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都是單位確保和完善經濟和社會目標實現的管理方式,文章從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含義、二者的區別和聯系及強化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建議進行了闡述,為企業經營管理方式方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審計; 區別;聯系;建議
一、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概述
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內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規范化和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較為完整的體系。現代內部控制將關注重點放在影響目標實現的各種風險上,它傾向于準確地進行風險評估,擴大信息與溝通要素,考慮來自歷史、現在和未來潛在的事件及溝通方式,并要求與企業信息系統整合,通過對風險進行管理幫助企業抓住發展的機會,減少負面風險的影響,增加企業價值。
內部審計是是單位內設的審計機構從內部對其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計監督。內部審計不僅涵蓋財務審計,而且更要考慮管理審計。內部審計職能不僅要考慮傳統的監督職能,更要強調通過評價而促進經營管理活動效率的提高。內部審計的范圍主要包括財務審計、管理審計和內部控制檢查。內部審計機制的設立包括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開展及其獨立性的保證等。內部審計具有不同于外部審計的特征,并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二、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區別
1.層面不同:內部控制為企業管理層的職責,屬于企業經營層面;內部審計是企業監督層的職責,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報告,屬于獨立的審計監督層面。
2.直接目標不同:內部審計是對各種業務進行評價,是否合規,幫助公司高級管理層進行企業管理;內部控制是建立相互制約的管理關系,幫助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順利開展公司業務,并保證公司所有的活動都是在授權情況下進行的,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3.職能不同:企業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是:運用專業方法,以獨立的立場,對公司內部經營活動的各環節進行檢查與監督,發現問題,揭露矛盾,提出建議;內部控制的基本職能主要是:選擇合理組織形式,設置健全的組織結構,建立全面的內部規章制度,配置各層次的人力資源,實施先進的管理方式與手段。
4.手段不同:內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組織規劃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文件記錄控制、全面預算控制、財產保全控制、人員素質控制等;內部審計的主要手段是查證、函證、抽樣、座談、調查等。
5.對象不同:內部控制的對象是整個企業的各個環節;內部審計的對象是相關環節和財務相關信息。
6.關注點不同:內部控制的關注點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崗位約束,制度的有效性,關鍵崗位等;內部審計的關注點是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異常財務現象,財務規范性等。
7.工作環節不同:內部審計的環節主要涉及計劃、檢查、查閱、詢問、分析和報告等;內部控制的主要環節有:控制規劃、控制制度、控制執行、控制檢查、控制分析、控制改進等。
三、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聯系
1.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目的統一:都是為了保證單位財務信息正確完整,增加公司管理的經濟性、效益性和效率性。
2.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都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都需要建立相關體系和制度。
3.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是相輔相承的關系,互為手段和目標: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檢驗和保證,并為內部控制提出改進意見,完善和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內部審計的目的之一。內部審計是企業的自我監督行為,側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完善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內部控制側重流程和制度性建設,從流程和制度上約束企業的經濟行為,使其合理。
4.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兩者相互滲透: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屬于環境控制要素范圍,是單位自我評價的一種活動,內部審計本身就是一種控制。它按照內部控制要求,通過內部控制控制制度為其制定的審計程序和方法及要完成的任務、達到的目標,協助單位最高管理者監督內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來促進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并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意見。
四、強化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幾點建議
1.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培養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對改進內部控制相當重要。企業應結合本單位的規模、生產經營特點等因素,科學合理地建立相應的內審機構,保持必要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有效地行使監督權,保證內部控制更加完善和嚴密。培養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包括對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培養,以利內審工作順利開展。
2.開展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審,增強企業科學管理意識:企業管理要求產權清晰、提高整體管理素質和管理水平,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3.審計工作必須向前延伸,對管理行為實施全過程監控:審計人員應通過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審計中發現決策的不完全之處,向決策者提供準確的依據和建議。堅持事前參與,事中監督,事前、事中審計比事后審計揭示、糾正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4.內部控制是企業有效組織經營、管理及開展各項經濟業務的必要保證:內部審計要研究和探討審計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拓寬視野,盡快消除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常規的財務收支審計局限,向經濟效益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管理審計領域進一步延伸。
適當的組織目標和合理的評價標準是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走向規范的標志。沒有合理的評價標準,就等于沒有實質意義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工作展開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其作用。采取多種措施來提升內部審計以及內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確保和完善本單位的經濟和社會目標的實現。
(作者簡介:劉 鍔(1969-),女,漢族,吉林白城人,中級,現任職于吉林省白城市中心醫院,研究方向為會計與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