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边@一新理念要求語文教師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絕不能越俎代庖,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地位??梢哉f有效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初中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那么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質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我對課外閱讀的認識。
書籍是人類文化遺產得以為后世傳承的工具,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而閱讀又是人類獲取知識、了解各種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初中教材所選的內容固然都是極具代表性的精品,但只停留在課本層面,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擴充學生的知識容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提倡通過各種途徑開展課外閱讀,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的閱讀,開闊了視野,收集了信息,提高了藝術鑒賞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
古今中外許多優秀作品能夠跨越時空,具有永久的魅力。同時,也有許多的作品由于離當今社會太遠,不能為現代人所接受,也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應該站在時代的高度,用時代的眼光來審視,選擇符合時代特點、具有時代意識的課文,讓學生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題材、體裁、風格應多樣,學生建構的知識體系也應是五彩繽紛的、包含多元文化的,這樣有助于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理解文化。
2.課外閱讀,引入課堂。
初中學生特別是鄉鎮中學的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學校資源和閱讀視野的限制,大量、全面的課外閱讀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不能把課外閱讀僅僅定義為課外時間的課外書閱讀,我們應該把語文課堂真正變成文學閱讀的天地,改變那種以教科書、教參和教師講授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依據新課程標準去尋找課外閱讀的出路。
目前的初中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還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只能適應考試,不會獨立思考,缺乏創新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問難,敢于獨立思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這要求教師用新的理念審視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設計,真正讓學生自主互動,教師退居引導者的位置。
在課本知識的傳授之外,還應設立語文課外閱讀課,將課外閱讀引入課堂。在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應再照本宣科、“滿堂灌”,而應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和學生共同探討,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閱讀,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將閱讀從課堂自然地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并開始試著自主閱讀,從而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這才是真正的閱讀。
3.多閱讀經典,用真善美的文字感化孩子。
朱自清強調:“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蹦敲?,現在的中學生喜歡讀哪類書呢?答案是科幻、散文隨筆、卡通漫畫等題材的書籍。從興趣出發,這本身無可厚非。但許多學生熱衷于言情、校園小說等快餐文化類的書籍,以讀五彩斑斕的圖畫類書籍代替對經典語言文字的咀嚼揣摩,將“快餐文化”和“讀圖時代”當做潮流與時髦,是當代中學生課外閱讀傾向的偏差。
實施《新課標》以來,教材以“名著導讀”的形式在每冊書中加以正面的引導,但是名著閱讀不應該停留在導讀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閱讀經典名著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結合推薦書目,確保學生閱讀質量。
4.學生自選期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應該鼓勵學生廣泛涉獵,自由選擇喜愛的期刊,在課堂之下,作業之余,飯后睡前,權當做一種消遣,這更是對緊張的學習生活的一種調劑。只準他們閱讀跟課內有關的書籍,把他們的閱讀范圍局限死了,會讓他們覺得閱讀沒有什么趣味,完全沒有自由。而讀一本自己喜愛的作家寫的書或自己喜歡的一本期刊,會讓他們覺得閱讀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同時也擴大了閱讀的面,何樂而不為呢?
5.組成相容、互補的閱讀小組。
信息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同伴。因此,組織好閱讀小組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人數可在4—6個之間??煽紤]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這樣,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等良好小群體的心理原則可落實:學生個體內在的“群體感”、“親和感”、“友誼感”等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較好體現;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群體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應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組成閱讀小組的這些優勢不是自然而然地體現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6.加強檢查落實。
課外閱讀的展開,主要取決于學生自覺自愿閱讀習慣的養成。葉圣陶先生特別強調學習語文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在《略談學習國文》一文中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币B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的時候,必須采取強化手段,以克服惰性。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后,這種閱讀就會成為學生生活中一項重要內容,變成自覺自愿的行為。為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目標與要求,比如:提出“每天課外讀書30分鐘”的口號,要求每天寫出至少100字的讀書筆記,并注明日期,以督促自己;檢查方法有:每周一讀書筆記上交檢查一次,并進行講評,獎勤罰懶,每天利用課前3分鐘講演進行檢查,比如:話題可以是我正在讀的一部好書,一篇好文章,一個好故事,一則好新聞,一句精短格言,一例精彩用詞,或者一段讀書心得,一篇評論文章等。采用多種形式,既可起到檢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起到交流學習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