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定位及其教學模式:何為雙語和雙語教育,依托式教學的理念,以及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定位。
關鍵詞: 高校 雙語教學 依托式教學
一、雙語和雙語教育
1.雙語制(Bilingualism)和雙語體現象(Diglossia)。
雙語制是個人交替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現象,它是心理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家研究的對象。
雙語體是指在社會文化層次上兩種語言的交替使用的現象,它是社會學家或社會語言學家研究的對象。
2. 雙語教育的理論支柱: J. Cummins共同的潛在能力模型。
J.Cummins博士指出,從浸入式和雙語教育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二語言作為媒介的教學能夠提高第二語言水平,而且不會影響學生的第一語言水平或學科知識的掌握;
第一點已在研究中被反復證明。在一些開展得很好的項目中,通過第二語言來教授學科知識使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而沒有對第一語言的發展或者學科知識的掌握造成長期的損傷。但這一結果并不意味著第二語言作為媒介的教學在所有第二語言習得環境中都是一劑萬能藥。為了實現最佳效果必須具備一些基本條件。例如,具有熟練的第二語言并且能夠勝任學科教學的教師是基本條件。至少在初期要免去一些外來的干擾風險很高的測試或考試,因為短期之內學生在第一語言和學科內容的掌握上通常會滯后。如果其中一種語言或兩種語言都沒能充分地發揮作用(比如由于對通過第二語言來學習的態度不端正,由于承受著母語被強勢語言替代的壓力,等等),認知的發展和學科的成績都有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在研究法語浸入式和雙語教學的學科學習方面有一點已經證實,那就是通過第二語言掌握的學科知識會過渡到第一語言中。為了證明這一點,根據學生在家中使用雙語的情況和學科成績,在移民學生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基礎上,Cummins和Swain引用了大量的證據。然而,該理論重要的一點是學生的兩種語言都足夠發達的時候,在雙語教學中他們的課程學習才會有效,認知能力才會更發達。
二、依托式教學的理念
1.傳統外語教學/雙語教學
(1)傳統的外語教學。教師注重對語言知識的傳輸,強調語言規則的用法(usage),而忽略了語言在實際場合的使用(use)(Widdowson,1978)。
(2)雙語教學。主張在學習課程內容的同時學習語言,將兩者進行完美的統一,使語言的學習過程更符合語言學習規律。
2.國外語言專家對依托式教學的理解
(1)Brinton等(1989)。依托式教學把語言課程的教學緊緊依靠學生需要學習的學科內容展開,學生學習的重點在于憑借所學的目標語獲取信息,同時,也在此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學術性語言能力。
(2)Styrker & Leaver(1997)。雙語教學是一種交際性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一種在交際語言教學原則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交際教學路徑。
三、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定位
1.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成功的標志
“我們認為學科知識和語言能力的‘雙豐收’是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檢驗我們雙語教學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我們發現國內教育界在雙語教學的討論中,還沒有人這樣提過,我們猜想還有不少人恐怕對雙語教學是否能產生這樣的效果還持有一定的保留”(俞理明,袁篤平,2005)。
2.例證:上海交大物理系雙語教學
(1)大三第1學期。計算物理(涉及數學和程序,從英語理解的角度上難度較小,教師完全用英文授課并適當增加課時以確保教學質量)。
(2)大四第1學期。激光物理(從專業內容而言,四年級的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難度已經不大,課程經歷和詞匯積累也使學生有了相當的課堂適應能力,再適當增加課時以顧及專業要求)。
(3)兩課間又安排了兩門基礎課。電動力學和固體物理(這兩門課程不做課堂英語要求,而強調教材閱讀以積累詞匯,提高閱讀能力)。
3.三種教學模式
(1)全外語型(浸入式)。全外語教學。
(2)混合式。外語教材,中英文交替講授。
(3)半外語型。外語教材,中文講授。
四、結語
我國雙語教學從總體上來說還處在試驗性階段,有很多東西要了解和探索,但從上文可以看到,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有著源遠流長的依托式教學的理念的支撐,而其優越性在國內、外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并不斷得到證實。我們認為,雙語教學一定能幫助我們擺脫大學英語應試教學的尷尬狀態,從根本上改變大學英語教學的面貌,從而提高我國高校的總體教學水平,因此,高校的雙語教學是大有希望的一種教育事業,它在中國一定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J.Cummings.論加拿大浸入式語言教學[J].大學外語教學,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