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檢查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學的成功開展則是一個良好途徑,而作文教學又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從怕作文到喜歡作文的興趣。為成功開展作文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走出教室,現場指導
從主觀上講,學生走出教室,對所見所聞會感到新鮮有趣,這是寫好文章的一個重要條件。從客觀上講,身臨其境,邊看邊想邊記,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利于掌握觀察的方法,而且能豐富生活。例如在做命題作文《初春的校園》、《難忘的野炊》時,帶學生們走出教室現場指導,學生們邊看邊記,掌握了大量的材料,再回去寫作文,就容易多了。在指導《初春的校園》時,我帶領著學生們來到校園里,讓他們大體上領略一下校園的景色,這時學生們七嘴八舌說初春的校園很美麗,很可愛。“究竟美在哪里呢?”我帶著學生來到花園旁,讓他們仔細觀察,有的學生說:“小草已鉆出了地面,嫩嫩的,綠綠的。”我趁機啟發:“誰能用一個 擬人句將小草發芽的情形形象地描述出來?”同學們各抒己見:“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已偷偷地鉆出了地面”,“小草探出了腦袋,張望著地面上的一切”,“小草都破土而出,好象在比賽似的。”在觀察杏花時,我作了這樣的指導:先觀察顏色,再形狀,從視覺、觸覺、嗅覺幾方面考慮來描寫杏花。有學生這樣說:“粉紅的杏花,一簇簇一簇簇地掛滿枝頭,它在風婆婆的撫摸下,顫悠悠、飄飄然地噴吐著一股香氣,使你如醉如癡。”看到校園里的垂柳,我啟發學生:“看到垂柳婀娜多姿,隨風起舞,你想到了什么詩句?”有學生不由脫口而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們就可以把柳樹比喻成一位身材苗條,婀娜多姿的少女。”就這樣,同學們說的說,記的記,那神情真比在課堂上專注多了。大家就這樣邊走邊看邊談,學生們不僅積累了寫作材料,同時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從學生們交上來的作文看,文筆較流暢,用詞也準確恰當。我借機詢問:“從這次交上來的作文看,同學們都有進步,一定下了很多功夫吧?”這時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回答:“白天記下了許多內容,材料有了,回家后整理,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并沒有費多大功夫。”“平時我最頭痛寫作文了,回家找例文,抄作文,費時又費力。而這次作文倒沒怎么費勁,沒想到我也能寫出這么長的作文,自我感覺良好。”實踐證明,現場指導作文可以避免因學生無話可說而瞎編亂造,東拼西湊的毛病,從而逐步從“怕”作文到“樂”作文。
二、形式多樣,讀寫結合
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作文課上可以先說后寫、說寫結合。
例如我在輔導學生做命題作文《印象最深的一個人時》,首先利用學生學過的課文,讓他們了解怎樣寫人,寫人時要注重寫人的外貌、動作、語言,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表現這個人物的品質、思想及精神風貌。我先讓學生口頭述說一下自己腦海中印象最深的一個人的外貌,同學們都紛紛舉手發言,而那些平時不善言辭的學生卻仍然一語不發。這時再要求大家都發言,學生們都認真注意地聽別人發言,恐怕自己說不好,等最后叫到他們時這些學生都能說得上。學生們一邊說,我一邊啟發作指導,這樣同學們寫作心里就有譜了,寫起來顯得得心應手。
三、積累優美詞句,限時作文
學生怕寫作文,一是無材料,無話可說;二是有材料,但不會說。這說明學生平時積累的詞語貧乏,想寫但不會表達,因而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是有骨無肉,不生動,不優美,引不起讀者的興趣。因此我在教學生作文時,常常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優美詞句本,把平時所看作文、報刊雜志中的優美詞句摘記下來,以便于自己寫作時做參考。
作文教學對寫作限時不嚴,隨意性較大,從寫到批的時間過長,學生寫作不但沒有緊迫感,反而養成了懶散的作風,影響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因此限時作文特別重要。所以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求學生務必在四十五分鐘內完成作文初稿,學生互相修改,這樣就克服了學生懶散的毛病,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四、大小作文并舉,抄寫雙軌運行
有了寫作的材料,但學生仍然寫不出好的文章,關鍵是練得太少,因此,我的做法是堅持指導學生每兩周一篇大作文,一周一篇小作文,使大小作文并舉,讓學生通過多寫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大作文時,針對一單元的訓練重點,聯系有些篇目的寫法,精心做好指導。在寫大作文之前,可讓學生抄寫一段符合這次作文要求的語段。如寫一篇記敘文,讓學生抄寫一段記敘文中的描寫語段。寫一篇說明文,讓學生抄寫一段說明性文字的語段。這樣學生就可以分辨出幾種表達方式,學生心目中有個清楚的概念,對寫不同的作文心中就有了底,就這樣抄和寫雙軌運行,大小作文并舉,達到多練的目的,同時也就相應 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加強修改,好中求精
俗語說得好,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只要寫完了,就算完事了,不肯多讀一遍甚至幾遍。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肯定存在許多問題。只要我們肯在修改上多花一點功夫,其效果會大不一樣,所以我常常提醒學生作文寫出來一定要多讀多修改。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先讓學生學習使用修改符號,采用眾改一文的方法。做法是將學生所寫作文中可改性較強的一篇印發給全班學生。小到修正標點錯字,大到增段刪句,當堂修改,然后通過交流,學生自己談修改的理由,大家評判,對比原文,體味效果,從而使學生學會修改的方法,了解“改”的重要性。
第二步:自改與互改相結合。學生有了一定的修改知識和經驗后,教師可將他們的作文,原封發還,讓其在原文上自改,把對內容、結構的修改設想寫在文后,而后再進行互改,讓學生體會出“文不厭改”的佳處。
第三步:讓學生挑出自己作文中教師評價最好的文章修改。目的是使學生能學會好中求精,明白“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的道理。
以上幾點作法,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點初步嘗試,雖取得了一點成效,但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讓我們共同努力,摸索出一套符合農村作文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來。
(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甘河灘鎮坡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