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養老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今,經過二十多年的反復摸索,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日趨成熟,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與此同時,農民工的養老問題卻成為中間地帶,他們參保率低、退保率高,養老問題日益突出。我們應當從完善農民工養老保險法律體系入手,增強其參保意識,降低參保門檻,增強社保的可操作性,真正實現農民工兄弟的老有所養。
關鍵詞:養老保險;新農保;繳費比例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急需解決養老問題的農民工至少超過2000萬,如何探索出農民工過渡性的養老保險制度,實現農民工的老有所養是推進城鄉一體化,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
一、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困境
目前,我國農民工的養老問題逐漸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各種新政逐漸出臺。雖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農民工的參保意識依然較低。長久以來我國農村的養老模式大概為家庭養老模式和土地養老模式,大多數農民并不寄希望于領取養老金來解決養老問題。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養老金的繳費比較高、周期比較長、農民工收入偏低。另一方面農民工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對國家的政策和操作流程不了解,對保險機構缺乏信心。
其次,用人單位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存在困難。根據《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目前只有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才屬于“應當”參加養老保險的范疇。而很多單位聘用農民工就是希望通過低支出來獲取高額的利益,他們當然不愿意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與此同時,農民工也不愿意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提出購買養老保險的要求。
最后,各省市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存在很大差異,養老保險的移轉存在困難。例如:農民工養老保險最早出現在深圳,其將農民工納入城鎮養老保險體系;北京參照城保制度,為農民工設立相對獨立的養老保險制度;而上海將“三險合一”進行統一收繳。雖然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九條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退休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但由于各地差異很大,具體操作存在困難。
二、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立法缺陷
從二十世紀90 年代末至今,各地不斷地探索和完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大致形成了四種基本模式:城保模式、雙低模式、獨立性保險模式、農保模式。如今這種養老保險模式,在成保的基礎上降低了繳費比例,在雙低的基礎上享有相同權益,確實有力地維護了農民工權益,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適用范圍存在局限性。根據該《辦法》的規定,其適用范圍是在城鎮就業并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而這只占大農民工的一部分,很多農民工只是與雇主存在勞務關系,甚至只是臨時性用工,他們的權R4QGxxs7YZfAp2HKZbfMVYBUWAV/p/Ylm5AYc/KfQm0=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繳費比例模糊。該《辦法》將農民工的繳費比例定為4%至8%,這一浮動范圍比較大,是由各地自行規定繳費比例還是由農民工自行選擇繳費比例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農民工養老保險移轉如何對繳費比例進行銜接也沒有得到解決。
再次,移轉接續存在困難。農民工養老保險的移轉由新舊社保機構進行銜接,養老保險權益累計計算。由于各地養老保險的計算方式存在很大差異,雖然社保能隨意移轉會解決農民工流動性大的問題,但同時也會產生很多問題。例如,養老保險的轉移可能會造成農民工在申請領取養老金時爭相涌往養老保險標準較高的城市。
最后,保險發放存在一定的問題。依據該《辦法》農民工參保滿15年且符合條件的可申領養老金;不滿15年但符合年齡條件,且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轉入戶籍地新農保;未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比照城鎮同類人員一次性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首先,如果農民工滿15年且符合申領條件,同時又購買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是否可以轉入戶籍地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其次,當農民工符合申領養老金條件又同時購買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二者的權益如何統一計算;最后,未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是否可以臨時購買,權益如何計算。
三、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
農民工為國家的建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養老問題上對其進行特殊照顧是無可厚非的。我們應當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加快養老保險制度創新,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一)提高農民工的參保意識,擴大農民工的強制參保范圍
農民工由于文化的局限性,對社保政策和參保的重要性都沒有清晰的認識。擴大農民工的參保范圍,首先就應當讓其對社保的政策、流程等都有一定的認知,了解參保能為其帶來怎樣的利益以及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另一方面,對農民工強制參保的范圍應當擴大,應當逐步涵蓋所有農民工。但是,這顯然對單位會造成很大壓力,使其不愿大規模聘用農民工。所以,我認為可以分為三類進行處理,一是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二是與單位或雇主建立勞務關系的農民工;三是臨時用工。按照這個順序逐漸降低用人單位的繳費比例,減輕用人單位的義務。
(二)進一步降低農民工養老保險的進入門檻
農民工參保低的根源就在于繳費高和繳費周期長。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一方面應當進一步減輕農民工和單位的繳費比例,增加對農民工養老保險的財政支持;另一方面,農民工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其工作強度大、危險性高,我認為應當適當降低繳費年限,讓農民工提前安享晚年。
(三)加大農民工養老的政府義務
農民工對國家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國家在他們年老的時候當然應當對其進行特殊的幫扶。例如,給予為農民工集中進行養老保險的單位一定的稅收優惠,再次降低農民工的繳費額度等等。
參考文獻:
[1]王趙銘.農民工養老保險現狀及其思考[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2).
[2]伍艷. 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過渡性制度的法律分析——兼評“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草案)[J].人口與經濟,2010(3).
(作者簡介:王媛媛(1988.10-),女,四川樂山人,四川大學法學院民商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