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涉及對批判理論的“承認理論轉向”必要性的研究以及批判理論的“承認理論轉向”可能性的探討。為此目的, 霍耐特借助米德社會心理學, 對黑格爾承認學說進行了重構。在當今我國與國際接軌的大背景之下,我們國家同樣面臨著市場規律在各個領域的侵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霍耐特的思想給予了我們一個合理的解決路徑和視角。
一、霍耐特思想研究概述
霍耐特是當代著名的哲學家、社會理論家,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也是法蘭克福學派第三代社會批判理論的核心人物,在當代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有著廣泛的影響,他在對批判理論、資本主義社會現實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了“承認理論”,開啟了法蘭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的新視域,實現了其理論轉向。目前國內對霍耐特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對其承認理論提出的原因、思想的來源以及其理論的內部關系結構,結合承認理論的正義觀、歷史觀等方面進行闡釋。這在某種程度上就阻礙了國內讀者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整體把握,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發掘其思想中更深層次的理論內容,譬如可以結合唯物史觀和我國的現實情況來對其思想進行評價和研究,以此拓展并且擴大其理論研究路徑和范圍。
本論文主要是在霍耐特的《為承認而斗爭》、《再分配,還是承認?——一個政治哲學的對話》等著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對其承認理論進行評價和研究。在《為承認而斗爭中》我們主要考察其理論在推進批判哲學傳統與后結構主義的文化批判思潮相結合、堅持走規范性和經驗型相結合的道路、復興社會沖突和道德斗爭的思想、重構黑格爾承認的三種形式等方面內容,思考霍耐特是怎樣展開規范社會理論構想,表達德性生活的理想,從而推動批判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也把他推到當代實踐哲學理論的爭論中心;另一本主要著作 《再分配,還是承認?——一個政治哲學的對話》,我們主要從霍耐特和弗雷澤的理論差異入手來考察霍耐特理論的局限性及其霍耐特對其理論的論證。該本霍耐特和弗雷澤分別從不同的視角闡述著各自的論題及論點。
二、霍耐特承認理論邏輯理路
承認理論是霍耐特的政治哲學、道德哲學的核心。闡發批判理論的“承認理論轉向”的必要性, 是霍耐特創立承認理論的前提;而對社會哲學進行反思與重構, 則是闡發批判理論的“承認理論轉向”的必要性的前提。在考察社會哲學的傳統與現狀的基礎上, 霍耐特在現代性悖謬批判的意義上, 將社會哲學界定為“社會病理學”;并認為只有在這一意義上, 才能說,盧梭是社會哲學的奠基人。作為“社會病理學”的社會哲學, 在十九世紀, 經由黑格爾、馬克思到尼采才得以2+0pKoZ96vOt4G27aoKsJg==真正形成。二十 世紀社會哲學發展, 從盧卡奇到阿多爾諾、從普萊斯納到阿倫特, 是歷史哲學路徑與人類學路徑此消彼長的過程。然而, 社會哲學的未來發展, 并非像霍耐特所說的那樣,“完全依賴于形式倫理構想”。雖然如此,但我們也要看到霍耐特思想中值得肯定和借鑒的理論內容。一方面,法蘭克福學派由于深刻揭示資本主義現代工業文明所帶來的反人性的一面, 其社會批判理論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另一個方面,這一理論為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的啟示與借鑒內容。
由于對批判理論的“承認理論轉向”必要性進行研究以及批判理論的“承認理論轉向”可能性的探討, 霍耐特借助米德社會心理學, 對黑格爾承認學說進行了重構。這里存在四個決定性環節: 第一,對社會沖突兩種模式的區分, 是霍耐特重構黑格爾承認學說的出發點; 第二, 對黑格爾的“為承認而斗爭”模式的繼承與發展, 是霍耐特重構黑格爾承認學說的關鍵; 第三, 對米德社會心理學的運用, 是霍耐特重構黑格爾承認學說的理論手段。
三、霍耐特承認理論的意義和價值
在今天工具理性盛行,目的理性失落,市場規律侵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譬如道德領域、政治領域、宗教領域、文化領域等的大背景之下,人們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嘗試,霍耐特便是其中之一。
霍耐特在批判并吸取傳統的思想,尤其是黑格爾的市民“承認理論”的基礎上,應用米德的社會心理學或者說社會病理學來重構其承認體系。在理論層面上,它確實是對當今社會存在問題解決的一種嘗試,但是這種嘗試只是停留在形式倫理的層面。這既有其理論上的合理性,但這也正是霍耐特思想理的局限性之所在。其合理性體現于,霍耐特從其特有的思維路徑出發,在整理傳統法蘭克福學派尤其是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思想的基礎上,重新闡釋了后工業文明背景下的社會狀況和社會問題,并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必然性和合理解決路徑;而解決路徑主要停留在形式道德倫理的層面便成為其理論的重大局限性之所在。
綜上所述,本論文一方面,對霍耐特“承認思想”的體系性的、邏輯性的、結構性的闡釋,另一方面,采用我們國家所提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的科學方法——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來概觀霍耐特的承認思想理論,找出其局限性并彌補其局限性。尤其是在當今我國在與國際接軌的大背景之下,雖然缺失了工業文明時代,但是我們國家的道德領域同樣面臨著市場規律在各個領域的侵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需要人們的共同努力的。
參考文獻:
[1]王才勇. 從哈貝馬斯到霍耐特. 批判理論的現代轉型[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09(5).
[2]丁三東.承認: 黑格爾實踐哲學的復興[J].世界哲學, 2007(2).
[3]泰勒. 承認的政治[M].北京: 三聯書店,1998.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