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劇的特點首先是具有喜劇性,但并不是說喜劇性就是喜劇,一部喜劇作品是否能夠產生的喜劇因子,還得看這部喜劇的喜劇意識。從戲曲的起源看,喜劇傳統是中國最早古老的戲曲傳統。
關鍵詞:古代喜劇;滑稽;喜劇性;喜劇創作;審美價值
中國作為一個東方古國,擁有悠久的喜劇傳統。喜劇這個因子伴隨著中國戲曲的發展由來已久。可以說中國戲曲的發生最早也是由中國喜劇的發生而來的,他們的關系是相伴相生的。探究中國戲曲的發生,也就是探究中國喜劇發生的萌芽。
一、中國古代喜劇的發生和生成
(一)喜劇傳統的發生
藝術來源于生活。戲曲作為一項綜合藝術,中國的民間喜劇傳統開始也是來自于民間創作的。《詩經》表現了對美好愛情生活的歌頌和贊揚,包含有浪漫主義的喜劇色彩。《碩鼠》以諷刺性口吻,滑稽的表現貪官魚肉百姓的丑惡嘴臉。漢樂府民歌也不乏包括喜劇色彩的篇目。喜劇的魅力主要體現在世俗性的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喜劇當中。喜劇經常用一些夸張、變形的動作和手法,展示劇中人物性格,又或者使他們不合常理的荒唐失措,以此來引人發笑。
(二)喜劇的生成
中國古代的喜劇的生成就要關注到中國戲曲的發生。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提過,戲曲“以歌舞演故事”,“演”故事,這個中介就是依靠演員。春秋戰國時期,在周王朝及各諸侯宮廷內,出現了一種專供統治者取樂的俳優。俳優是中國最早的職業演員,也是最早的喜劇演員。俳優通過調笑的手段演一些諷刺滑稽的內容。俳優這種“攻其所弊”必先“順其所好”的方式,其核心就是滑稽。故司馬遷謂其“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史記·滑稽列傳》上記載的《優孟衣冠》故事。
所以,從戲曲的起源看,喜劇傳統是中國最早的古老的戲曲傳統。中國古代喜劇的發展也促進了戲曲的發展,成為戲曲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主要歷史時期喜劇的發展變化
(一)宋元時期
宋金雜劇是中國古代喜劇的開端和起點。
宋金雜劇的出現,不僅代表了古典戲曲的形成,也意味中國古代喜劇最初形態的確立。宋金雜劇組成分為三個部分:艷段、正雜劇和雜扮。其體制一般分為四段,《都城紀勝》載:“先作尋常熟事一段,名曰艷段;次做正雜劇,通名兩段,……又有雜扮,或名雜班,又名紐元子,又名拔和,乃雜劇之散段。”“艷段”和“雜扮”體現了宋雜劇“務在滑稽”的特征,這兩個部分都是利用滑稽的表演手段逗樂調笑,其中并沒有太多的故事內容。正雜劇是雜劇的主體部分,也具有滑稽調笑的特征。雜扮與正戲沒有太大關聯,只是一種雜技表演,作為正戲結束后的一段送場戲。由此可見宋金雜劇的這種體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喜劇的初態。
這個時代劇作諷刺政治歷史。雜劇藝人們通過滑稽表演對政治進行評判。文人站在民間立場上,從大眾角度出發,超出了個人的情感價值的判斷進行諷刺。基于這一點,宋金雜劇就更加具有了大眾的娛樂性,作品的喜劇性更加突出。
(二)元代的繁榮
元代社會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并存,形成了這個時代特有的美學風格。與唐宋文學中的那種“哀而不傷”的含蓄表達的風格不同,元代文學是一種簡潔明快、質樸率直的風格。
元代雜劇的藝術體制已成熟,成為一本四折形式,圍繞一個故事展開,更具整體性。文人更為注重喜劇的文學性和作品的文學價值,古老的喜劇藝術又得以升華。另一方面,元代作家深入民間藝術為喜劇的創作注入了更新鮮的血液,創造出的喜劇人物性格形象鮮明、生動,由此得到了百姓的關注喜歡,使古典喜劇真正成為大眾藝術。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代喜劇的經典代表,寫書生張珙與相國之女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西廂記》本事見唐元稹傳奇小說《鶯鶯傳》。《西廂記》對比《鶯鶯傳》進行了獨特的藝術加工,變悲劇為喜劇。在《鶯鶯傳》里,張生中舉以后始亂終棄,將鶯鶯拋棄。而《西廂記》改變成了相愛的男女勇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喜劇結局。
(三)明清時期
在明朝君主推行程朱理學的嚴肅統治下,明代喜劇表現出作者鮮明的個人主體意識和無情的揭露。例如康海的《中山狼》。
《中山狼》是一部具有諷刺批判意味的喜劇。全劇構思巧妙,刻畫的形象生動,哲理深刻。法國的柏格森則專門寫了一本《笑——論滑稽的意義》來探討笑的根源。他認為一切滑稽(喜劇性)的根源是生命的機械化。滑稽與其說是丑,不如說是僵。《中山狼》諷刺了東郭先生為代表的封建文人僵硬,不知變通。明代諷刺喜劇通過對人們丑行和惡行的嘲笑對社會人生起到針砭教育的作用。
清朝喜劇在繼承明代傳奇的基礎上,將喜劇的通俗性、娛樂性發揮得更加完善。家庭戲班的風行促進了喜劇的繁榮。另外,清朝統治者也鼓勵戲曲的演出和發展。到清代道光年間,全國各地大批地方戲的名戲班、名演員進京發展,形成了昆曲與地方戲“分庭抗禮”的“花雅之爭”的局面。乾隆以后,地方戲蓬勃興起,喜劇主要集中“花部”的地方戲中,昆曲日漸衰落,地方戲得到發展并逐漸成為大眾審美的中心。因而喜劇創作的重點由“雅部”轉向“花部”完成。
縱觀以上,中國古代喜劇有著自己完整的歷史進程,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展現了它不同的審美蘊涵和審美價值,但是不論怎么樣,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古代喜劇為我們共同創造了一個歡聲笑語的喜劇世界。
(作者單位:侯 珉(1988.5-),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 山西師范大學, 專業:戲劇戲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