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物產業的騰飛是我國2020年步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關鍵一步。無論國家還是地方都制訂了完善的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對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數量和質量要求。地方高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場所,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緊密圍繞區域生物經濟發展方向和特色人才需求,落實為企業服務的辦學理念,培養滿足需求的具有研發和創新能力等時空特征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地方高校 地方經濟 生物技術專業 應用型人才培養
生物技術已是當今國際科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生物產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將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正努力把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我國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研發人員達到30萬人以上,生物技術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生物產業整體布局基本形成,推動生物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1]。預計到2015年,全國生物產業產值將達到4萬億元,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5%以上[2]。安徽省合肥市重點發展疫苗、基因工程、診斷試劑、現代生物中藥、新型化學合成藥、醫療器械及材料、生物燃料、生物育種、生物制造、綠色農用生物產品等10大產品群[2]。
合肥學院是合肥市唯一一所市屬地方性高校,2004年生物技術專業開始招生,至今已有五屆畢業生。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的、能夠從事工程技術、生產管理和工藝研發的現場工程師及生產管理人員,人才主要面向地方大中小型企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依據國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相關規定,借鑒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辦學經驗,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本專業創辦之初,就緊密圍繞我院“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辦學定位,產學研結合,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以人才特色彰顯專業特色。
1.安徽農業與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發展農業生物工程技術促進農業經濟增長任重道遠。全省現有耕地408萬公頃,水面105萬公頃,其中可養面積48萬公頃。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高新生物技術是提高我省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生物育種技術將大大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豐富農產品的種類。圍繞農業動植物育種、科學養殖和栽培、資源高效利用、病蟲害有效防治,以及生態環境改善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農田資源高效利用、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及農產品安全等農業高產、優質、抗病、高效研究,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農林草生態和綜合農業系統[3]。合肥豐樂種業是中國種子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綜合實力和規模居國內種子行業前五。該公司以種業為主導,農化、香料產業齊頭并進。公司種子業務從小品種西甜瓜種子起家,目前是中國產銷量最大的兩系雜交水稻種子生產者。以豐樂種業為龍頭,安徽近百家種苗公司不斷發展壯大。
日前,省政府出臺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實施意見,明確到2015年全省培育10個以上自主創新、具有突破性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打造5家以上產值超億元、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全省種子銷售額超過60億元,實現主要農作物種子自給率95%以上[4]。由此可見,安徽需要大量種子繁育與推廣技術人員,本專業辦學不能忽視這一龐大的人才輸出市場。
結合本生物技術專業實際辦學情況,我們重點加強遺傳育種、細胞工程理論與實踐教學,學生不僅要掌握育種理論,而且要親自動手進行育種操作。尤其針對特種經濟作物組培育種,我們建立了植物組培實訓基地,不僅滿足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的實踐教學要求,而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組培第二課堂活動,學生在校內即接受較多的實訓。此外,我們和合肥蘭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單位建立了實習合作關系,打算在育種行業就業的畢業生均可到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實習,熟悉行業需求與要求,掌握第一手操作技術,盡早轉變角色,成為行業真正需求的人才。
2.安徽生物醫藥與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
2009年我國生物產業產值達1.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其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為10381億元,生物農業約1200億元,生物制造約1800億元,生物能源約280億元。2010年我國生物產業產值超過1.5萬億元,生物醫藥產值遠超生物技術領域其他行業,生物醫藥將繼續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以新型疫苗、診斷試劑、生物技術藥物、小分子藥物和現代中藥為重點發展領域,生物醫藥產業將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到2015年生物醫藥實現產值將達到3萬億元,占生物產業的比重達到3/4左右[2]。
2005年合肥市46家醫藥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8.8億元,89家醫藥經營企業實現銷售額63.8億元。我省生物制藥以安科生物上市公司為龍頭,率先國產化生產注射用重組干擾素α-2b、重組人生長激素、蝮蛇抗栓酶等。α-2b干擾素、人生長激素、低分子肝素鈣、降纖酶、凝血酶胸腺素、人血白蛋白、凍干分枝桿菌等一批產品具有國內乃至世界先進水平,現擁有一定規模的企業60余家,產業集聚發展逐步顯現[2]。
本專業現開設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生物制藥工藝學、藥劑學、藥理學、免疫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凝練生物制藥培養方向,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校內構建天然產物實訓基地,校外廣泛和諸如安科生物、華伊美集團、合肥創新醫藥、示康醫藥等醫藥企業建立實訓、實習基地,深入校企的交流與合作,既鍛煉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又促進了學生就業,為企業輸送了大量上崗即可重用的人才。
3.安徽工業發酵與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
雖然安徽發酵企業生產規模和數量較江蘇、山東、浙江差距較大,但安徽有以豐原集團為龍頭的一批發酵企業。白酒釀造一直是安徽的優勢產業。豐原生化是豐原集團的核心企業,主要通過利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有技術和世界領先的工藝設備,對玉米、薯類等淀粉質農作物及秸稈、農林廢棄物等纖維素類農作物進行精深加工。檸檬酸高糖發酵新菌種生產技術在國內領先,檸檬酸生產技術、產品質量、生產規模在亞洲是最先進的;燃料乙醇是以玉米漿為原料發酵生產的國家推廣的環保節能可再生能源,目前已在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四省31個地市封閉運行,年產量達44萬噸,且非糧乙醇發酵技術正快速發展中,可緩解石油資源短缺問題,促進農業發展,改善大氣環境[5]。豐原生化已成為一個擁有自主創新技術體系的生物制造企業典范。
生物工程專業是我院最早設置的少數本科專業之一,現為國家級示范專業,其微生物是安徽省重點學科,擁有較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一個發酵研究所和兩個校級重點實驗室)。生物技術專業依托生物工程專業的師資隊伍和教學設施,正在努力打造工業微生物培養方向。該方向以基因工程和發酵技術為重點教學內容,側重發酵上游優質工業菌的構建與繁育,畢業生走向的是企業研發崗位,以示和生物工程生產崗位的區別。此外,本工業微生物方向的實踐教學校外依托華恒生物、豐原生化、白帝乳業、伊利乳業等實習基地,從大二開始,每學年學生都要去這些企業見習或實習,豐富感性認識,鍛煉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能力主要由建立在基礎理論知識上的基本實驗動手能力、綜合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文獻資料查閱和歸納能力、專業材料寫作能力等構成,上述能力最終可歸結為產品研發與創新能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對應用型人才強勁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和生命之源。應用型人才是伴隨高等教育大眾化而產生的新型人才,地方高校肩負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應適應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瞄準區域生物經濟發展的需求,立足地方生物產業實踐需要,但不能忽視研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用型人才不僅是任務的完成者,而且是任務的設計者。為地方生物產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目標,必須落實在為企業服務的辦學理念中。
參考文獻:
[1]國家科學技術部.生物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
[2]合肥市科技局.合肥市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點,2011.
[3]安徽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安徽省秸稈綜合利用規劃,2009.
[4]http://www.chinaseed114.com/news/10/news_46024.html.
[5]楊旸.發酵崛起,放眼豐原——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飛躍[J].中國科技投資,2007,(6):74-75.
本文受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專業能力培養途徑研究”(20100938)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