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企業財務分析中,如何確定合理的分析程序,選擇正確的分析方法是分析的關鍵。本文詳細闡述了企業財務分析的基本程序與方法,為讀者提供可靠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 企業財務分析 基本程序 方法
財務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采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狀況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者、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了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或依據的經濟應用學科。確定合理的分析程序,選擇正確的分析方法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關鍵。
1.企業財務分析的基本程序
結合我國企業財務分析的實際情況,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一般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程序。
1.1財務分析信息的搜集整理
首先要明確財務分析的目的,確定為什么要進行財務分析;在明確財務分析目的的基礎上,制訂財務分析計劃,包括財務分析人員的組成及分工、時間進度安排、財務分析內容及擬采用的分析方法等;最后根據分析目的和分析計劃,搜集整理財務分析信息。
1.2戰略分析與會計分析
企業戰略分析,通過對企業所處行業或企業擬進入行業的分析,明確企業自身地位及應采取的競爭戰略,以權衡收益與風險,了解與掌握企業的發展潛力,特別是企業在價值創造或盈利方面的潛力。因此,企業戰略分析通常包括行業分析和企業競爭策略分析。通過企業戰略分析,分析人員能深入了解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經濟環境,從而進行客觀、正確的會計分析與財務分析。
會計分析的目的在于評價企業會計所反映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真實程度,揭示會計信息的質量,修正會計數據,為財務分析奠定基礎,并保證財務分析結論的可靠性。
1.3財務分析
在戰略分析和會計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財務分析方法來分析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找出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1.4財務分析綜合評價
財務分析綜合評價是財務分析實施階段的繼續,其將定量分析結果、定性分析判斷及實際調查情況結合起來,以得出財務分析結論;并根據財務分析結果預測企業未來財務狀況與企業價值。
2.企業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按財務分析的基本程序,我們將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方法分為以下兩種。
2.1會計分析方法
會計分析的目的在于評價企業會計所反映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真實程度,所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2.1.1水平分析
水平分析法,是指將反映企業報告期財務狀況的信息與反映企業前期或歷史某一時期財務狀況的信息進行對比,研究企業各項經營業績或財務狀況的發展變動情況的一種財務分析方法。另外,水平分析也可用于同類企業之間的對比分析,但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問題。
2.1.2垂直分析
垂直分析是通過計算報表中各項目占總體的比重或結構,反映報表中的項目與總體關系情況及其變動情況。它既可用于同一企業不同時期財務狀況的縱向比較,又可用于不同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同時,這種方法能消除不同時期不同企業之間業務規模差異的影響。
2.1.3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法是根據企業連續幾年或幾個時期的分析資料,運用指數或完成率的計算,確定分析期各有關項目的變動情況和趨勢的一種財務分析方法。使用指數趨勢分析時,如果將指數除以通貨膨脹率,得到去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數額的時間變化,就能說明問題。分析者可以通過觀察數值變化的幅度,找出重要的變化,為下一步分析指明方向。
2.2財務分析方法
進行財務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2.2.1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法是財務分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根據會計報表中兩個項目或多各項目之間的關系,計算其比率,以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按分析內容的不同,一般將比率劃分為以下四類。
2.2.1.1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各種債務的能力。按債務償還期限的長短又可分為以下兩種。
①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流動負債,也就是需要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付的債務,它一般需要用流動資產來償還。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比率主要如下。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從債權人角度來看,這兩個指標越高,說明債權越有保障,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從企業和主權投資人的角度來看,該指標應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入/年末流動負債×100%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是從現金流的角度來反映企業當期償付短期負債的能力。從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它比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更真實、更準確地反映了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②長期償債能力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負債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比率主要有: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總資產中有多少是通過負債籌資的,是評價企業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判斷標準。從債權人的角度來看,資產負債率越低其債權越有保障;但對于權益投資者來說,由于杠桿作用的存在該比率過低,說明企業沒有很好地利用財務杠桿。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了企業償付債務利息的能力,利息費用不僅包括作為當期費用反映的利息費用,還包括資本化的利息費用。其從償債資金來源角度考查企業債務利息的償還能力。一般說來,已獲利息倍數越高,企業對債務償付的保證程度越高。
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非流動資產×100%
長期資產適合率從企業長期資產與長期資本的平衡性與協調性的角度出發,反映了企業財務結構的穩定程度和財務風險的大小。該指標在充分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同時,也反映了企業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從維護企業財務結構穩定和長期安全性角度出發,該指標數值較高比較好,但過高會導致融資成本的增加。
2.2.1.2營運能力
營運能力主要指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率與效益。營運資產的效率通常指資產的周轉速度。營運資產的效益則指營運資產的利用效果,即通過資產的投入與其產出相比較來體現。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比率如下。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一般而言,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款期越短,說明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收得越快,企業資產流動性增強,企業短期清償能力也強。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一般來講,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但由于對發出存貨的計價處理存在著不同的會計方法,如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等,因此與其他企業進行比較時,應考慮到會計處理方法不同而產生的影響。
