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服裝表演在我國高校的發展狀況入手,通過文獻資料法、影像資料法等分析研究了國內服裝表演的發展現狀以及服裝表演專業學生在舞臺表演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學生外出實踐演出機會較少,導致缺乏舞臺空間想象,在姿態、鏡前造型等方面意識薄弱,表演時不自信,臉部表情過于單一,表現呆板,不能很好與觀眾進行交流。這就需要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演出,提高專業表演能力,同時加強該專業的硬件設施建設,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
關鍵詞:服裝表演;舞臺表演能力;培養
伴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服裝表演行業越來越規范化。高素質、個性化的行業要求,使得服裝模特經紀公司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服裝表演已不再是單純地以展示服裝、表現服裝款式為目的的程式化表演,現在意義上的服裝表演要求服裝模特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的表演水平。因此,系統化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成為每名服裝模特的必修課。
文章通過對西安體育學院服裝表演專項的發展狀況以及服裝表演專業學生在舞臺表演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旨在對如何提高學生舞臺表演能力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西安體育學院服裝表演專項2009級學生26人及2010級19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圖書館和網絡收集、查閱有關服裝表演模特的資料,借鑒有關資料的數據論證觀點,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分析,通過百度網,搜狐網查閱總結分析。
2.影像資料法。通過觀看2011年西安體育學院服裝表演專業學生專項匯報表演的影像資料,對學生舞臺表演能力進行分析與討論
二、分析和論證
(一)服裝表演在國內高校的發展現狀
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類模特行業的培訓機構不斷涌現,同時,國內的許多高校也陸續地設置了模特表演專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服裝表演在高等院校教育領域的培養,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目前,中國已有近40 所的高等院校相繼開設了服裝表演專業,全國范圍內共有80 多所學校有從事服裝表演專業的教學工作。高校服裝表演專業因為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它的師資狀況也有不同,服裝表演專業的任課教師有公共課(服裝表演概論、中外服裝史等)教師、模服裝表演專業課(臺步、造型、服裝表演編導、化妝造型等)教師,與服裝表演相結合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的(健身健美、舞蹈形體、影視表演等)專業教師。高等院校培養模特就是訓練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淵博的學識、良好的氣質。
(二)服裝表演專業學生舞臺表演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1.存在的問題。通過影像觀看,發現服裝表演專業的學生“學院派”特點明顯,與職業模特相比,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相對較差,表演時極不自信,不能很好與觀眾進行交流。
2.影響因素。由于學生外出實踐演出機會較少,缺乏舞臺空間想象,在臺步、表情、臺前造型等方面意識薄弱。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專業表演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弱,無法認識自己的不足。
三、提高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實施構建
(一)加強形體訓練對提高學生舞臺表演能力有重要作用
高雅的氣質,優美的體態不是與生俱來的。芭蕾舞很美,但不經過嚴格訓練,無論如何也無法擁有這種美,服裝表演同樣如此。形體動作決定著服裝表演的質量,模特只有經過嚴格的形體訓練,才能具備對服裝的展示能力。
1.姿態訓練 。姿態動作編排,要選取日常生活中一些較常用的肢體語言,并將其藝術夸張地運用到訓練中;或以本民族舞姿為基礎,吸收世界各民族舞姿中具有時尚風格的動作,組合成以活動脛、肩、胸、背為主的姿態組合。
2.協調性的訓練。協調性動作要選取現代舞、摩登舞的有點,與潮流音樂巧妙地組合。動作編排要具有較強的線條性,剛柔相濟,并能調動肢體運用屈、伸、拉、繃、直,將肌肉內能量向身體垂線凝聚,從而使身體產生整體向上升起的感覺與動勢。訓練時要求學生盡量將肢體各部伸展繃直,有效地延長肢體原有的線條,從而達到增強學生支配肢體能力的目的。
3.舞蹈組合訓練。舞蹈組合的創編一般可從古典舞、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體育舞蹈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動作元素,結合服裝表演的特點,組成易于抒發和表達情感、動作流暢的舞蹈組合。訓練時應注意元素動作風格的獨特性及身體姿態的協調性,力求為服裝模特表演風格的形成打下基礎。
四、結論
通過影像觀看,發現服裝表演學生外出實踐演出機會較少,導致缺乏舞臺空間想象,在姿態、鏡前造型等方面意識薄弱,表演時不自信,,臉部表情緊張,表現單一,不能很好與觀眾進行交流。
參考文獻:
[1]皇甫菊含.時裝表演教程[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
[2]徐青青.服裝表演·策劃·訓練[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3]包銘新.時裝表演藝術[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李韋璇(1983.11-),女,山東人,本科,助教,西安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體育藝術表演教研室,研究方向:服裝表演,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