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各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資源日益緊張,對教務部門來說,這不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工作難度。本文對高校教務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高校教務管理 存在的問題 信息化建設
高等學校教務管理,就是指高等學校的管理人員根據確定的培養目標,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則、程序和方法,組織管理教學過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和信息,建立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秩序,保持教學過程的暢通,使教學過程達到協調化、高效率與最優化,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高校教務管理是學校工作的核心,處于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中樞,是建立穩定教學秩序和良好教學運行機制的保證;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落實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根本,它直接關系到教學秩序的穩定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認真做好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高校教務管理的現狀特征及存在的問題。
1.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并不等同于管理信息系統,有自己的重要特征。
首先,信息結構的復雜性。教學領域是知識、信息密集型領域,教學及其管理活動都以信息工作為主要內容和任務。教務系統、教務管理系統本身就是一個信息系統,教學及其管理活動中產生各種信息,既有教學內容信息又有教學控制信息,既有教學管理狀態信息又有教學管理控制信息,既有結果信息又有過程信息,既有微觀底層信息又有戰略管理信息,等等,信息結構非常復雜。其次,信息服務對象的多層次性。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服務對象是教務管理者,教務管理系統中的教務管理者是多層次的,最高層為校長、教務長,下一層為教務處長、院部主任,教務處下設各科室、院部下設教務科,在具體課程教學中,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此外必要時還得考慮上級教學主管部門的需要等。從理想化的角度管理信息系統應為所有各層次教務管理者服務,這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一般服務的管理層次相比有明顯不同。
2.從事教務工作管理工作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教務管理硬件設施配套相對落后。
從事教務管理工作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在傳統的理念中,人們習慣認為:教務管理者日常從事的是一般的事務性工作,技術含量要求不高,故不少院系(部門)專職教務人員是配備了,但對其素質能力卻不加考查。此外,由于教務工作待遇不高、進修學習機會少、領導重視不夠、工作頭緒多等原因,常有不安心教務管理工作的心理或人員更換頻繁。而在教務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不論設備和技術如何先進,最終取得成效的關鍵都在于教務管理者的素質,訓練有素的教務管理者是教務工作信息化取得真正成效的主導力量。硬件配套方面,教務管理信息量大,信息采集難,基礎信息的準確性不高,教務管理系統數據的關聯性要求比較緊密,在提供基礎信息時必須準確,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教學計劃的調整、課程的變動比較快,則導致數據統計和分析難度較大。另外,許多高校將大量的資金投入教學和科研中,而對教務管理的硬件配套設施投入甚少,這種落后的硬件配套設施急需更新,否則必然影響到教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3.教務管理制度系統不夠完善。
教務管理政策性很強,除了需嚴格執行國家相關部門下發的各種管理規定、條例、辦法之外,學校還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制度。在高校辦學規模越來越大、教學管理難度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教務管理制度在保證教學秩序穩定、提高教學質量中無疑是有成效的,這些都是教學管理所必需的。但是,在教務管理制度系統中,服從和約束的多,激勵和引導的少。有些制度規定太過剛性,過分強調“統一”、“嚴格”、“有序”、“嚴謹”,一經頒布就具有權威性質和“法律”意義,一切教務管理行為和教學活動都必須嚴格執行,從而造成包容性不夠,難以適應教學活動本身具有的創新性和多樣性的特點,缺乏應有的柔性。
二、實施高校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提高高校教務管理制度效能。
1.教務管理人員方面。
教學管理信息化對管理人員和師資隊伍的素質提出了高素質的要求。加快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必須有一支穩定的隊伍為保障,擁有大批掌握并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高素質的教學管理人員是推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關鍵,而信息化建設中一方面隊伍不穩定,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忽視了人力資源的建設,另一方面管理人員目前的信息技術能力不高,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和網絡,不能很好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和管理。這就要求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特別是二級教學單位有專門的教學管理人員通過設崗設編,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高校教學管理的性質決定了教學管理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較強的責任心、一定的管理協調能力,而且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我們應該嚴格把關,做好教學管理人員的選拔工作,同時依托現有的條件大力開展專門的業務學習,注重培養教學管理者的教學過程管理與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信息化管理優化組合的能力及網上操作的能力,切實提高人員素質,確保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深入進行。由于人們認識上的差異,加上人員素質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學管理方式的更新需要一定的過程,再加上許多教學設施需要逐步配備、更新,這決定了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我們可根據自身的實際,立足長遠,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分步實施,逐步推進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
2.選用和本校管理模式相匹配的教務管理信息化系統。
本著“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的原則,一要充分挖掘高校自身資源,努力打造一流的校園網絡,把教務管理系統作為全校信息化網絡中的一個子系統,學院有專人對校園網絡化作統籌考慮。二要引入適用的最新網絡系統,統籌規劃,通盤開發。三應從所在高校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制訂關于本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近期計劃及中長期發展計劃,而切不可拋開實際,盲目攀比。
3.資源共享、全面協調、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教務管理信息化工作,不單是教務處的事,也不單是具體編程者的事,需要得到各個部門相關人員的通力合作,各院系部門和教務處各科室要及時提供各類教務信息和原始數據信息,技術人員進行設計和日常更新維護,做到分工明確,密切配合。同時,要加強和其他高校教務管理部門的聯系,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共同提高。此外,為了保證教務管理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的網絡兼容,達到實用高效,高層領導應積極考慮因改造或添置所可能帶來的必要的費用來源。
參考文獻:
[1]賴翠芳.淺談高校教務管理的信息化[J].科教文匯,2008.04(下旬刊).
[2]戴云龍.高校教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探索,2011,(10).
?。?]郭雪晴.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8.3.
[4]陳繼鋒.基于加快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9.
[5]黃毅.淺談高校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黑龍江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