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心理浮躁會對學校、社會及其本人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大學生要通過良好的自我規劃、積極地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克服自己的浮躁心理,高校要關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導大學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發展。
關鍵詞: 大學生 浮躁心理 典型現象 產生原因 改善措施
現代大學是高度自由與開放的,然而,對于大學生來說,自由與開放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利于大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及時關注世界發展動態,發展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在獲得各種資源與信息、取其精華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接觸到糟粕,尤其是面對自由學習與自由活動時,部分學生顯得無所適從,心理浮躁,出現了急功近利、內心空虛、胸無大志的消極狀態。這種浮躁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高校的教學質量,影響大學和諧校園文化的建立,同時也與高等教育培養國家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目標相悖。因此,了解大學生浮躁心理的典型現象與產生原因,并提出具體的、教育性的改善措施意義重大。
一、大學生浮躁心理的表現
1.急功近利
做事先考慮能從中得到什么;考大學選專業、選學校時,先看學校排名和專業就業率;參加校級、院級及班級活動時,為的是在評獎評優中加分;上課回答問題,為的是提高平時成績;平時不看書學習,等著考前一個月老師將考試范圍公布以后再奮力沖刺……高校中不乏這樣的一群學生,對高校、社會及其本人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2.盲目從眾
盲目從眾在大學生中的典型表現就是“考證熱”,各種證書、各種考試成了大學生業余生活中經常談論的話題之一,團體報班、集體考證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除此之外,抽煙、喝酒、說臟話、過度追求時尚等的種種行為,也存在著相互盲從的現象,一個學生感染另一個學生,一屆學生感染下一屆學生,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并慢慢腐蝕著新時代的所有大學生。
3.沒有恒心
搞學術、搞科研都需要一顆有毅力的心,如果內心浮躁,就難以扎根深處,難以得到精髓。部分大學生遇到挫折或者偶爾的失敗即選擇放棄,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對事情失去興趣,由此放手不做。這樣的同學在學習上不能持之以恒,生活中對人忽冷忽熱,工作中則有始無終。
4.貪圖享樂
主要是指大學生在生活中沒有目標,貪圖享樂,甚至醉生夢死。一些男生在宿舍玩撲克、打麻將,還有的聚眾抽煙喝酒,宅在宿舍斗地主、玩魔獸、三國殺;女生雖不張揚,但“泡”在宿舍看電影、看韓劇的也大有人在,有的還會在激動時冒出幾句臟話,讓你一時目瞪口呆。在大學男女生中共同存在的另一現象就是早上睡大覺,生活懶惰,昔日在高中時“聞雞起舞”的奮斗精神早已消失不見。
二、產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產生浮躁的原因復雜而多樣,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分析。
1.個人因素
主要體現在個體氣質差異、性格差異和認知差異三方面的心理因素。
心理學上一般把人的氣質分為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和膽汁質四種類型,每一個人都有其主導的氣質類型。多血質的人情緒不穩定,容易給人一種輕率、不忠的印象;膽汁質的人性情急躁、易怒,缺乏自制力,缺乏耐心,難以堅持到底。但是,氣質是可以改變的,通過教育和后天環境的影響可以變化氣質,改善氣質中的不良特征。
對于性格,有的心理學家將其分為理智型、情緒性、意志型三種。情緒型的學生在性格中的缺陷就是不善于思考,生活學習中容易情感用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這是浮躁心理的表現之一。然而,性格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家庭、學校、社會、文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在個體生理基礎上生成的,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內部原因。
人的認知方式存在著差異。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將認知方式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認知速度的差異,可以分為沖動性認知風格和反思性認知風格。沖動型認知風格的學生往往急于做出選擇,急于求成,做事情、解決問題的錯誤率也相對較高。沖動型的認知風格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有些同學遇事急躁、靜不下心學習。
2.社會因素
來自社會方面的就業壓力是導致學生產生浮躁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每年都有上百萬學生涌入勞動力市場,在這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為了在畢業后順利找份好工作,部分學生就寄希望于所選專業的知名度和就業排名,產生了功利性的讀書思想,在課余時間盡量爭取拿到各種證書,以此提升個人競爭力。
社會風氣是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墨子曾提出著名的“素絲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不可避免地要受社會這個大染缸的影響,功利性思想膨脹,個人主義盛行,從而產生浮躁心理。
