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平原南緣,跨贛江中游兩岸,境內共有店下、吳城、廟前、洞塘、上陽5座中型水庫,全市共有移民13562人,其中直補移民9233人,核定到村組4329人。近年來,在省扶貧和移民辦的精心指導和樟樹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樟樹市堅持以人為本,以當地優勢產業開發為重點,著力調整移民產業結構,促進了移民地區經濟發展和移民增收致富,維護了移民區的和諧穩定。
(一)領導重視,移民產業規劃不斷完善。樟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產業發展,經過多方調研,確定了在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走農業產業化經營路子的發展理念。市政府成立了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并下發了相關文件,建立了嚴格的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在產業開發和項目建設中,充分調動市農業、林業、水利、國土、民政、扶貧移民等部門單位的力量,形成了各部門單位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根據不同區域的產業特點、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按照“立足資源、突出重點、放大特色”的思路,組織相關部門編制了中藥材種植、高產油茶、優質水稻、白茶種植、生豬生產等移民產業發展規劃,為進一步推動移民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調整結構,移民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大力實施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力促農業內部結構和產業布局的優化。種植業方面,在穩定優質稻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中藥材和白茶等特色作物種植。養殖業方面,進一步加大生豬品改力度;依托自然優勢,積極銀鯽等推廣適銷對路的水產養殖品種。林業方面,按照林區以種植高產油茶為主,突出抓好經濟林的建設。同時,根據各移民村組自然資源和區位特點,積極實施“一村一品”的發展戰略,引導廣大移民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布局,引導種養植業向產業基地集中。
(三)加強基礎建設,不斷夯實發展平臺。近年來,樟樹市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礎建設,以節水灌溉為重點,大力實施庫區和移民安置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四)加強支持服務,不斷激發發展活力。通過貼息貸款等政策措施,加大了對水庫移民產業開發的扶持力度,在扶持農產品基地建設方面,除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外,還大力給予資金獎勵;在扶持農產品市場建設方面,對新建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用地,優先安排、優先審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按最低標準執行;在扶持發展產業化服務組織方面,對新組建的產業化組織所進行的經營活動,都給予了一定期限的減征營業稅和所得稅的優惠。加強移民就業技能和使用技術培訓,近年來共組織舉辦各類移民培訓班16期,對1400多名移民進行了系統的生產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了移民的就業創業能力。
目前,移民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已經形成中藥材種植、高產油茶、優質水稻、白茶種植、生豬生產、銀鯽養殖等特色產業基地41個,面積近3萬畝,惠及6000多名移民,占全市移民總數的50%;發展了依托庫區和移民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成片的特色農業基地,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的龍頭企業9個,庫區和移民區的農產品的特色品牌,如店下富硒大米、吳城高產茶油、洲上青皮冬瓜等也正逐步形成,移民每年在產業項目方面增收700元以上。
雖然在產業扶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資金投入不足、移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庫區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問題,制約了移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為此,根據樟樹市移民工作實際,著力做好移民產業扶持工作:
一是爭取上級產業扶持資金。積極爭取上級移民產業項目資金扶持政策,加大移民產業扶持力度,切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移民收入。
二是做強做大傳統移民產業。在鞏固、擴大現有生產基地的同時,積極引進新技術、推廣新品種、開展深度加工等措施,增加現有優勢產業的產量,提高產品品質,增大產品附加值。
三是大力發展新興移民產業。根據農業產業化規劃,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發展白茶、甜葉菊、克氏原螯蝦、南美白對蝦等新產業。推進綜合立體生態開發,形成新的特色產業。
四是延長移民產業鏈條。為加快庫區優勢產業發展,有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重點抓好中藥材種植、高產油茶、優質水稻、白茶種植、生豬生產的同時,積極支持相關產業的加工項目建設,通過“公司(協會、合作社)+基地+移民”的形式,不斷延長移民產業鏈條,增加移民收入。
責任編輯: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