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開展,以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占據著學校工作的大部份時間的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關鍵詞:課堂滲透德育
基礎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的探索,高考的模式經歷了多次的變化,但永恒不變的是學校的德育教育。新時期、新模式下學生德育教育僅僅靠班主任每周一節的班會課是遠遠不夠的,筆者結合自己的學科與十多年班主任工作,談一下自己的體會——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一、提高教師自身德育素質和德育的覺悟性
作為老師要擺正教育思想,既教書又育人,理應去除“課內教書,課外育人”、“科任教書,班任育人”、“傳授知識技能靠教學,發展能力靠課外活動,思想政治教育靠集中突擊”、“只管分數高低,其他置之不理”、“實驗做不做都一樣,懂計算就可以”等錯誤理解。老師一定要升華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為人師表,人師者必自重。
二、鉆研大綱與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物理老師要同時深刻理解、掌握《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中學德育大綱》兩個大綱中對德育的要求。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
老師要深挖教材中德育的內在因素,從而把它轉變位課堂教育的實踐。教材中有些顯眼的德育內容,要更加充分的利用。例如:課文中、圖片中、習題中、閱讀材料中都提出我國古代現代的哪些科技發明和成果?哪些物理學家的名字?哪些不朽的物理著作?哪些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哪些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哪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等。
三、要掌握必要的德育素材
1.系統地學習吸收一些經典著作
例如辯證唯物主義常識、《自然辯證法》、《反杜林論》、《矛盾論》、《實踐論》等。這些書盡管已經學過,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自己教學經驗的積累,再反復地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實際地學,就必然會有新的體會。并將使自己的觀點、方法逐漸成熟。
2.學習物理學史,尤其是我國物理學發展史
經過學史的學習,會了解很多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這些都是從物理學的發展中總結出來的,很多物理學發展的實例有力地證實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正確性,所以會愈加自覺地、深刻地將物理知識與辯證唯物主義有機結合起來。
3.翻閱報紙、刊物、雜志和傳記
懂得許多的國內外物理學家的生平事跡,累計有用的素材,如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對我國物理學和科技工作有巨大貢獻的專家學者的輝煌成就,一定要為全力宣傳我國物理學家,并占有大量的素材。當然,也要適當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的貢獻和他們的事跡,以便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四、把握物理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原則
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要求物理教師有意識地在物理教學中把德育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1.在教學思想上要貫徹意識性和可行性統一的原則
意識性就是要求物理教師有意識地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一方面主動地動腦筋、想辦法,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收集德育的廣泛素材,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師自己的德育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用正確的思想、觀點、方法去理解教材,進行德育教育。可行性就是要考慮到學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愿意接受。學生是能接受正面教育的,但也存在著逆反心理,弄不好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注意方法,使學生樂于接受。
2.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知識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
教材內容的思想性一定要經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德育和智育的有機結合,是教學的客觀規律之一。思想性寓于知識之中,不要脫離知識單一地進行思想教育。
3.在教學方式上應該是課堂滲透和課外熏陶相結合的原則
課堂滲透就是要求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使德育內容逐漸地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中。課堂上不能采取硬灌的方法,要采取一點一點地滲透正確的思想、觀點、方法,使學生的頭腦得到滋潤。慢慢地使其吸收,茁壯成長。滲透就要求老師把知識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達到最完美的結合。這就要求老師下功夫才能做得好的。
4.在教學結果上要實行動機與實效一致的原則
實效就是要求物理教學中德育教育要有效果,不要做無用功。有效果要體現在高效率上,這種高效率是德育和智育同時的高效率。因此,一堂好的德育滲透課,也必然是一堂好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課。
以上幾項原則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
五、掌握物理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1.制定德育目標
要整體地、系統地制定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計劃和每一章、節的要求。這樣將以整體的功能,產生更大的效果。鑒于當前已提出了《中學物理德育大綱》,它可以做為制定德育目標的根據,這里就不再贅述。
2.貫穿德育滲透
物理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要做到有機、有序、有度。
有機:是指在物理教學中所滲透的德育內容一定是教材內容中的東西。因為德育包含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所以,在一節課中倒地需要滲透什么教育,理應由實際出發,對明顯的德育教育內容(即顯性的)就明確點出,對于隱含的德育教育內容(即隱性的)就不硬性點出。例如:講“機械運動”時,就應明確指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而講“物體平衡”時,只需說明“平衡是有條件的”,卻不用提出“平衡是暫時的,不平衡是永遠的”等??傊?,不能強求一律,生硬聯系,把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引向歧途。如果要求每節課都必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當然是不科學的做法。但要求在物理教學中必須進行德育教育則是應該的。
有序:是指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理應有規律。一是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符合認識規律和教學規律。這些規律的自身是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二是德育滲透要循序漸進。學生的思想正在成長,受到的教育是累積的,量變引起質變,就在學生頭腦子中養成德育教育所要求的觀念、思想、方法和品德等。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反復進行,持之以恒。比如:天長日久地認真實驗和讀數,并逐漸提高對實驗的要求,就會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有度:強調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要有適當的限度,要恰到好處。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滲透什么內容,滲透到什么程度,一定不能占更多的時間,點到為止,避免引起學生的反感和叛逆心理。
3.注重德育熏陶
創造情境。使學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課上老師要制造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的場景。至于愛國主義的素材和物理學家的事跡,除了在課上進行必要的講解外,在課外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看,去講,去寫,去研究,張貼物理墻報、編寫物理習題、課外讀物、繪制物理掛圖等多種豐富形式,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從而達到教導的目的。
老師的示范作用。老師的一舉一動,都體現了老師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志趣、品德和精神面貌。老師的感情、表情、情緒對學生都會有強烈的影響。例如,在講到祖國成就時,教師應滿腔熱情;在分析問題時,教師應思路清晰、深入淺出、條理清楚。
4.檢驗德育效果
一堂真正滲透進行德育教育的物理課,肯定是對學生來說易懂、愿意上的課。由于有機地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及道德品質的教育,肯定使學生精神振奮、思想向上、生動活潑。這樣的課,教師的自我感覺一定很好,也一定感到是一堂自我提高的課。因此,師生雙方都感到滿意和受到教育是德育有實效的體現。
基礎教育德育為先,教學質量是以德育質量為前提。每位教師都是德育的踐行者,以課堂為主陣地,把教育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的相結合,只要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思想教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會于教學過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為課堂教學中一個任務來完成,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青春.試論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0.
[2]唐海濤.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0.
[3]陳志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J].中國教育技術博覽,2011.
?。ㄗ髡邌挝唬禾K州市吳中區東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