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了企業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是對企業流動資產的利用效率進行分析,既反映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又體現每單位流動資產實現價值補償及補償速度。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流動資產周轉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較快的周轉速度下,流動資產會相對節約,其意義相當于流動資產投入的擴大,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一般來說,固定資產周轉率越高,周轉天數越少,說明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也就越高。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總資產平均值
總資產周轉率是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綜合使用效率的指標。該指標越高越好。該指標越高,說明同樣的資產取得的收益越多,因而資產的管理水平越高,相應的企業的償債能力就越強。
2.2.1.3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賺取利潤的能力。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
營業毛利率=(營業收入-成本)/營業收入×100%
營業毛利率是企業營業凈利率的最初基礎,體現了獲利的基礎和空間,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
營業利潤率能更進一步地反映企業主營業務獲利能力。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經營業務的市場競爭力越強,發展潛力越大,獲利水平越高。
盈余現金保障倍數=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100%
盈余現金保障倍數在收付實現制基礎上,充分反映出企業當期凈收益中有多少是有現金保障的,擠掉了收益中的水分,體現出企業當期收益的質量狀況,同時,減少了權責發生制會計對收益的操縱。一般而言,當企業當期凈利潤大于0時,該指標應當大于1。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利潤對現金的貢獻越大。
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總資產平均值×100%
總資產報酬率是用于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獲利的能力,反映投入和產出的關系。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益越好,整個企業盈利能力越強,經營管理水平越高。
權益報酬率=凈利潤/權益平均值×100%
該指標通用性強,適應范圍廣,不受行業局限。在我國上市公司業績綜合排序中,該指標居于首位。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自由資金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對企業投資者、債權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100%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財務指標,它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
2.2.1.4發展能力
發展能力通常是指企業未來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潛力。反映企業發展能力的比率如下。
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100%
該指標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占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擴張增量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該指標若大于0,表示企業本年的銷售(營業)收入有所增長,指標值越高,表明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該指標若小于0,則說明企業或產品不適銷對路、質次價高,或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市場份額萎縮。
總資產增長率=(本期總資產-年初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一定經營周期內總資產經營規模擴張的速度越快。
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固定資產成新率反映了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體現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的快慢和持續發展能力。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比較新,對擴大再生產的準備比較充足,發展潛力較大。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該指標反映了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的保全性和增長性,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資本積累越多,企業資本保全性越強,應付風險、持續發展的能力越大。
2.2.2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差異影響程度的一種技術方法。其特點是:在測定某一經濟指標的各個因素的影響時,首先以基期指標為基礎,把各個因素的基期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以實際數來替代,每次替代一個,就得出一個新的結果。在按順序替代第一個因素時,要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即保持基期水平。在按順序逐個替代其他因素時,要在已替代過的因素的實際數基礎上進行,其余尚未替代過的因素,仍保持基期水平。如此替代下去,最后一次替代指標就是實際指標。將每次替代后的指標與該因素未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兩者的差額就是某一因素的影響程度。將各個因素的影響數值相加,就是實際指標與基期指標之間的總差異。
除了上述基本分析方法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財務分析方法,如:圖表分析、杜邦分析、財務狀況綜合評分法等。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結合圖表分析更加直觀的反映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趨勢分析等的結果;結合杜邦分析、財務狀況綜合評分法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評價。
另外,分析人員要注意每一種分析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分析的時候要將幾種分析方法互相結合、互相補充、互相印證,才能從財務分析中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情況獲得較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為制定各種經濟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毛金妹.淺析財務分析方法[J].中國釀造,2008,(10):99-100.
[2]徐淑娟.企業財務分析方法的探討[J].商業經濟,2009,(2):59-60.
[3]張穎.試論會計報表分析的思路和方法[J].財會研究,2009,(18):243-244.
[4]吳中力.會計報表分析方法探討[J].經濟師,2009,(9):175-176.
[5]宗桂云.淺談企業財務報表分析[J].交通財會,2010,(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