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是高職院校的根本宗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更加適應高職物理的教學要求,文章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進行開放式教學的四個方面的改革舉措。
關鍵詞:開放式;高職物理;改革
高職教學改革經過多年的發展成效顯著,教材內容更貼近崗位實踐要求,教學環境以多媒體為核心,理論知識的教學也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物理學的原理,了解實用技能的培養方向。而且高職院校的實驗室建設備受重視,實驗室質量大幅提高,實驗教學從內容設計到時間保證都為學生的技能磨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物理教學中的不足也不容忽視。我國新時期建設需要大量的高級實用技能人才,高職院校作為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急需為社會供給優秀人才。但目前人才需求和供給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缺口,不少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適應速度慢,技術應用不夠熟練,盡管擁有物理知識的學習背景,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卻經常陷入被動。因此,高職物理教學還應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推進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變革,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為了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高職的物理教學中應該采用比較開放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學會發散思維,以點觸面,舉一反三。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受控于教材,學生受控于老師。老師只注重灌注知識而不注重實踐,學生只注重接受知識而不注重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因此要做到這些必須要對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主的開放式課堂。
開放式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對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
一、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高職物理教學急需進行改革,特別是在教學內容方面。以往,老師在進行教學時總是以課本上的知識為主,忽略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應該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更應該關注物理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基礎物理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于實踐,將所學的知識活學活用,以至于在碰到實際問題時空有知識而不知道如何運用。
為了解決這樣的一些現實問題,我們應該將孤立的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一個開放的動態教學模式,使之變為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系統。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系統中,我們應該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將教學內容進行專題化分類,不同專業的學生所學內容有所側重,將教學目的進行明確,使得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針對性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問題可鉆。如針對化工專業,編入流體的測量、偏振光的旋光效應等化工工程內容,用物理理論解釋工程原理,做到內容主次分明,深入淺出,結構系統嚴謹。同時,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還應該學會引導學生在互聯網上查找學習所需要的資料,為學生自行解決問題提供道路。
二、師生關系的平等性
在新的開放式教學系統結構中,教師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指導者和引導著,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主演而是導演;學生在教學環節中也不再僅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開放式教學系統的構建是向著有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培養應用和創新能力的方向進行。將師生放置在同等的地位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內容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是一個人用已有的認知結構來接納新知識,新知識被原來的認知結構所吸收:原來的認知結構又從中得到改造與發展的過程。”人腦已儲存的知識是經過其本身理解消化重新建立的映像。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廣泛參與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創新思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經過產生疑問,解決疑問。由于開放式教學平臺注重和強調學生的廣泛參與,因此有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本質的學習驅動力,使學生在獲得知識,進行物理學習的整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就是給學生適時的引導,啟發并激活學生的創新科學思維。同時師生關系的轉換,對教師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也大有幫助,教師從學生的主動參與中也可以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
三、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在教學方式的選取上應本著“厚基礎、重創新、求質量、高素質”的原則,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專業設置特點、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等實際狀況,確定高職物理課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積極深入的參與教學活動。
目前,有些高職院校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越來越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其中有一種方法就是教師為學生制定專題,然后讓3至5個學生組成一個專題小組,對各自所負責的專題進行分組研究,讓組員學會集體討論,集體解決問題,最后再以講課或者論文的形式將研究結果呈現出來。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相互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對于學生以后踏入社會中獨立面對問題有著積極的作用。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會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對專題的理解不夠深入,基礎理論的理解不夠完整,對所學知識在工程技術的應用的了解還不夠全面,提出的問題參差不齊、不夠專業。但是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反映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真實地反映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困惑和不解,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老師從旁進行及時的引領與指導,避免他們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走入死胡同。除此以外選擇這樣的教學方式還需要老師對小組討論專題進行一定程度的把握,引導他們進行更有創新性、價值性的專題討論。
四、教學評價的綜合性
通常情況下,一門課程的考核方式其實是決定了學生對待這門課的態度。傳統的以期末考核為主體的考核大大的限制了學生和老師的發揮空間。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職教育不僅要改進教育模式,而且要改變考核的方式,從根本上進行改革。
傳統的高職物理考核方式一般是期末考試占百分之七八十,平時成績占百分之二三十,平時成績主要由出勤狀況、課堂測驗和實驗成績組成。但是最后的總評成績依然是與期末成績出入不大,這樣的考核方式難以取到應有的效果,已經不適合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了。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應該根據課程性質的不同采取開卷、半開卷和閉卷等等多種考核方式,并且在考核成績結構中應該增加創新應用的成分,可以在平時的授課的過程中通過布置小論文,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平時的考核。
(作者單位:九江職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