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適應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中等技術人才的需要,中職英語教學提出了“以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為主的實用性發展目標。作者針對中職英語教學的現狀,結合教學實際,對如何深化以實用性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改革,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拋磚引玉,得到廣大同行的指導。
關鍵詞: 實用性導向 中職英語 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發展和西方國家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英語顯示出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現在的社會上需要大批懂英語的中職人才,如餐旅班的要會簡單的旅游英語會話,文秘班的要會簡單的辦公室常用英語會話等,這就對中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對學生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努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盡快適應崗位職業環境。我結合教學實踐和經驗,從實用性的內涵入手,談談中職英語實用性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一、實用性教學的內涵與核心
中職教育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其主要目標是為市場經濟培養實用型人才。因此,中職英語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為目標,而不是以英語語言知識為目標。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職業特點的要求對“聽”、“說”、“讀”、“寫”、“譯”的培養有所側重,比如服務類專業的教學應側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改變以往“聾子英語”或“啞巴英語”的局面,適應業務中進行簡單的口頭交流的需要;生產制造類專業的教學,要側重讀、寫、譯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借助詞典翻譯有關英語的業務資料,填寫和模擬套寫在涉外業務活動中經常遇到的應用文,如填寫簡歷、通知、信函等,達到“在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書面交流”的目的。通過這些教學與訓練,中職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懂”英語,為日后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中職英語學科教學現狀
1.學生基礎薄弱。
學生基礎普遍薄弱,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的現象。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學生對中等職業英語的認識僅僅局限在“文化課”的范疇,沒有更多地思考英語在專業中的應用問題,更沒把英語的應用能力作為一種職業能力要求學習。因此,相當多的學生認為自己到中等職業學校是學技術專業的,而不是學文化課的,他們甚至認為學習英語沒有用處。由于學生主觀認識上出fb8c52aa9f3145e3d0fff3d8a343913e了這種偏差,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喪失了學習英語的動力。
2.教材內容陳舊。
英語課堂教學與實踐應用和崗位需求嚴重脫節,不能體現中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目前職業學校的英語教材通用,職業教育特色不明顯,要求模糊。另外,有些選用內容偏難,學生英語基礎較差,以現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接受課本知識非常困難。另外,近幾年社會和企業在飛速發展,設備技術在不斷更新,專業英語教材卻還是一成不變,已不能滿足現行英語教學的需要。此外,英語教材的實用性不強,理論知識偏多,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內容太少,與生產實際相脫節。因此,教師手中沒有一份好的教材,搞好中職英語教學,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3.教學理念落后。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基本上還是處于以考試為核心的階段,大多數教學仍然以課堂、課本和教師為中心,傳統教學觀念沒有根本轉變,導致教學內容相對滯后,學用不一致的現象較明顯。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學內容相當缺乏針對性,“學”與“用”嚴重脫節。很多職業學校的英語教育還是采用統一的教材、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教育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充分體現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提高中職英語實用性的教學對策
中職學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英語的學習效率和動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選擇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材,創新教學方式,實施分層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1.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
在對外交流頻繁的今天,英語是一門十分重要的溝通工具,它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著重于日常交際需要和相關專業的需要,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應用英語的能力。因此,讓中職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對他們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
2.促進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促進學生學習。作為中職校選用的英語教材應更多考慮到其專業特色,突出崗位特點,選擇與學生英語基礎盡量相銜接的教材。教材還要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要求,合理安排好技能訓練,從聽讀入手,側重說寫,突出實用。另外,配合安排大量的練習和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從語言內容安排上,考慮到現實和基礎學習的需要,緊密結合崗位專業,從而使學生的基礎語言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擴展。
3.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采用交際法教學。
在中職英語語教學中使用交際法有其特有的優勢。從理論上講,交際法教學的核心是交際功能,注重培養交際能力是該教學法的指導思想和教學原則。根據交際法教學原理:在交際課堂中,學生能獲得更多在交際語言環境中使用語言的機會,處于更為積極主動的中心地位,是交際活動的主體。這種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習熱情,并最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由于中專生沒有升學壓力,課時充裕,也給教師在課堂展開交際活動提供了條件。教師可充分利用語法相對淺顯、語言功能較為突出的中職教材,為學生創造輕松活潑的語言環境,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交際活動,使學生通過對語言的大量接觸,反復使用和充分實踐,切實培養和發展使用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能力。
4.利用多媒體教學。
著名語言學家布魯姆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造出更多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學習、實踐機會。要借助實物、圖片等手段為學生創設貼近教材內容的直觀情境。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施為教師授課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運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增強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集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信息功能于一體,不僅可以提供英語虛擬環境,營造氛圍,增強創新優化教與學的效果,還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容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利用進入英文聊天室,同外國友人交筆友等方式,使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增加學習英語的熱情。
5.設計英語語境。
英語課程學習既是學生通過學習、實踐活動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陶冶情操、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基礎的課程。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對語言實踐教學更應該加強重視,把傳統的課堂教學逐漸向實踐教學轉移,在教學安排上保證創造學習語境,教師在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時,加入語境設計,加強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基礎詞匯及重點語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加強對英語的文化背景認識,提高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敢于開口、善于開口說英語的習慣,鼓勵學生在生動中學、用中學、樂中學,從而達到中職英語實用教學的目的。
總之,中職英語教學要滿足學生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需要,并關注學生的需求,把學生的需要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從根本上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上,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中職教育的目的,培養出生產管理和服務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樹敬.分析學生個體差異,探索因材施教有效途徑[J].外語界,2006.
[2]田瑩君,郝志遠,王謙.個性化英語教學與英語學習策略[J].法制與社會,2008.
[3]孔令杰.加強學生個性差異的分析,抓好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