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利用重力的這個性質,,可以制成生活和學習中常用的一個裝置——重垂線。在物理學習中,用重垂線檢驗了水平和豎直,結合數學知識,作者對這個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使用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可以進行多次演示和應用。
關鍵詞: 重垂線 改進 應用
地面附近的物體都會受到地球對它的吸引力——重力,并且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利用重力的這個性質,可以制成生活和學習中常用的一個裝置——重垂線。在物理學習中,用重垂線檢驗了水平和豎直,結合數學知識,我對這個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1),不僅可以完成測水平和豎直,還可以進一步加以應用,并且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如圖1的實驗裝置自制起來并不難,ABCD是一個邊長25CM的正方形,在AD邊上刻著一條與底邊CD垂直的線,并用紅筆描紅。在A點掛上一條重垂線,線的末端綁上一個圓錐。如果重垂線與紅刻線重合,則必與BC平行,則BC是豎直的,紅刻線與CD垂直,則CD是水平的。在AD邊上有一個角度盤,當底邊CD不水平時,重垂線和紅刻線不重合,從角度盤可以讀出底邊傾斜的方向和角度。
使用改進的實驗裝置,可以進行多次演示和應用,簡介如下。
1.檢驗水平。
把CD邊放在要檢驗的底面上,觀察重垂線與紅刻線是否重合。如果兩者重合,則CD邊處于水平面,此時,重垂線通過角度盤的0刻線;如果CD不水平,則重垂線與紅刻線不重合,如重垂線偏向角度盤左邊,則底面左低右高;如果重垂線偏向角度盤右邊,則底邊左高右低,并且可以通過重垂線對應的角度讀出底邊的傾斜度。
2.檢驗豎直。
將BC邊緊貼墻壁,觀察重垂線是否與紅刻線重合。如果兩者重合,則BC邊與紅刻線、重垂線平行,則墻壁和重垂線的方向一致,也是豎直的;如果兩者不重合,對應角度盤左邊某一刻度,則墻壁上方向儀器方向傾斜,若重垂線對應角度盤右邊某一刻度,則墻壁向儀器反方向傾斜,并且可以從角度盤上讀出傾斜角度。
3.展示豎直向下和垂直底面向下的區別。
豎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方向在受力分析時經常容易混起來,是作力的示意圖的一個難點。當把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垂直底面向下的方向剛好與豎直向下的方向重合。當把物體放在斜面上時,AD邊上的紅刻線與底邊垂直,是垂直向下的方向,而重垂線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由此,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區別豎直向下和垂直向下了。
4.尋找物體的重心。
物體的重心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采用懸掛法可以找到物體的重心。把物體在任何一點懸掛起來,讓重垂線自然下垂,重垂線必然經過物體的重心。因此,從不同點把物體懸掛起來,描出重垂線經過的路線,則兩條重垂線的交點就是物體的重心了,如圖2。對于形狀規則,質地均勻的物體,其重心就在物體的幾何中心;形狀不規則,質地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甚至可能不在物體上。
5.利用重垂線可理解穩度與支撐面、重力作用線的關系。
穩度是指物體平衡的穩定程度,支撐面又叫支面,是指物體與支撐體接觸點圍成的表面,它的大小可能是接觸面積,也有可能是接觸點圍成的表面面積。如圖3,把重垂線系在實驗儀器的重心上,此時的重垂線就是物體的重力作用線了。把儀器放在兩個面積很小的方木塊A、B上,此時的支撐面就是A和B圍成的表面,觀察重垂線,剛好落在支撐面內,實驗儀器能夠保持平衡。再把A、B并攏,放在儀器底邊偏向一側的地方,讓重垂線落在木塊A、B之外,放手后觀察儀器是否穩定。由此得出穩定的一個條件:重力作用線一定要落在支面上。
重垂線實驗儀器的改進原理簡單、制作簡便、使用方便,應用于教學中能取得良好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