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運用“四維-雙層-感官”教學模式將視、聽、觸、覺、嗅等感官因素包括在理論教學當中,在整個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通過空間定位和感官體驗使兩者在學習體驗、教學質量和理論知識的積淀中更加深刻。“四維-雙層-感官”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類型分為流水型、流沙型、揚塵型、原石型四中模式,將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歸為五大類,從而通過媒介接觸分析學生學習知識的反映來進一步改進教學形式。
關鍵詞:理論;教改;理論教學;高職教育
引言
教學模式一詞最早由美國的學者韋爾和喬伊斯等人提出的教學觀點,本世紀50時代末,新的教學思想層出不窮,教學模式呈現多樣化。國外著名的有贊可夫的“一般發展”模式、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模式,布魯姆的“接受”模式,羅杰期的“非理性”模式,洛扎諾夫的“暗示”模式,正班期基的“最優化”模式,布魯納的“發現”模式等。在我國,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始引入國外的教學模式與理論,并進行研究和實踐。“四維-雙層-感官”教學模式就是在實踐教學理論基礎拓展而成,將視、聽、觸、覺、嗅等感官因素包括其中。
一、 “四維-雙層-感官”教學模式框架
“四維-雙層-感官”教學模式中有空間的區別,所謂空間不是單線的循環連續的生產過程,是立體的實物構成,在社會角色和功能作用中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如圖1所示,理論教學中存在三種媒介,即多媒體、板書和師生交流;在不同媒介的作用下,通過不同的空間展示,將教師與學生的思維與情緒都融入到學習體當中。
“四維” 是指空間的定位,“雙層”是指空間分為社會空間與理論空間的;“感官”是指調動教學中人的所有功能感官過程。如圖上所示,視、聽、觸、覺、嗅等感官的體驗進而增進不同文化的知識吸收,學生不僅開拓思維而且掌握技能。
圖1 教學模式中的空間結構與感官分類示意圖
二、職業教育中的“教”與“學”
?。ㄒ唬皩W”——主體:學生
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教學主體是學生,在學生的學習階段和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動搖。對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上面要歸類總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1.流水型:知識的學習能力較強,能夠很好地融會貫通,對于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教好,良性的循環使得在學習的環境中與教師能夠很好地溝通;在實訓中技能的掌握、工藝的熟悉、關鍵點的控制等方面展現出良好的理解力;在實習中接人待物、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處世為人的特點突出,更好更快的融入企業文化和生活中。此類型屬于知識無障礙接受能力的學生。
2.流沙型:學習的態度良好,但是在理論和技能的掌握方面總是短了一拍,在學習中存在夾生飯。有些是理論掌握良好但是動手能力差,有些是會動手但是理論差,導致產品質量不高和粗糙,并且短時間內的學習掌握尚可,對知識的儲存能力差,不能夠長久的記憶演練,做不到統一型。在整體的學習中,僅憑自身的理解來處理解決難題,導致在生活、學習和融入企業中有難度或是需要一段時間。此類型屬于知識有障礙接受能力的學生。
3.揚塵型: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性同時具有,知識面較廣,對新生知識接收里也很好,好奇心重,喜歡探索,求知欲強,對待問題的考慮方法不同,但是在知識的積累和重復性中有所欠缺,學習因
3vFvMuL1HG8sndTR05CAtA==興趣而不學也因興趣而荒廢,不以實物為參考,僅憑一時的沖動學習,知識大多浮在表面,時間長了對事物缺乏聯系,就事論事較多,在實習中較多表現沖動,后勁不足,紙上談兵,不能很好地沉下來做事情,情緒化嚴重。此類型屬于知識局限接收能力的學生。
4.原石型:學習先對遲緩,知識接觸后有明顯抵觸情緒,不接受所學專業,對教師所授知識不感興趣,固執己見;在實訓中動手能力尚可,但是聯系理論知識的能力不足;在實習中團隊合作不佳,難以融入其他的組織,對周邊的環境適應能力差,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團隊的合作和工作。此類型屬于知識接收能力不健全的學生。
?。ǘ敖獭薄黧w:教師
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同是也要對學生經行適當的分類和觀察,通過以上來識別學生和教師在知識的傳導上是否通暢,總結如下幾方面:
1.一類印象:學生與教師的互為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根據雙方的性別、年齡、衣著、姿勢、談吐和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來判斷給出定型的認知,屬于“以貌取人”的誤區。但是對于此類的第一印象定律,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是經常遇到的。當然,第一印象也不是固著在人們腦海中一成不變的。與其它的記憶信息相似,第一印象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地淡化。有些人甚至會完全顛覆他以前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還有一部分人通過努力,顛覆了別人對其原先的印象,這種通過改變給人帶來的新印象往往比第一印象要深刻得多。有初識、認知、淡化、加強、扭轉等步驟來使學生與教師更有機會多接觸。
