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學生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學生的習作中往往相當明顯而集中地反映著他們的思想認識、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水平,是作者觀察世界、認識世界和創造性闡述世界的過程。因此,作文水平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客觀標志。
然而,“作文難”的問題長期存在,“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一直制約著小學作文教學,一直影響著學校的全面發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師生一提起作文就“頭痛”。教師奉本而教,學生奉命而作,結果學生的作文常常是:“假——說假話,口是心非,無中生有;空——內容空洞,寫不具體;抄——改頭換面,照葫蘆畫瓢。”
1.融洽師生感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知識傳授者轉向發展的促進者。教師在互動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體驗到自由、信任、關愛和寬容,就會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在作文教學中應融洽師生關系,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情緒也會隨之高漲,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就敢想、敢問、敢說。如學完《新型玻璃》之后,我走進學生中向學生“訴苦”:“每天擦黑板時,粉筆灰飄得滿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掃把一掃就了事了,如果落進眼睛就可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種吸塵粉筆擦,那該多好啊!”學生一聽,紛紛應和我。此時,我話鋒一轉:“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碰到什么問題,想要發明什么來幫你解決呢?”教室霎時熱鬧起來了,有同學說要一支“警告筆”,發現錯誤時馬上發出警告提醒你;有同學說要一把“自動掃把”可以自己按時掃地吸垃圾;有同學說要一本“自動翻頁書”可以在人看完一頁書時自動翻過去……這時,我板書了作文題目《我想發明……》。學生疑惑不解:“老師,今天的作文寫這個?”我笑著點了點頭。不一會兒就看見學生們面帶笑容,欣喜地開始寫作。由此可見,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課堂的廣闊和豐富,讓他們感到表達的樂趣,讓他們感到表達是一種愉悅的人生體驗,使他們滿懷信心地表達。
2.高年級作文課堂教學結構。
2.1例文引路
即通過例文的學習來引入作文。例文模仿是小學生作文訓練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學會模仿。學習促進了高年級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的過渡,從閱讀材料就可以看出,高年級學生已逐漸告別連環畫,而喜歡上閱讀文字類書。所以,高年級就不必再用“聲像”來激發興趣了。學生閱讀例文,受到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寫作技巧的啟示時,自然會產生嘗試寫作的沖動,此時作文興趣勢必很濃厚。
2.2總結寫法
即通過例文的學習,總結出例文的寫作方法,以便借鑒。在“例文引路”這個環節,學生對例文認識處于感性階段,在“總結寫法”這個環節,就要求學生把對例文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寫法,以用于寫作實踐。這一環節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本次作文的寫作方法,而且有助于學生掌握以讀助寫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利用例文模仿寫作。
2.3觀察構思
即在觀察事物的基礎上,構思全文,擬出提綱。在這個環節中,要求學生將從讀中獲得的知識有機地遷移到習作中去。首先,運用觀察方法(可以是觀察實物,但在課堂上更多是運用錄像再現生活情景)獲取作文材料。其次,對這些材料進行梳理,然后就進入構思階段。構思階段也就是學生對信息進行整理加工的理性飛躍階段,是學生將外在的客體“內化”為作文的醞釀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在模仿中更多地增加創造的成分。
2.4試寫評改
即嘗試作文,學生互相討論評改。這一環節與中年級不同。中年級是寫段,高年級是寫篇;中年級教師在指導評改的過程中,要逐步地把評改的方法教給學生,高年級時使學生能夠運用評改的方法,積極主動地討論評改。
3.在活動中體驗,激發寫作動機。
豐盛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葉圣陶老先生即強調作文的交際功能:“作文為社會中不可缺少之技巧,非語文教師強加于學生之作業。”由此看來,學生只有想寫、愿寫時,才會感到寫作是一件樂事。因此,我將習作要求穿插在學生愛好的活動中,積極引發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激發寫作動機。例如在進行寫人習作時,我帶領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開展“夸夸我的好同窗”、“你真棒”等演講活動,讓學生搜集描寫對象的典范材料,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產生創作的動機。
4.游戲引導,激發情趣。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興起愉快教育,快樂作文模式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中充分表達自己快樂的心境,把自己的快樂體驗用一定的語言文字傾注于筆端,使習作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自發自覺的行動,體現“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快樂作文模式教學強調激發習作興趣,觀察情境,提煉重點,寫出真情;游戲情境,體驗樂趣,抒發感受;實踐情境,體驗成功,得到發展。快樂作文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按照“用游戲的方式來模仿成人生活”的理念來設計能夠和作文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主題實踐探究活動”。快樂作文教學活動不拘一格,鼓勵多類型作文,充分體現習作個性,努力做到作文“日記化”,降低行文難度;作文“書信化”,拉近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作文“詩歌化”,拓展創造性想象空間;作文“課文化”,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快樂作文是一種嶄新的以游戲為教學手段的作文課,它完全打破了以往命題作文的舊模式,讓孩子們輕易地具備“攫取生活素材”和“產生寫作激情”這兩大寫作基本條件,為他們敞開寫作的美好殿堂的大門。近年來上海大學李白堅教授采用“快樂作文教學法”使作文教學達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境界,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