外進行的中長跑要在教師的可控范圍內,安全是最重要的。在組織教學中,教師還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做到對學生區別對待,培養學習興趣。
5.顧及學生正常需要,培養興趣。
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正常需要,滿足學生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寓趣于教,采取一些娛樂性的體育教學(如游戲、競賽等)和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點的內容,采用生動有趣、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從事各種身體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持久的動力與志向,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實行開放式教學,在教師的宏觀調配下,給學生自學的空間,消除其壓力,對體育產生濃厚興趣。實行目標性教學,由易到難地安排教學進度,讓學生逐步掌握健身的方法。
二、轉變教學眼光,有一顆和學生同樣年輕的心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師只有懷著一顆和學生同樣年輕的心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只有這樣,師生才會成為朋友,學校才會成為樂園。要給學生以豐富的情感,教師還要用微笑贏得學生的微笑。一個慈愛的眼神,一次輕輕的撫摸,一份小小的禮物,都會使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時雨。要給學生以豐富的情感,我們還要把富有激勵呼喚、鼓舞和關注性的語言當做傳遞情感的靈丹妙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臨下式的語言轉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語言,把生硬冰冷的語言變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只有在上述富有情感的平等和諧的交流中,學生才能“有話總愛跟老師講”,“有事總愛找老師幫”。這種“求學”的境界,正是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需要。在傳統的課程實施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其中的“情感”。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就是盡了自己的責任。只要盡了這個責任,那么教師的所作所為、教師的付出都是正確的。其實不然,新的課程不僅要求我們“傳道、授業、解惑”,即使是為了“傳道、授業、解惑”,沒有情感的教學也是沒有生命力的。對學生而言,積極的情感比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責任感都重要。帶著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學生怎么能自主學習呢?如果沉甸甸的責任和淵博的知識伴著的是漠然的神情,那么,帶給學生的只能是被動消極乃至失望、沉淪和彷徨。學習,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教師的良好情感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映,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善于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學,要給學生以足夠的心理安全感,這樣,學生才能帶著信心和勇氣主動地投入自主性的學習活動。
三、轉變教學眼光,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發揮
新課改強調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它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教學組織形式的誕生。在新課改實踐中,我們應該推出更多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歌舞晚會式”、“答記者問式”、“拔河式”……構建氣氛民主、便于交流的開放性課堂,有利于改變教師對課堂的壟斷地位。
如何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如何使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我們應提倡“三主”、“三不”的組織原則——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以“活動”為主,不“鎖住”學生;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教學內容、自主選擇喜歡的學習方法,以“發現”為主,不“代替”學生;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結果或規律,教師不做現成飯喂學生,以“鼓勵”為主,不“鉗制”學生。這樣的課堂,少了不該有的條條框框,多了應該有的自由與寬容,多了促進自主學習應該有的自信和勇氣。在這種不拘一格的教學形式中,在這樣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生的手指靈活了,思維的閘門開啟了,迸發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蕩起了創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欣,教師的勞動也涌現出了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時代在不斷進步,體育課程改革也在不斷進行,體育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眼光。適應新時代,適應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業務素質,改革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讓學生能體驗到體育課的無窮樂趣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