2.兩面交流:學生學習與教師授課之間的互為來往。交流與溝通是一對雙生詞,有“交集”才有“流通”,有“溝壑”才需要“通暢”,教師與學生本來就是知識的輸出與接納,知識是能量,語言是載體,聰明的教師會表達,優秀的學生會思考。專注很重要,耳提面命般的教育不合適有著大量信息涌入的年輕一代,他們在浮躁的生活狀態下,更多的是需要教師的耐心和關注,填鴨式的教育已經遠遠落后,溫潤的感官教育、多層次、多維度的教育模式應逐漸普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學生不再是低沉不語的弱勢,前者授課解惑需熱情,后者汲取知識會認真。
3.三者聯系:事物經常已兩面性展示在人們的面前,但在整個空間當中是以三維為主要形式,立體、形象、良好的溝通形式很重要;教師與學生是教學中的兩個受力方,高校提供的學習環境是大的發生空間,當空間有了變化,受力的雙方必然相應的有力的變化或是延伸或是蜷縮;當受力的雙方產生應力的同時,高校的這個空間結構必然順應其發展才能更好地迎合知識的流通、更新、創新。教師依托高校生存,安身立命之地,好的體制和環境對教師身心都是有益的;高校依托學生生存,沒有學生就沒有高校的發展,好的人文環境與基礎建設,使學生在理論知識、技能、專業素質、職業素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有所建樹。
4.四類知識:知識就是概念之間的連結,是與直觀之間的連結,有了知識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觀的事物?!爸笔抢碚摰纳A,在頭腦中形成的體系,一種文化的體現?!墩撜Z·雍也第六》 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ⅰ爸敝v述的很透徹,好知不如樂知;大學是廣而大、學而精,有限的時間學習無限的事物,憑借的就是對知識的興趣和分類;“識”是主觀的意識,辨識、見識等都是對其的描述,學習的主體通過“知”而“識”是對整個學習過程的體現,由客觀到主觀在理解客觀的一個辯證的過程。
5.五種表情:教學的整個過程就是教師理解消化的專業知識通過一個良好的方式在一個健康的載體平臺上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教師要先“健”——知識飽滿、表達清楚、善于觀察、利于溝通;學生也要“康”——無障礙、勤于思考、學習刻苦、舉一反三、悟性高;所以在溝通之前,就要學會觀察學生對所輸出知識的內容、方式、時間、情景等方面的反應。學生的面部表情就是一個反饋,“喜”、“怒”、“困”、“怨”、“驚”。
?。?)“喜”:新鮮事物的初始接觸,專業喜愛培養的最佳狀態,言喻表達中反應喜歡熱愛知識,此類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感興趣,溝通比較順暢,知識的講解和學生的呼應很順利,無障礙的學習類型,屬于良性溝通典范。
?。?)“怒”:初進高校后生活和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課程的巨大不同,學習的方法變化的較快,在生理和心理對學生都構成了巨大的挑戰。抵觸一切自我不認同的事物,包括教師本人在內,此類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絲毫不感興趣,心理的閉塞和無知加上對專業知識的抵觸,使自己的情緒無法控制,“橫眉冷目”是家常便飯,自我的掙扎是不能夠自我救贖的,此類學生心智不成熟,控制力差、容易出現極端現象,屬于弱勢溝通的典型。
?。?)“困”:心理較為成熟,自我認知良好,由于很多客觀原因(包括地域、學校、專業、生活習慣等)導致其對學習本身和知識目標不明確,教師的講解與自我的學習不能很準確的并行,導致“夾生飯”很多,不敢問、不善問、不想問的思想狀態逐漸形成,導致不會學、不想學的情緒越來越嚴重,麻木、無聊、困惑、無助等悲觀情緒較多,屬于拒絕溝通的典型。
(4)“怨”:學習的熱情在大學的課程較多,學習的環境與之高中大相徑庭,原來是保姆式管理到現在的自己自居式的管理,自我休息、修復、認知較慢,管理自我的能力較差,教師、同學的關注少,缺乏額外的關注和激勵,仇視情緒較多,由盼望到失望再到絕望,這些負面的能力無處宣泄,直接導致對學習沒有積極性,對教師不尊重,怨天尤人、無視其他人的勸阻與幫助,沉浸在自怨自艾的小世界中,屬于溝通受阻的類型。
?。?)“驚”:熱愛學習并且很喜歡學習的過程,與周圍人相處良好,但是對專業知識和某一方面的技能知識掌握不到或是無法理解,很多的新知識對其來說是整個思維的顛覆,在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特定時期,自我認知和肯定不到位,對新知識即渴望又抵觸,腦子里都是問號,疑問和顧慮較多。對教師不敢提問,對同學不敢交流,對自己不敢認同,屬于躲避溝通的類型。
職業院校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適合的方式方法來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性格的特征描繪的到到反饋的信息,將學生的整個學習情境模擬后,分析優劣勢態進行調整,掌握學生與知識的比例結構,通過觀察、控制、分析、對應等方法在經行有效的輸出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能更準確地接受自身感興趣的知識點和技能,改變有原來的被動接受到主動接納。
參考文獻:
[1]陳衛東,王靖等.“專業—素養—實踐”三維結構下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1).
[2]黃彬紅.基于工學結合的統計學課程系統案例教學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9(7).
[3]郭琴.松綁教育、整合教學及其建構主義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9(1).
[4]馬敏,王坤慶,王繼新.“三結合整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9(3).
?。ㄗ髡吆喗椋核究∧龋?980.08-),女,碩士研究生,河南職業技術學院,農產品加工與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