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教學活動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自覺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另外,我們在教學中還要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滲透和指導學習方法,相信學生有信心、有能力學好。
關鍵詞: 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 問題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導學生學會“做”中學數學,探究中學數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開展競賽、大膽創新,便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為數字的對象。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知識的再現—整合—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行著復雜的思維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要激勵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它的著力點就是“問題”,沒有問題的教學,在學生腦海里不會留下多少痕跡,也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學習過程中沒有問題的學生是不能獨立思考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思維不活躍,沒有創造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
二、動手操作,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缺點,就在于往往是用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我們的教學要從傳統的只注重動口的模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適時地進行動手操作活動,把動手活動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結合起來。
例如,教學分數時,讓學生親手分一分,體驗“平均分”的含義;應用題教學要讓學生參與到題意的理解過程中,讓學生畫圖分析、模擬測量,廣泛收集整理數據,手腦并用,構建解決問題的框架結構,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從而明確解題思路。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思維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僅僅教師有“學生是主體”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
剛入學時,教師就要讓學生明白:學生是自己的事。應該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怎樣思考、發言和討論,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教師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不斷明白:自己還要做什么,還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增強獨立性。
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
開放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要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并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參與中表現。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課內外和諧銜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學習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逐漸形成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多鼓勵: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并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并嘗試自己解答疑問。這樣可多0v4JRtQw6AugKU/Je0CzbA==讓學生思考、提問,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在教學中滲透和指導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示范,明確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如在解計算題時,教師要自覺認真審題,按步分析,認真驗算。在解應用題時,教師要告訴學生老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讓學生從示范中領悟方法。
教師還要注意進行學法交流,對解一道題,學一段內容,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讓學生自學取長補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相信學生有信心、有能力學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要求特別強烈。”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有信心、有能力學好,要尊重學生的意愿,挖掘學生學習潛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到有話想對老師說,有困難想請老師幫。其次,教師要解放學生,把學生從以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的體系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抬起頭來走路。再次,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地講行鼓勵和引導,把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充分地激發出來,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比如鼓勵學生采用好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采用好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采用新穎的思路、獨特的思維方式,準確快速地分析推理;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增強了,將促使他們進一步創新思維,學習的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構建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體驗數學應用,培養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學中,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探究知識規律,為知識的內化創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