3.學校因素
(1)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幾年深受國家的重視,大多數高校目前設有心理咨詢室,開設部分心理學選修課。但是,心理學方面的課程還是“供不應求”,部分學校教室中學生人滿為患,還有一些學生需要的課程沒能夠開課。平時學校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型講座也比較少,學校忽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自己也沒能夠引起重視。
(2)教師教學方法不當
在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幫助下,有些教師成了課堂教學機械的操作者,一味地站在講臺上點擊鼠標,很少與學生互動,使學生感覺課堂乏味,知識枯燥;一些年輕的教師專業素質不高,年長的教師現代信息知識不夠、信息更新慢,使學生對教師的崇拜、敬畏減少。還有部分教師熱衷于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教學,這樣,逃課、應付上課就變成部分學生的必然選擇。
(3)教學管理體制缺失
大學教師對學生成績的評定往往實行業務課成績加平時課堂、作業表現的辦法,一般業務課成績占70%—75%,平時課堂表現及作業情況占25%—30%。這種彈性評分方法是為了提高的學生綜合能力,避免大學中嚴重的高分低能現象。然而,部分學生卻將此看做得高分的捷徑,在課堂上刻意應付老師,完全不能正確對待學習、求知。但應認識到,因教學管理制度而引起的學生浮躁心理是其所起的隱性作用,而不是主要方面。
4.家庭因素
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第一的、終身性的,家庭的結構、經濟地位、受教育狀況等都會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許多社會學家通過調查研究證明,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永遠具有不可替代性。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長輩的溺愛,缺乏獨立性,如果在外地讀大學,就更會覺得孤獨無助,很快被不良風氣所腐蝕,隨波逐流。部分大學生從小學習好,家庭寄予很高期望,而到大學以后,現實與理想的反差使其倍感壓抑,從而也會出現浮躁心理。此外,家長的性格與脾氣,部分家長的功利性思想,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改善當代大學生浮躁心理的建議
1.學校方面
(1)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應開設更多的學生需要的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讓不同學生的需要都盡可能得到滿足;心理咨詢室不能只作為應付上級檢查與評定的擺設性機構,而要切實發揮為學生心理服務的職能;重視開設應用心理學課程,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實際心理問題。
(2)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教師首先要熱愛學生,有基本的教師職業道德,在人格上感召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其次,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以新穎的手段方法提起學生上課興趣及對知識的興趣,以較高的專業修養贏得學生的仰慕。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對教師尊敬愛戴,就不易發生應付上課的現象。
(3)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任何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都有可能會遇到問題,如果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對出現的問題加以解決,就將有利于該制度的發展與完善,使制度能夠與時俱進。對此,教學管理人員要配合學生展開深入、認真的探討,找到一種更好的考核方法,或者是對現有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與調整,經過實踐與檢驗之后在全校進行推廣實施。
2.個人方面
(1)樹立合理的目標
大學生在校期間就要為自己做良好的規劃,包括對大學生活的規劃,畢業后幾年內的規劃,以及整個人生的規劃,規劃越詳細越好,并具有一定的彈性,以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情況下做及時調整。
(2)多與他人溝通交流
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溝通。大學生在校的工作學習中會遇到種種新的問題、新的困境,這時除了與父母溝通之外,更好的辦法就是與身邊的人溝通,包括朋友和老師。良好的溝通可以很好地將內心的壓抑情緒及時釋放,消解各種來自家庭、社會的壓力,并從他人中學到更多關于人生的知識,避免一個人掉進浮躁的深淵中。在此,我們倡導每個在校大學生都要學會一門課程:溝通的藝術。
(3)充實自己的生活
如何防止自己沉醉于無休止的吃喝玩樂、睡大覺中,如何填補自己空虛的內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做自己感興趣而有意義的事。大學中我們可以做的事有很多很多,不喜歡的可以不去做,但是感興趣的(即便是一點點的興趣)一定要嘗試。大學生活充實,自己內心才會踏實,才能壓制住那顆浮躁的心靈,才能增強對不良社會現象的“免疫力”。
參考文獻:
[1]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60.
[2]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7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