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給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職業教育的社會性、實踐性、開放性、個性化使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空間。因此,職業學校應該主動應戰,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開創新的德育空間,搶占德育陣地,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關鍵詞: 網絡 德育 職業學校
信息社會對網絡條件下的德育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如何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有效運用網絡這一互動媒體,如何構建和諧的職業技術學校的網絡德育環境,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實施有效的監管,如何利用網絡,趨利避害,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和優越性,開辟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擺在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網絡作為德育工作新的途徑、方式和載體,正逐步豐富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
一、搭建學校網絡德育工作的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我校于2001年開通德育在線專題網站,讓師生及時了解學校德育工作情況,設立了德育工作動態專欄,方便德育工作者查閱、了解德育法律法規,認識領會德育的方針政策精神,提高德育工作者理論水平,設立德育寶典專欄,讓學校每位教職員工都明確認識德育工作目標和內容,根據中學德育大綱及有關文件要求,單獨設置了德育目標和內容專欄。另外在其他欄目中,如德育管理欄目,將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時上傳網站,便于師生查閱和了解。
為了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功能,改變教師因教育觀念、師德水平、育人意識、責任心和語言文字功底的差異性而導致的評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班主任利用學校開發的評語軟件,借助網絡平臺書寫評語,提高了評語的功能,使評語內容科學化、語句規范化、操作簡單化、打印表格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對各種信息定期進行發布,如公布德育工作計劃、各項德育表彰等,并且可通過視頻點播觀看學校的重大演出活動,如元旦文娛會演等。
二、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成立了自己的課題組,例如《關于青少年學生早戀情況的調查研究》、《畢業后如何自我推薦》、《比較美國與中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校園傷害事故產生的原因、預防和處理的研究與思考》等課題。學生親自登錄網絡平臺,點擊各類網站,獲取大量知識、信息,拿來為我所用,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寫入研究性學習的報告中,使報告有質有量,精彩紛呈。通過上網點擊查找相關資料,學生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更重要的是借助網絡手段,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真正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制作班級網頁,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特長。舉辦班級網頁制作大賽,各班成立班級網頁制作小組。在德育網站讓學生自己動手建立班級網頁,通過發揮集體協作精神,集中集體智慧來增強集體意識,開辟班級的精神園地,并提出各班可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和學生思想動態,靈活地設置欄目。全校除實習班級,各班都建立自己的網頁,有的班級網頁體現了鮮明的專業特色,通過開展班級網頁評比,既提高了學生競爭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制作網頁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德育網站內容也更加豐富,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審美能力。
發揮BBS和聊天室等功能,充分運用網絡提供的虛擬、匿名和隱蔽性特點,健全學生人格。網絡提供了一個虛擬世界,所以,上網不暴露真實姓名這個優勢,改變了“隨大流”狀態,學生敢講真話,縮短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糾正其偏差,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識也能得到提高,促進學生完善人格,實現學生人格的社會化和現代化。
開設“本期話題”欄目,師生可以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充分研討,達到求同存異的目的。如為了正確引導學生上網、觸網,我們本期論談話題為“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上網”,并附網上調查問卷。通過討論、調查,大部分學生對正確上網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確了上網的目的和動機,走出了迷惘,懂得了怎樣做一位網絡文明人。另外,還可以討論其他話題,如怎樣關心班級,怎樣看待男女生之間的交往,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怎樣參與學校創“敬、靜、凈、競、進”班級常規管理活動。
各班級網頁設立了班主任信箱或師生交流欄目,學生對老師提出建議并向老師傾訴,內容涉及班級管理、個性心理、學習生活、遵紀守法等諸多方面。這樣通過班主任及時的交流、溝通并回復,縮短了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師生感情得到融洽,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班主任既解決了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不會讓學生“失面子”。
設“排難解惑”欄目,各處室定期瀏覽網頁,對于學生提出的困難、問題、建議及時予以解決并回復,并且將學生的合理建議和要求及時予以落實。如三年級學生向學生處咨詢三年級學生的就業實習方向,學校對此是否已作安排?這個欄目的設置,縮短了管理層與學生的距離,增進了相互理解,使學校職能部門樹立了管理即服務的思想,體現了學校關心學生的一切的理念。同時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自我關心、自我管理意識。
開設聊天室和學校留言板,讓學生與社會和個人交流、溝通,自由馳騁談未來,說理想、說人生、說社會,促進學生人格的社會化。
三、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問題,學校心理咨詢室固然有用,但由于與心理老師面對面交流,一些學生不適應,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欄解決學生心理問題非常有效。該欄目共設立了四個小欄目。
心理課堂欄目:針對學生角色和年齡特點,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予以疏導,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如對怎樣與父母相處,怎樣克服羞怯、忌妒、猜疑的心理,青春期為什么情緒不穩定,怎樣從自卑中解脫出來等問題予以解答。
心理測試欄目:收錄一些心理測驗、測試內容,讓學生自己進行測試,了解自身的心理狀況,認識自己,便于學生及時進行自我調節。如收錄了意志力評定問卷、應變能力測試題、挫折承受力測試、性格傾向性自我測量表、考試焦慮來源與表現測試、氣質測試、身心健康測試等內容。
心理檔案欄目:收錄一些典型個案,加以整理歸檔,對班主任的工作能有所幫助。如“一位家長對逃學孩子的教育”、“復雜亦含真善美”、“還學習困難者一片藍天”、“冷漠心理的矯治”等內容。
知識套餐欄目:收錄心理輔導教師開展班級、團體及小組輔導的心理活動方案。如“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揚起自信風帆”、“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活動方案。
要求各班主任對班主任信箱中學生所提出的涉及心理方面的問題要慎重考慮,科學回答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如有學生說:“我經常聽人說,女孩比男孩笨,我心里很苦惱、很自卑。”班主任及時查閱資料,給予科學的回答。另外,我們還將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視聽資料上網,讓學生通過點播視頻進行自我調節。
在網絡德育實踐中,強調“建、堵、疏、管”:建,即強調網絡和班級網頁建設質量要高,內容要切合學生實際,維護更新要及時;堵,即班主任、網管人員對網站內容及時進行反饋和查堵;疏,即班主任要積極引導學生文明上網、觸網;管,即學校立規矩,定制度,建立了網管中心和網絡德育工作小組,強調班主任是班級網頁第一責任人。只要真正做到“建、堵、疏、管”,齊抓共管,就一定能極大地減少網絡負面效應,從而正確地利用網絡這把“雙刃劍”。
網絡德育的開展,使學生把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學習和德育工作結合在一起,開創了新的德育空間,同時也克服了智德分離的弊端;網絡德育的開展,把抽象的理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材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容易接受;網絡德育的開展,使學生從受教育的角色中解脫出來,成為教育的主體,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實效。總之,網絡德育工作的開展真正地唱響了“尊重主體,發展特長,完善人格”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馮培.網絡時代對大學德育的挑戰與回應[J].中國高等教育,2000,(19).
[2]張瑜.努力探索網絡德育的有效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0,(18).
[3]宋德如.信息網絡對青少年心理負面影響與教育干預[J].中國教育學刊,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