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育課師生互動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實行師生雙向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參與意識和團隊觀念。但在師生互動實踐過程中,存在諸如缺乏個體差異性關注、課堂紀律性把握不足、任務分配不科學、教師自身素挑戰等問題,需要反思和提升。師生互動方式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素質。
關鍵詞: 德育課 師生互動 思考
德育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育人的重要載體。德育課的課堂有效教學則能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因此,探討德育課堂的教學方法及效果尤為必要。以往的德育課堂多以灌輸式為主,以教師一言堂為主,而缺乏師生互動交流,教學效果不明顯。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如果只有教學的形式而沒有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則是假教學。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生主客體論”等觀念,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本身具有教與學互相促進和相互增長的含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上必須注重“師生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起到育人的目的。我僅以一年級的《經濟與政治》德育課為例,談談自己對師生互動方法的思考。
一、德育課堂師生互動方法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教師引在前,講在后;學生想在前,聽在后”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讀去想,然后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和合作意識的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想要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則師生互動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是最恰當的選擇。我的簡單做法如下:
1.師生互動的前期準備。
上課前把班級同學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分好小組,師生互動基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每個小組設有組長、組員、記錄員、發言員、紀律監督員等職務,并依次分工負責;每個小組有代表自己凝聚力的組旗和組內口號。
2.師生互動的操作。
課前,讓同學預習新課內容,并按照小組分配學習任務。課中,由學習小組根據老師布置的學習重點,分別回答老師的提問或者其他學生的質疑。課后,整理學生表現情況,分別給予各小組及成員加平時成績的獎勵記錄;并為下次新課做準備。
3.師生互動的主要方法。
師生互動主要采取提問法、討論法、辯論、演講、小品表演、學生主持等方法。
二、師生互動的效果
德育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能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精神。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從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學的單一性和被動性,增強了課堂的生機和活力,也改變了傳統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評價等手段,學生知道“應該學”和“怎么學”,從愿意學到喜歡學;師生互動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技能。通過師生互動可以培養學生耐心傾聽的習慣,善于表達的能力,善于反省的習慣和能力等;通過師生互動可以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紀律觀念。總之,師生互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德育素質。
師生互動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由于對本科教材的鉆研和領悟不斷深化,因而能在教學藝術上更有效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教材、進行新舊知識間的“正遷移”思維,更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學生在閱讀、思索、領悟教材的過程中,必然會不斷發現和提出許多教師尚未思考到的疑難問題,要求教師解答,這對教師有很大的促進,使教師對教材、教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像這樣教師啟發學生、學生觸發教師,不斷循環往復,在教學中就會出現“雙向提高”和“雙向交流”的勢態。教師通過“教”促進自己進一步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提升教學能力。
三、師生互動的反思
雖然師生互動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教學經驗有限,師生互動的理想效果還沒真正達到,需要反思和提升。
1.師生互動中缺乏學生個體差異性的關注。
由于這種師生互動以小組為單位,在互動過程中多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課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善于表現學生的積極性;對于那些不善于表現的學生缺乏激勵,導致一定程度上受忽略,影響了學習效果。學生坐的位置不同,也會導致老師不經意間關注離老師近的學生,忽略離老師遠的同學。因此,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應放眼全體,關注個體,公平對待每個學生。
2.師生互動的任務分配不夠民主和科學。
以課堂提問為例,一般傾向于讓學習不積極參與課堂的同學回答“判斷性”、“描述性”較強的簡單問題,而讓學習積極的善于表達的同學回答“論證性”較強的復雜問題。這樣的分配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效果的兩極分化,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給予表現被動的學生機會,多給予其贊揚和鼓勵,促其自信心的增強,提高教學的公平性、民主性和科學性。
3.師生互動中紀律易失控。
在師生互動的課堂中往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尤其對于一些簡單問題的回答,學生都比較喜歡參與,甚至搶答,容易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有時對于不同觀點,學生之間缺乏容納性,也會產生混亂;學習小組之間的競爭也會導致課堂氣氛過熱,導致混亂;教師的組織經驗不足也會導致暫時紀律失控。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多加強紀律監督和調控。
4.師生互動中,教師的自身素質受到挑戰。
在課堂互動中,學生會經常迸發出一些特別的思想需要老師解除疑惑,而對于這些問題的出現,老師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或者課前的充分準備就難以駕馭學生的思想。所以,師生互動教學促使教師必須鉆研教材,了解時事,豐富知識內涵,提升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師生關系研究述評[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6).
[2]程曉樵.課堂互動中的機會均等[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佐斌.師生互動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追問課堂教學的生命意義[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