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想達到《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答案準確、計算迅速、方式靈活和運用合理的要求,必須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以“四算”訓練為主體;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癥下藥。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計算能力 四算 計算習慣
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是小學數學的基礎,計算能力反映了學生數學基礎的牢固程度,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標準要求學生的計算能力應達到答案準確、計算迅速、方式靈活和運用合理。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因此,計算教學不容忽視。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枯燥無味,因而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尤其重要。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可以采用在教學中滲入游戲、以多種訓練形式代替單一練習的形式等,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以“四算”訓練為主體
1.以口算的基本訓練作為計算教學的突破口。
口算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應具備較強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每天花幾分鐘時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如:2.5×4?搖?搖0÷3.5?搖?搖1.25×0.8?搖?搖8.2÷8.2等,這些口算題可以以卡片、聽算、小黑板視算等形式出示,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口算訓練,學生的積極性相當高,效果非常好。
2.以筆算為主訓練。
筆算是計算的關鍵,小學階段大部分數學題都要求學生通過列豎式的方法進行筆算。如:對五年級教材中小數的乘、除法這些知識,學生是感覺最頭痛的,稍微不細心,就有可能打錯一個小數點、少寫或多寫一個零等這些錯誤,并且這兩個單元學生在計算時正確率都不高,做題時錯得多。筆者采用每天練習十分鐘筆算,比賽、互評、鼓勵、獎勵的策略。兩個星期下來,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大幅度提高。這種筆算訓練非常有效,且切實可行。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強化估算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和強化估算意識,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例如,在計算3.92×9.03的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數的乘積將是幾位小數?3.92比較接近哪一個整數?9.03又比較接近哪一個整數?它們的積應在哪一整數左右?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在動筆計算前即可知道得數的情況,筆算后馬上可以知道對不對。長此以往,學生嘗到了估算的甜頭,對估算產生了興趣,就會逐漸養成估算的習慣。
4.增強簡算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性。
計算也有技巧,在小學數學里,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與分配律,是學生進行巧算的主要依據。因此,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這五條運算定律,以及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并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提高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中,許多教師發現學生并不是沒有正確理解算理,也不是沒有掌握計算方法,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是保證。
在計算訓練時,要求學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計算、四驗算。
1.看:就是認真看數字,校對數字。有的學生眼睛一瞥就匆匆答題,如直接寫得數,63+27很容易把結果寫成100;再如把15×6看成16×5的學生也比比皆是,題目都看錯或抄錯了,結果又怎么能正確呢?所以,要求學生在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應當及時與原題或上一步算式進行核對,以免抄錯數或運算符號。
2.想:就是認真審題。引導學生在做計算題時,不應拿起筆就算,必須先審題,弄清運算順序,然后才能動筆算。
3.計算:就是認真書寫、計算。作業、練習的書寫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規范,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尤其要符合規范,數字間有適當的間隔,草稿上的豎式也要數位對齊、條理清楚,計算時必須先求準,再求快。
4.驗算:平時學生除了對規定的驗算題目進行驗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覺驗算每一步。所以要強調學生算完一步要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
四、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癥下藥
一般地說,學生在練習時產生的錯誤,都具有普遍性,所以教師要收集筆算中典型錯例,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達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對于那些形近而易錯的試題,則組織對比練習,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
總之,盡管計算多表現為抽象、枯燥,但只要我們勤于動腦,賦予它色彩、活力,計算也可以很美麗。但是,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既不能離開具體的數學知識而孤立進行,又不能離開其他能力而獨立發展。它和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表達能力等互相滲透,互為補充;又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數學能力相互支持著。因而提高計算能力的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更是一個急待解決的數學教學觀問題。在小學各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斷引導,使學生逐漸積累、提高。這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牢牢把握的原則,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后繼學習和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