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既要適應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又要顧及現階段中專生的自身素質。社會對于計算機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中等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就業需求也越來越大,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職教的新形勢,中專計算機課程逐漸被冠以“低層次化”。作為一名中專計算機教師,我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對計算機理論課程現狀進行分析,并對理論課程的改革提出設想。
一、計算機理論課程教與學的現狀分析
(一)計算機知識更新速度快,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識的更新速度,會使學校培養的人知識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過快,則可能由于學校硬件條件的限制,造成教材與教學的脫節,同樣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二)傳統的教學方法單一、僵化,習慣于“一言堂”、“滿堂灌”,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只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從組織內容、備課到講授,很少關注學生的反應,課堂缺乏互動,更談不上學生參與其中。由于實踐的機會不多,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
(三)雖然目前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基本普及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但在課件制作的水平方面,在使用課件的尺度把握方面,還要下工夫。另外,實踐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不靈活,實訓教學多屬于注入式教學,開發式、創新式實驗較少,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實訓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創新之道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幾乎每個學校都在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因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已由20世紀90年代的熱門專業變成了各校均在開設的普通專業。但傳統的課堂體系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訓練,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合理安排教學課程,加強針對性。
中專計算機教育應該以實用為目的,針對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特點,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旨構建新的課程體系。一方面,應該根據崗位的要求,調整課程結構,精講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課,加大職業能力訓練的比例。同時開設一些學生易于接受、時間技能性較強的課程。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將職業資格證書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把職業資格標準中要求的知識與技能融入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如今證書是就業的重要砝碼,所以通過各種計算機認證可以使學生看到所學成果,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了解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
1.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智能水平、學習習慣、知識基礎等,都是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在上課之前要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調查研究學生的特點,掌握實際情況。然后根據情況制定講課的內容、重點和進度。這樣有的放矢,因人而異,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2.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大多數學生習慣于以書本為準,以教師為準,主體意識薄弱,求新、求異思想欠缺。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己學習知識,而不是停留在書本或講課內容上。任何一個問題都不只有唯一解法,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超過老師。我們在講課中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體意識。
3.教師不僅要把有關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研究學生的認識規律,即他們是怎樣接受知識的,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識。只有知道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開設綜合課程設計。
多年來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硬件課程界限明確,各門課程實驗也都以軟件為主。通過近幾年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普遍懼怕硬件,存在著“重軟輕硬”的現象。造成這種不均衡現象的原因有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與課程之間、課程與實驗之間彼此銜接不協調,等等。開設綜合課程設計目的是指導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建立起各門課之間的相互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
上課時,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硬件課程的積極性,我認為任務驅動法和討論法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行之有效的兩種方法。這些方法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對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督促他們勤于實踐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從“讓我學”變成“我要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這樣的教學法,將所學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中,提出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或目標,可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學質量。
對教師進行以提高技能水平為目的的培訓,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中專教學質量的關鍵。近幾年中專教育的迅速發展對中專師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專學校普遍存在大部分教師畢業后直接從教,缺乏實踐經驗的問題,而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可外聘有經驗的企事業單位一線技術人員彌補不足。另外,IT技術快速更新,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學習。從中專學校政策考慮,應該在鼓勵“雙師型”教師等問題上給予實質性的體現,比如為教師提供各種學習機會,促進師資隊伍整體發展。
計算機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如果教師能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并充分發揮作用,那么師生的教學雙邊活動都將是愉快的、積極的,學生獲得的知識也是最佳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充電,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以自己過硬的素質、寬廣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從而使計算機教學成為師生共同提高的過程。因此,在中專教育教學中,必須加強教學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確保中專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綜合上述,中專計算機教育是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要增強中專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大力改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地掌握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培養出更多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綜合應用型人才。這樣,才能提高中專畢業生的競爭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