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知識經濟與信息社會的融合性加強,廣播節目遭遇了一定的困勁和發展瓶頸,尤其是地方廣播電臺更是面臨更大挑戰,本文從分析當前地方廣播電臺在節目上的策略盲點,進行總結和盤點分析,探討適合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有特色、有亮點、受歡迎的地方廣播節目,并應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提升廣播節目的創新性,更好地服務地方廣播節目的發展。
關鍵詞:廣播節目;創新與拓展;實際應用;方法性探討
一、簡述地方廣播節目創新與拓展的時代必要性
1、偏遠群眾信息了解的重要途徑。對于一些偏遠山區來說,收看電視困難,在信息的獲取上手段顯得尤其單一,形成了經濟發展與信息手段的嚴重脫節。但是,群眾對信息的渴求心里越來越激烈,對種植業、產品加工、養殖業等傳統技術上的更新,尋求信息上的結合點。廣播成為偏遠群眾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徑,尤其是涉及“三農”發展的信息資源、節目,會給群眾帶來更多的技術支撐。
2、互聯網新技術的影響日益深化。地方廣播電視節目還在制播體制、傳播渠道、運營方式、播出時間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都與當前的“三農”建設是極不相稱的。可以這樣說,在廣播電視事業百花齊放的今天,農民受眾和農村節目卻成為被現代傳媒人遺忘的角落,農民成為受眾中的邊緣群體,特別是偏遠地區,遠離網絡信息、電視等資源信息,廣播節目顯得尤為重要。
二、探討節目創新在實際應用中的方法性
1、構建與時俱進的節目理念。在全方位調查目標受眾的同時,形成全面的調查報告,從改進節目樣式、塑造服務“三農”廣播品牌,圍繞貼近性、新穎性、趣味性、實用性創新廣播節目的理念,實現地方特色的節目特點和實際情況融合起來,形成整體的廣播發展概念。鄉村廣播以宣傳農業方針、引導農村生活、服務農民朋友為辦臺宗旨,立足于關注農村、關心農業、關愛農民,以為農民提供科技知識、農產品信息、經濟資訊、法律咨詢、科技培訓、政策解釋等全方位服務為節目重點,同時為農民朋友提供喜聞樂聽的戲曲、民歌、曲藝等文藝節目,讓農民朋友聽著有用、聽著有樂。以大眾的視角體察三農,以農民的視角觀察社會,客觀、全面、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存狀態,以新聞性、權威性、服務性和娛樂性作為節目的根基,打造有影響力的農村廣播形象。
2、找準地方電臺的節目定位。節目設置以新聞、信息為核心,以農業氣象、法律援助、科技推廣、城鄉市場、致富經驗為架構,以曲子戲、秦腔、故事、歌曲、音樂等文藝節目為依托,同時新加入了《媒體快報》和《天氣預報》,擴大節目容量,實現廣播節目縣城重點區域和“村村響”。按照“三貼近”的要求,找準節目定位,加大對農服務力度,在宣傳報道內容上貼近實際,講究實在,追求實用,把發生在農業、農村、農民中的生動事件,感人場景,致富故事和農民朋友迫切需要的惠農政策,科學知識,致富信息,市場資訊,法律服務,文化精品等,通過聲音,通過電波傳遞給農民朋友,切實為“三農”服務,讓對農廣播節目真正成為農民朋友的知音。
3、節目整體包裝的全面優化。在堅守地方廣播臺,優化欄目設置的基礎上,圍繞擴大收聽率做好文章。探索建立和辦電視一樣辦廣播的機制,開展“兩提升兩創新一爭先一保障”工作,切實加強廣播節目人才、資源、資金等方面建設,建立廣播節目采編審制度及工作流程,對廣播節目再次進行整體的包裝、優化,將《新聞快報》、《農家科技》、《農村天地》、《鄉村俱樂部》等打造成品牌欄目。多方銜接,與部門聯辦節目,豐富節目內容,針對不同受眾,新開辦一批黃金欄目,切實擴大廣播節目受眾范圍,提高收聽率,使廣播節目花樣翻新,常聽常新,大力提升廣播節目的質量,樹立群眾意識,豐富節目內容,提高廣播臺經濟和社會效益。譬如在節目的安排上,形成整體的運作效果,對于地方電臺來說,可以在周一定位為政策學習、周二定位為聚集三農、周三定位為法治在線、周四定位為民生熱點、周五定位為走進新農村、周六定位為優生優育、周日定位為資源環保方面的內容。這樣就形成節目整體的包裝合力,形成信息資源的優勢,構建良好的發展平臺。
4、地方節目的“鄉土”特色。在節目的創新上,開設一些具有競爭優勢的節目,在節目形態和元素運用上的合情入理,虛擬一些和鄉親們嘮家常的故事。在中午和晚上播出的時候,以文藝節目為主,可以播放深受歡迎的地方文化節目,譬如秦腔、曲子戲等,兼顧一些歌舞曲藝方面的信息,涵蓋鄉風濃郁的民歌、豐富的新歌和動聽的老歌,以個性和親切并重的風格,讓聽眾在繁忙的工作勞動之余,盡情欣賞享受音樂帶給您的無限魅力。可以設置“鄉村之音”節目,讓農戶在工作勞累之余,欣賞精美音樂,播放動聽歌曲,展示地方戲曲,讓跳躍的音符在耳邊唱響,讓悠揚的音樂平添生活的樂趣,從而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總結
在當前廣播節目由寬變為窄的形勢下,結合地方廣播發展的地域特色,充分考慮偏遠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的多樣性特點,依托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接近群眾的主要理念,創造出靈活性、多樣性、鄉土氣息濃厚、服務面寬的節目模式,拓寬地方廣播電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邵若駒.拓展電視法制節目創新空間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07)
[2]李芳妍.依托節目策劃活動拓展產業[J].中國廣播,2009(08).
[3]彭金棣,唐永強.服務與趣味:電視對農節目的兩個追求[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04).
(作者簡介:王宏濤(1972-),男,甘肅省華亭縣人,大專,助理記者,華亭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