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施多元學習評價是新課程學習評價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初中思品學科實踐和探索學習評價的目的要求、教學原則、注意事項、模式與方法作較為系統的闡述,重點研究思品課實施多元學習評價的模式、方法及注意問題,以期提高多元學習評價的實效性,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 學習評價 新課改
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是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起到奠基作用。傳統的評價機制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制約了德育主導渠道功能的發揮,已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深入,建構一種新型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已成為思品教師共同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一、實踐和探索學習評價的目的要求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考查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所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使評價成為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品德發展與提高的過程。”要求:評價功能由側重選拔轉向側重學生發展;評價依據由重視結果轉向結果與過程并重,關注發展、提高和未來;評價主體由一元評價轉向多元評價;評價焦點由評價者的評價反饋轉向被評價者對評價的認同和原有狀態的改善;評價內容更加全面,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而且關注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評價方法更加科學,在紙筆測試的同時,增加了多種多樣的評價方法,全面綜合地評價過程和結果。建構一種新型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對學生思想品德素養進行科學的、全面的學習評價,不僅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有利于實現思想品德課程的育人目標。
二、實踐和探索學習評價應遵循的教學原則
(一)知識、能力、思想品德素質三者統一的原則
知識是前提和基礎,能力是橋梁和關鍵,思想品德素質是目的和歸宿。學習評價應體現三者的全面發展,這是素質教育和新課9TphO8dj5KrUmXI5X492LQ==改的要求。
(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初中《思想品德》課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根據這兩個特點,學習評價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這是思品學科的特定要求,也是思品課的生命線。
(三)知識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這一原則,學習評價應體現既教書又育人的理念,使知識性與思想性有機統一起來。
(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
根據這一原則,學習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努力實現《思想品德》課的三維目標。
三、實踐和探索學習評價應注意的事項
(一)挖掘德育教育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擁有獨特的德育功能。“思想性”是本課程的“靈魂”;“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是本課程的落腳點和歸宿。評價內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關注學生的階段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對評價的認同性也是不同的,因而,在具體評價操作時,不同學段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評價的內容除重視學習成績外,還要重視學習過程,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開發,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個體差異
新課程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面對學生的差異,學習評價既要體現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保證標準的統一性,又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和發展的不同需求,因人而異,分層分類,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需求。
(四)注重學生的成長過程
要把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成長的過程成為評價的重要內容。
四、實踐和探索學習評價的模式與方法
思品課學習評價是對學生學習及其效果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依據思品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應從“多元、主體、開放”的評價理念出發,逐步建構評價內容多元化和評價方法多樣化的學習評價體系,將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的紙筆測試、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表現等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學習評價,使學習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師生發展的有效手段。
(一)學習評價構成
學習評價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組成。形成性評價主要由《學習過程評價》和《行為表現評價》等部分組成;終結性評價主要由期末綜合測試評價組成,包含考試成績及形成性評價所有內容。
(二)學習評價成分比例
評價成分分配注重形成性評價,弱化終結性評價。考試成績所占比例占40%;《學習過程評價》和《行為表現評價》期末綜合測試各占30%。
(三)學習評價的方法及意義
1.觀察記錄法。觀察是評價學生學習行為的基本方式。教師可以觀察學生日常學習的各種方面,如:課堂上如何反映、同學間如何交流與合作、教學內容如何理解等,并及時記錄觀察結果。此學習評價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等級評定法。采用四個等級進行評定,分別是A、B、C、D。此學習評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3.自我評價法。學生的學習過程、行為表現等由學生個體進行自我評價。此學習評價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加強自我教育,不斷地促進個體的發展。
4.檔案記載法。學生檔案包括一段時期內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全部資料,這些資料能顯示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發展與進步。學生檔案以學生為中心,從多方面反映一段時間內學生在教師、家長和學校共同教育下的成長過程,是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自我評價的重要參考,也是教師觀察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進步過程的依據。此學習評價使學生通過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自主參與對學習檔案內容的選擇,隨時進行自我反思,從而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5.評語描述法。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動機,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在評價中多一點賞識和激勵,少一點挑剔與諷刺,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我將學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現寫成激勵性的評語。比如:在思品教材中,有這樣一個欄目:“老師眼中的你”,需要老師對學生作出評價。為了圓滿地完成任務,我利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針對不同學生寫出了不同評語,如:“活潑是你的天性,正像你唱的歌一樣,放開手腳,抓住機會鍛煉自己”。此學習評價讓學生找回自信,健康成長。
6.綜合評定法。對學生期末成績的評價,采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終結性評價占40%的比例;形成性評價主要依據《學習過程評價》和《行為表現評價》等進行評定,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定等多種手段完成,占60%的比例。此學習評價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概言之,初中思想品德學習評價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許多專家、教授、學者、第一線老師都進行了有益的實踐與探索,不斷積累經驗,有助于構建系統、全面、科學的學習評價體系,推動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教育部,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