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現行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存在許多問題,只有把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質量
一、引言
教學評價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教學評價包括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者各有優點和不足。就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而言,如何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相互促進,互補缺失,從而建立科學有效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這是很值得我們深入地探討與研究的問題。
二、理論背景
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主要可分為兩類:終結性評價及形成性評價。
1.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如下。
(1)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2)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后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3)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并為后期學習奠定基礎。
2.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的評價。終結性評價注重考查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范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準可分為:(1)目標參照評價;(2)常模參照評價。
三、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存在重知輕能的傾向,因而其主要的評價方式為終結性評價,即采用考試、考核、測驗等一次性檢驗方式,以成績判斷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學質量,考試等同于評價。終結性評價方式雖然有著易于量化的優點,但在當前強調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它給大學英語教學所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卻不容忽視。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現狀,總結如下。
1.評價概念狹小。長期以來,教學評價一直被簡單地等同于教學測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根據期中測試或期末測試的分數給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評價。“事實上,評價是指為方便決策而對某個課程在動態、效果、認可度和效率等方面的數據進行收集的過程。教學評價應該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既包括各種測試,又包括對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表現進行評價,還應該包括同學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
2.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長期、過多地依賴終結性評價,以考試為唯一手段,不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表現的評價,忽視成績后面不同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成績決定一切,這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就很容易產生焦慮或者悲觀、失望的情緒,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這種消極情緒極易使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缺失,因而容易產生越學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現象。
3.傷害了教師教學改革的熱情。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許多專家和學者及一線老師對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院目前仍沿用舊的評價體系,這種忽視非智力因素而以單純的分數的高低決定學生優劣的標準無法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更無法有效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極大地挫傷和遏制了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行改革與探索的積極性。
4.評價主體單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評價的主要是任課教師或相關的教學管理部門。而作為評價對象的學生則很少參與其中,這種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學生這一因素也應該納入評價體系當中。
5.評價功能缺乏激勵。目前雖然許多教師承認評價是教學的一部分,但將評價看做是檢驗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手段,只注重評價的檢驗和驗證功能,難以發揮教學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
四、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中的有效措施
1.設計問卷調查表,全面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通過調查學生英語學習的歷史、現況及存在的問題,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風格、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師的教學方案,調整教學步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在操作中,我們要改變以往考分決定一切的評價方式,通過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其中終結性評價主要由期末考試的分數決定,而形成性評價則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施評價,不但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同伴及教師三者均參與評價),而且注重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內容涉及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課堂表現、課外活動、書面作業、學習效果、口語測試、平時測驗和小組競賽等課內外學習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主觀因素。
3.實施量化評估,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并結合學生實際,合理設計每個階段學生應達到的標準,并給出具體參數以供量化評分。比如,可以根據教學大綱以單元為單位制定評估表,列出期望達到的能力目標,分為“自評”、“同學評”和“老師評”欄,評價內容可包括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學習結果和學習中的長處及不足等。通過這種循環促進有機評價體系,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正確、有效地評價自己的學習,并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4.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增強教學針對性。可以系統收集一段時期內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全部資料,如作業、聽寫、小論文、錄音帶等,以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程度、進步軌跡及取得的成就。教師通過對檔案袋的分析和整理,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根據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這些資料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5.實行試卷難度自主選擇,期末綜合評定成績。期末成績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量化評估結果給出綜合評定、建議,學期總評成績=期末考試50%+平時評價(形成性評價)50%。期末試卷可按照試題難易程度而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且賦予不同的學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選擇相應難度等級的試卷,修得不同學分。這樣,就能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挑戰,從而避免地方生“吃老本”不思進取,部隊生即便努力也難追上的局面。
五、結語
實踐證明,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可操作性強,便于學習和推廣。它定會真正發揮評價應有的作用,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為英語教學的改革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林蕓,宋艷萍.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J].中國成人教育,2006,(9).
[2]羅少茜.英語教學中的行為表現評價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出版社.
[3]劉書亮,李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5,(35).
[4]郭莉,胡曉柳.對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實效性的探討[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