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體育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的培養、運動習慣以及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對職業學校來說,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體育教師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提高 ;終身體育;培養
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二十一世紀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職業教育作為他們受教育的最后一站,體育課上更有必要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
一、終身體育的概念
終身體育是指人們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各種教育的總和。終身體育鍛煉是指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貫徹一生的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活動的過程。
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中等職業學校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學校“職業”性的特點,以及專業的需要,要求中職學生更應該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一)終身體育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首先,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是由社會發展的現狀和要求決定的。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機械化逐漸在各個領域取代了手工生產,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然而與此同時,人們的健康狀況出現了令人擔憂的情勢,缺乏體育鍛煉造成的肥胖、虛弱、肌肉萎縮、抵抗力差、機體退化等現代病。另一方面,工業化帶來的污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極大威脅。而預防和治療這些疾病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終身體育鍛煉。
其次,終身體育是現代生活方式的需要。現代社會,人們在不斷提高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也不斷提高精神層面的需求。隨著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體育便成為了現代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體育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利于人際交流。
(二)中職教育的職業要求
首先,中職學校體育是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銜接點,是學生培養體育興趣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轉折點,起到一個重要的鏈接紐帶作用,對于形成終身體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其次,中職生的專業技能,需要良好的體魄來支持。中職生是技術性實踐性人才,具備專業所需要的身體素質,積極進行鍛煉,才能提高專業水平。
三、如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本身是思想意識和行為傾向的有機結合,體育意識是終身體育的思想基礎。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更是需要從多方面予以努力。
(一)引導學生養成鍛煉習慣
作為體育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教學中多用體育游戲、體育情境等途徑,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同時,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與家庭體育及節假日體育鍛煉的督促、指導,使學生逐漸養成體育鍛煉習慣。
(二)培養學生對運動參與的欲望和滿足感
學生能否快樂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先行設計。比如,每次觀看體育比賽時,如果能讓眾多體育愛好者感受到比賽的無窮樂趣,讓他們體會到參與的滿足感,使他們從中感受到體育的無窮樂趣。所以,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可以盡可能多地增設一些體育比賽項目,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空間,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
(三)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從而讓學生的這種自我鍛煉成為一種自主活動,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教師自身專業技能和知識的提高
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我知識面,才能滿足不同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需求,教學過程才能得心應手。同時,要開拓創新,敢于嘗試,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五)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加大體育宣傳力度,使學生得到各種不同形式、潛移默化的體育影響,從而提高其對體育的認識,并轉化為體育行為,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有效改善學校體育教學器材
學校要加大體育投入,做好器材設施的配備工作,加強體育場地建設。沒有條件的學校要因地制宜、自制簡易器材,為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和滿足學生的體育需要提供有利條件。
總之,體育意識是在漫長的體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是一項非常艱巨而漫長的系統教育過程。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它不僅為學生的終生體育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潘兵.對終身體育與學校體育的思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1).
[2]林秋菊.終身體育教育中的困惑與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4(2).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息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