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現狀,分析該地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提出通過建立前瞻性的開發戰略,整合社會資源,提高科技含量,進行文化項目改良,實現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保護與開發;文化遺產;資源整合
高州有著1400多年的建城歷史,是全國的歷史文化名城。高州市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現有縣級保護名錄9個,市級保護名錄6個,省級保護名錄3個,國家級保護名錄1個。
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近年來取得了較大成就。市政府組織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立了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許多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挖掘、整理、保護、搶救、延續和發展。盡管如此,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仍面臨著嚴峻挑戰,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多元文化沖擊的威脅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經營市場受擠壓而萎縮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任重道遠。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一)保護與開發指導思想不統一,阻礙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和開發
當前,我國文化界有關保護和開發的不同聲音較多,思想較為混亂。有人認為,“博大精深的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來源于不當開發的巨大威脅”,也有專家指出, “城市的高速建設將會導致文化遺產的快速消失”。種種論調,無不體現文化遺產工作者對非物質文化開發的憂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不是“零和游戲”,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矛盾。由于缺乏統一的指導思想,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領域開發還相對滯后,反過來又制約著這些項目的保護。
(二) 市場開發滯后,造血功能不足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健康的發展模式在于激活其自身造血功能。對于高州市來說,大部分遺產項目在多元文化和市場經濟的雙重沖擊下,其自身造血功能日益脆弱,文化影響力日益淡化,文化市場日益萎縮,文化工作者思想不穩定,保護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我們要根據不同文化項目的特點,研究適合其特征的的市場開發戰略,進行適當規模的市場開發,提高其造血功能。一方面,要支持各方對非物質遺產的活用,多手段多方位提高文化項目造血功能;另一方面,要防止過度開發,造成文化品位下降,文化影響力衰退。
(三)缺乏具有前瞻性的開發戰略,社會資源不能充分整合文化部門應組織各行業、各部門從各自的角度提出保護與開發方案和設想,最終整合成具有前瞻性的綜合開發戰略。從高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情況來看,尚未形成前瞻性的開發戰略,各行業和部門各自為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開發缺乏系統性、科學性、銜接性,文化生產和再生產的規模、品位、效益不高,文化產品生產、儲存、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社會分工、科學研究、結構體系、集團運作等尚未理順或建立。應該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工作原則,使多種保護主體共同發揮作用,互為補充,從而形成科學合理的保護體系。
二、如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工作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一) 統一思想認識,制訂前瞻性的開發戰略
我們應認識到: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可以發展,不能游離于事物的發展規律之外。第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是有風險的。在制訂發展戰略時,應進行全面、細致的風險評估,把各種風險處于可控范圍之內。第三,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規模要適度。激活文化遺產本身正常的造血功能即可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開發過度或不足對其本身都是不健康和不科學的,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
(二)與時俱進促進文化發展,提高文化產品科技含量
文化具有時代自適應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的遺產,遺產會隨著時代發生變化。高州木偶戲師承福建布袋戲,明朝萬歷年間由福建傳入,經歷多年保護與開發,雖小有成效,但依然難于擺脫生存危機和失傳的危險。我們反觀福建布袋戲,現在在臺灣地區極為流行,在大陸也吸引了大批電視觀眾。新穎的故事情節、精美的人物形象、震撼的舞臺演出、迷幻的聲光效果以及與現代化傳媒的完美融合,都是其吸引觀眾的賣點。而高州木偶戲仍擺脫不了節目老舊,演出單調的總體特征。要擺脫目前困境,應當與時俱進,嘗試與專業影視公司合作,對演出曲目、演出舞臺等進行適當的包裝和改良,提高科技含量,把失去的市場和觀眾吸引回來。
(三) 整合資源,科學發展
政府應整合相關社會資源,建立完整的產業鏈。針對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一要支持農業和科研部門開展緬茄育種和種植研究,拓寬緬茄資源,擴大茄雕文化影響力;二要鼓勵專業影視機構參與到木偶戲包裝、改良和傳播工作中來;三要協助旅游部門深入開發文化旅游項目;四要指導文化和教育部門對青少年開展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的宣傳教育;五要引導民間力量和社會團體參與到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中來;六要依靠高校培養復合型科技人才,為本市文化遺產產業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內引外聯,增強文化的影響力
政府要積極通過內引外聯的方式,增強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影響力:一、搭造好本地非遺文化傳播平臺。通過舉辦旅游、飲食等專項文化活動,把本市及周邊群眾、客商吸引過來,集中宣傳本地非遺文化。 二、利用特殊節日和慶典活動,組織相關單位和部門把非遺文化送到鄉村和圩鎮,增加本市群眾對本市非遺文化認同感。三、積極參加省內、國內的文化宣傳活動,利用各種場合和平臺宣傳本市非遺文化。四、擴大國際的文化交流,通過締結友好城市,定期進行文化交流,把影響力推向深廣。
三、 結束語
高州市面臨的嚴峻挑戰,除了受多元文化沖擊和青少年娛樂取向轉變之外,非遺文化保護決策者指導思想不統一,缺乏前瞻性的開發戰略,項目開發過于保守等也是重要原因。政府應加大對非遺文化關注力度,統一思想,統籌各方資源,改善保護和開發條件,與時俱進進行文化改良,組織多渠道文化交流,促進本市非遺文化項目的保護與開發。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