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背景下,作為信息獲取與傳輸前沿的高校受到新媒體的深刻影響,大學的思想教育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本文分析了基于新媒體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及挑戰,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機遇;挑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信息傳播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多向性、虛擬性等特點,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這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方式被稱為新媒體。新媒體背景下,作為信息獲取與傳輸前沿的高校受到新媒體的深刻影響。各種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具有雙重作用,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使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基于新媒體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機遇
1、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嶄新的探索平臺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課堂、報告會等形式進行,新媒體的普及和發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的傳播具有快捷性、豐富性、共享性等特點,龐大的信息量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源,可以利用互聯網等便捷的搜索工具有針對性的搜集有用的文字、視頻、圖片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此外,互聯網和有線電視還可進行網上授課、展覽、講座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可以利用新媒體,為大學生及時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使他們獲取及時、豐富的教育信息。新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形、動畫于一體,用以輔助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師生課堂上的互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2、新媒體促進學生思想觀念的更新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大學生思維活躍,比較容易接受新觀念和新思想。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快捷運行和資源共享的特性,在空間維度上形成了超越時間限制的信息網,人們具有較強的效率觀念。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大學生利用網絡表達各種意愿,增強了主體意識,思想更加開放,積極參與各種互動性活動,提高了參與意識。此外,新媒體的方便性,手機、互聯網等便捷的交流工具,可以幫助大學生通過各種網絡平臺接觸到新的東西,并自由表達意愿。
3、新媒體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原有的教育模式和學生管理體制相對落后。要保證新媒體環境下,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借助新媒體網絡教育的手段。借助于網絡多媒體,幫助大學生篩選信息,通過網絡將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達給每一個人, 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并形成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隨著新媒體信息的迅速發展,知識的更新也不斷加速,新媒體開放性和資源共享的特點為大學生更新觀念、增長見識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利用新媒體的便捷進行搜索學習,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1、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沖擊
新媒體具有開放性和資源共享性,而媒體信息中既有積極健康的信息,也有負面消極的思想,這些信息無法控制和過濾,如手機敲詐、騷擾等現象屢見不鮮,這對于大學生思想觀念帶來必不可少的負面影響。不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匯集,思想、信仰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多種意識形態的思想碰撞,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認識和思想觀念,導致他們價值觀混亂、信仰迷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新媒體下,傳統的輿論導向受到嚴重挑戰,一些暴力、色情信息通過新媒體在校園內傳播,給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大學生形成誤導,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效果。
2、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控性,但是內容陳舊、方式單一。新媒體具有虛擬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在虛擬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隱性的方式。手機短信、QQ、BBS、微博等具有明顯的虛擬性,真實性很難得到保證。這種交往方式長久進行下去,影響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性和交往方式,電腦狂躁癥、網絡封閉癥等網絡心理疾病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障礙。傳統的正式溝通逐漸被各種各樣的新媒體代替,人們之間變得冷漠、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選擇逃避現實、尋求網絡慰藉,嚴重影響了學習和生活。
3、新媒體的信息“多向性”挑戰了政治思想工作者的權威
傳統教育模式中的教育者是權威的代表,他們是教育過程的組織和實施者,決定教育內容并選擇教育方法。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的多向性為大學生提供了較多的比較和選擇的可能,大學生對新事物的認同感和好奇心,使他們在新媒體的發展中起著推廣者的作用,加強了他們自我教育的主動性,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這種形勢下的教育職能通過間接、曲折和符合的作用實現,要求教育者具有更高的素質。面對新媒體背景下,瞬息萬變的信息浪潮,教育者往往力不從心,甚至會面臨自身接受的信息少于或遲于被教育者,失去了教育、宣傳的優先和權威地位。
三、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新媒體時代,面對瞬息萬變的海量信息,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教育工作者應正視并理解這種變化,調整并改變教育思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雙向交流
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以灌輸為主,面對新媒體時代信息的開放和變幻無窮,必須創新教育的模式。新媒體的開放性表達了人們交流的渴望和對資源共享的要求,這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并影響了人們的溝通與交往方式。新媒體環境不同于傳統教育模式,知識的傳遞是平等而非權威的,這種特點改變了教育者的權威地位,但有助于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互助溝通。教育者可利用這一特點,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互助式、討論式、啟發式的工作方法,利用網絡、手機等媒體與學生深入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觀念和關注的熱點,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
2、主動占領多媒體陣地,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利用新媒體開放性和資源共享性的特點,高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開設關于學生學習、生活、工作、情感等相關問題的網絡、微博、飛信、QQ群等媒體專欄,滿足學生知識需求、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的要求。通過網絡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遏制不良信息的傳播蔓延。當出現不良輿論導向時,教師應保持平和的心態,不應簡單刪除信息,而應及時作出反應、主動引導,迅速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響。
3、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教師的隊伍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對新媒體的認識和使用。因此,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培養一支具有嫻熟傳播技巧,同時又具有較高媒介素養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通過運用熟練的傳播技巧可以將要傳播的信息傳給學生。而政治傾向性、社會性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四、小結
新媒體時代,面對瞬息萬變的海量信息,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教育工作者應正視并理解這種變化,抓住新媒體帶來的機遇,調整并改變教育思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藝.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楊中偉.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及對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2).
[3]傅一弘.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宜春學院學報, 2010(1).
(作者簡介:嚴建駿(1977.11-),男,江蘇省南京市人,碩士,講師,南京工業大學,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