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針對職業學校分子生命科學的教育現狀及特點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改革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分子”難學的困境。
關鍵詞: 職業學校 分子生命科學 教學改革
一、引言
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已經漸漸從分子水平上了解了生命系統是如何工作的,這門科學通常被稱為“分子生命科學”。分子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前景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同時,分子生命科學又因其內容的復雜性、高度抽象性等特點,和數學、化學及物理學等課程一起被列入了基礎學科的范疇,使人一聽感覺很有意思,但是一學就使得大部分學生頭痛不已。本文試從職業學校分子生命科學的教育現狀、教育特點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分子生命科學教育的現狀
1.分子生命科學教學內容的選擇。
分子生命科學的研究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即使是教師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新信息,所以,也就不了解選擇何種適當的教學方式;而作為學生,他們因缺乏背景知識,無法理解足夠的網絡信息進行選擇性學習。所以,面對鋪天蓋地的分子生物信息,大部分學生要么不感興趣,要么敬而遠之,不知如何入手及如何分析。
2.概念的理解和推理的困難,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大部分學校在教授分子生命科學的時候,都是將分子生物學單獨列出來講,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一方面不利于聯系宏觀現象,另一方面,不容易理解其中的概念,不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推理,聽不懂老師講授的內容,所以往往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有的干脆就逃課,最后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死記硬背的現象。
3.實驗經費不足,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
分子生命科學的實驗操作基本都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的,所以,要想真正進行系統、綜合的分子生命科學的實驗的話,不但需要許多儀器,而且在這些實驗過程中所用到的一些試劑、酶、菌種等材料要么有毒、要么價格不菲、要么不易保存等,這些因素一方面因為安全問題束縛了分子生命科學實驗的開展,另一方面,因為高校實驗經費的不足,導致一些實驗只能在課堂上講授,而不能使學生動手操作。
4.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
在網絡如此便利的現代社會,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演示,也能夠彌補因現實條件所限造成的教學缺憾,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教師的精力和知識體系的問題,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進行教學。
三、分子生命科學教育的特點
1.教學內容涉及面大。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分子生命科學的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會越來越廣,需要用到很多學科的知識,這對于本科生來說學習起來并不輕松。
2.概念難于理解、內容缺乏想象。
在分子生命科學的學習中,概念的多重意義和變化也成為學生學習的障礙。分子生命科學發展迅速,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了原有的意義或變得更為詳細。另外,分子生命科學的內容往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事件,并且經常使用特殊的符號。在學習特定知識的時候,經常用到該領域的語言,這使學生一方面因缺乏感官的刺激,另一方面因特定語言難記而感到厭倦。
3.教學設備需更新,教學經費要充足。
對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真正掌握分子生命科學技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不但需要他們熟知理論知識,而且要將理論知識和原理熟練地運用到實驗中。但是因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即使是校方注意到分子生物實驗對本科教學的重要性,也往往有心無力,致使本科教學設備落后,教學經費嚴重不足。
4.部分內容的講授需借助網絡資源。
一個生命科學的概念,大部分涉及集群的過程,而這又涉及復雜的生物物理,生化,生態現象。為了解新興的概念,學習者必須通過復雜的信息空間進行篩選,區別對待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特別是難于理解的生物學概念,如自然選擇、進化、變異、分子重組等,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解決學生學習的困難。
四、對教育研究與教學的啟示
1.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確定講課的核心內容。
由于分子生命科學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并且分布于不同的課程學習中,因此,應該編制一本適合學生學習的分子生命科學叢書,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單獨把分子知識列在一起,作為一門新的學科。
2.科學規范地界定概念,通俗易懂地教授知識。
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推理困難已成為科學教育研究的主要焦點。目前也有一些高校正在采取措施,以縮短實踐和分子生命科學教學之間的差距。所以,在分子生命科學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應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使學生更輕松地進行學習。
3.構建合理網絡平臺,增強網絡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向教育領域的滲透,基于網絡平臺的多媒體教學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分子生命科學的教學和研究中,要利用網絡視頻發揮關鍵作用,從而改變學生關于分子生命科學現象的抽象思維方式,這樣更有利于教學和科研的研究工作。
4.重視分子生命科學領域中涉及的倫理、道德問題。
雖然目前核物理等學科給人們帶來有利的一面,但是也存在安全隱患。科學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隨著分子生命科學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的日益緊密,人們對在哲學和倫理問題上產生了爭議。
總之,分子生命科學核心內容的確立,概念的理解,利用網絡進行虛擬實驗及知識的傳播和倫理道德的研究是本文在分子生命科學教學中的關注點。建議在高校進行更多的研究活動,了解學生對分子生命科學新概念的理解和學習的情況,建立分子生命科學大學科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利用分子生物知識為社會服務。
基金項目:本文受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教學研究項目(JYZD201016)資助。
項目負責人: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