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教育拉起了“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大旗,而這也成為學生逃避懲罰的“官方”保護。體罰和懲罰并不是同一概念,但因為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在實際中學生和老師都模糊了兩者的界限,學生因此要挾了教育,老師也因此束縛了手腳,教育過程中缺乏了必要的懲罰,教育因此失去了威信。教育過程中缺乏了懲罰,學生也就缺少了責任意識和敬畏心理的培養。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育人首先應該是培養人的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其次才是教會其生存之道,即技能,所以我認為,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同時必須有懲罰教育的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實現育人的根本。
可能在我們感覺中,美國的教育是十分寬松和自由的,也是絕對人性化的,是不存在任何懲罰或體罰的,但事實上美國的中小學都有著十分嚴格的校規校紀,對學生的懲罰在我們看來有可能是簡單、粗暴甚至是不惜傷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的。我們的理念是:“在學生犯錯誤的內在念頭剛剛萌芽,但還未變成外在的行為之前,就要及時加以制止。”而學生真正犯錯誤了,我們是以說服教育為主,做學生大量的思想工作,望其能幡然悔悟、迷途知返。美國的教育理念是:“允許孩子在走上社會以前有犯錯誤的經歷,有了這種‘自己教育自己’的經歷,才有可能在將來不犯或少犯錯誤。”所以美國中小學對犯錯誤學生的處罰幾乎是不近人情的,白紙黑字,明明白白,該怎么就怎么,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犯錯誤的學生都必須接受學校無情的懲罰,嚴重的甚至會被學校告上法庭。美國的中小學會在學年開始時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文字的形式發給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這些信息包括學生在校的何種行為將遭到被暫時禁止上學甚至開除的處罰及其他的紀律條例。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嚴重束縛了老師的手腳,老師本著一顆教育學生的真心,卻會一不小心就被扣上種種“罪名”,于是乎,一些老師為了自保,往往對學生的違紀行為睜只眼閉只眼,能管則管,不能管就兩眼一抹黑,當做什么都沒看見。這不能歸咎于老師缺乏責任心,我倒認為這是對教育過程中偏失行為的矯枉過正。學校和老師缺乏了對學生必要的懲罰措施,便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學校教育也越來越流于形式和表面。老師不是不想管,而是不敢管,因為“變相”體罰的概念太寬泛,教育的威嚴已幾乎蕩然無存。中國青年教育研究中心的孫曉云就曾說:“從表面上看無批評的教育頗具有人文色彩,而實質上是教育的無知,批評教育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對于生活在嬌寵中的獨生子女來說,無懲戒的教育是讓他們在危險前信馬由韁。”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能培養學生抵抗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教育需要懲罰,這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教育真正得以實現其根本目的的必要措施。
也許我們已經意識到缺乏懲罰教育的不合理性,因而國家教育部在印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的第十六條上特別規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但問題是什么是“適當的方式”?“批評教育的權利”包含哪些具體的權利?在宏觀層面上我們對中小學教育有了法律的規定,但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方法上缺乏詳細而完備的法律法規;我們對學生的權利予以了法律的保護,但對老師和學校的教育卻加以了種種限制,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使老師對學生碰不得也說不得。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老師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懲罰學生?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教育學生?難道對學生只能是說服教育嗎?但是,對于受教育者采用說教的方式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受教育者已經懂得并且能夠做到用理性來指導他的行為,用靈魂對于錯誤的懺悔來修正他的行為,在這個條件之下,理性的說服才會使受教育者產生期望的教育效果。因此我認為,我們今天不應該再討論教育要不要懲罰的問題,而是應該討論怎樣才能制定詳細完備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懲罰細則的問題。這樣的條規和章程由國家統一制定,顯然會忽略地方經濟和文化的差異,因此我認為校規校紀的制定必須符合當地的民風、民俗,以及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形勢。各地區中小學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文化及民俗,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并集合社會相關人士(可以包括政府部門、司法部門、教育部門及學生家長代表),共同制定詳細的地方校紀校規,向社會公布并接受社會的監督。這樣既可以保證制定的校紀校規更科學更合理,又可以使學校教育與社會監督形成有效的合力,可以讓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能受到較好的監督。同時因校紀校規的公開化、制度化,從而可以減少學校和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的壓力和阻礙,也可以避免某些學生因為特殊的“背景”而逃避懲罰,最大限度地保證懲罰的公平、公正。詳細而完備的“地區中小學學生問題處理細則”是我們有力推行懲罰教育的前提條件,沒有這樣的細則,我們在實施過程中就會處于被動地位,所以我認為,真正的素質教育不能只是愛的教育,還必須有紀律觀念的教育和責任意識的教育,必要的懲罰教育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真正實現。
素質教育與教育過程中實施懲罰并不矛盾,相反我認為兩者的目標趨于一致,都是為了培養合格的人。把賞識教育和懲罰教育的有效結合才能培養出社會所要求的真正有素質的公民。對教育者而言,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素質的提升,能跟隨社會發展的潮流,拋棄古老的、落后的、粗暴的、野蠻的教育方式,采取人性的、科學的、理性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將懲罰教育與素質教育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黃全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美式校園:素質教育在美國,2010.8.
[2]江小紅.普通教師崗位提高培訓.教育需要體罰,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