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經常發現,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要么搞小動作,要么睡覺或是做其他事情,教師為此而苦惱。我曾在課下問過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最喜歡做什么事情?大部分學生告訴我說:她們最喜歡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雖是這么一句話,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說明“興趣”是促使人去做事、做成事的動力。針對這些情況,怎樣才能教好幼師地理呢?我認為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
一、充分認識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
有人說過“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人都會因為興趣而執著于某一樣活動,并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于學識,懂得它的人趕不上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趕不上醉心于它的人。由此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之一,也是學生學好知識 和形成能力的一個重要起點。
興趣從何而來?一個經常穩定的興趣,總是在社會實踐中,特別是在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對于學生來說主要來自教師的啟發和誘導。因此,在幼師地理教學中,教師在加強政思想教育的同時,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端正她們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我要學 ”,進而發展到“我愛學”。
二、教活地理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關鍵
有很多地理事物或現象,學生學起來比較抽象,聽起來難于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將趣味性與科學性 、思想性、實用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教活地理課。
首先,在課堂上應緊扣教材內容,選擇適當地理故事、謎語等進行教學活動。用生動、風趣的語言,花較少的時間,組織一兩次興趣高潮,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太陽系成員”、“日食和月食”過程中,分別插入“星期的由來”、“哈雷慧星蛋”等趣聞;朗頌“太陽大、地球小 ,地球跟著太陽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跟著地球跑?!钡鹊取_@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對聽課有了濃厚興趣。
其次,教活地理課,激發學生興趣,還要注意聯系實際,尤其是緊密聯系幼兒園教學的實際。小朋友好奇心強,常常會向幼兒園老師提出一些有關自然現象的問題,如“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天是星星為什么會眨眼睛?”、“月亮為什么跟人走?”、“太陽為什么是紅的 ?”等等。因此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講解有關的知識。
三、通過直觀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知識中,有些概念和現象,如果只憑教師口授,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印象不深刻、不具體。直觀的教具或影像和形象的語言,往往可以把復雜紛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遠、由陌生變熟悉、由難于理解變得易于掌握,從而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這種課型主要是結合課內的知識,給學生上地理景觀錄像課,在幫助學生認識了解地理景觀方面,此課型可以起到獨特的效果。因為地理知識中相當多的是以景觀的形式存在。“百聞不如一見”,這樣就把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同時調動起來,既激發了興趣,又強化了課本知識。如我們在教學《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時,借助錄像,把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展示在學生眼前,使南北方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費更多的口舌去講,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既掌握了文化知識,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四、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來鞏固興趣
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僅憑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在好學深思中發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就是在講授新知識之前,可根據該地區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啟發思維、引起興趣的問題。如除石油之外,海灣戰爭背后還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發展為今日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過程中,是如何揚長避短利用本國地理條件的?與日本相比美國的發展,恰又得益于優越的地理條件,而這些條件又是什么呢?從發展中國家較成功的范例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和借鑒呢?等等。這些“問題情境”的設置,很像推理小說中一個個懸念,可以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使學生在認知興趣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學習,教師的指導,最后不難找到問題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斷得到滿足,繼而又產生新的求知欲,興趣也就得以鞏固。
培養學生興趣,教活地理,教師必須加強業務進修,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同時,還要通過學習文件、收看收聽電視廣播,閱讀報刊雜志,不斷攝取新的地理科技信息,來充實教學內容。
(作者單位:周口幼兒師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